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娜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注疏
  • 3篇论语
  • 3篇《论语》
  • 1篇一以贯之
  • 1篇疑义
  • 1篇社会
  • 1篇社会风尚
  • 1篇生而知之
  • 1篇天道
  • 1篇取譬
  • 1篇忠恕
  • 1篇文质
  • 1篇吾道一以贯之
  • 1篇君子
  • 1篇君子人格
  • 1篇会风
  • 1篇绘事
  • 1篇绘事后素
  • 1篇好古
  • 1篇风尚

机构

  • 5篇天津社会科学...
  • 4篇福建省委党校
  • 1篇四川大学
  • 1篇福建行政学院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作者

  • 5篇陈洪杏
  • 5篇刘娜
  • 1篇洪权

传媒

  • 2篇福建论坛(人...
  • 2篇理论与现代化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吾道一以贯之”章“忠恕”、“一贯”关系辨略——以近代以来《论语》注疏为中心被引量:3
2013年
《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章一直以来都是《论语》注疏史关注的焦点之一。曾子是假借"忠恕"言"夫子之道"以喻示、劝勉门人,还是认为"忠恕"即是"夫子之道"?"忠恕"与"夫子之道"的关系当如何把握?这是其中引起学者热烈讨论的问题之一。文章结合近代以来的《论语》注疏,指出:一、就价值取向而言,"忠"、"恕"可谓与"仁"完全一致,它们所指向的虚灵境地显然是通向作为一种极致状态的"仁"的。另一方面,就价值取向所指的虚灵境地的义蕴而言,"忠"、"恕"又可谓收摄、贞定于"仁",而"仁",在推扩的过程中必定不会止步于"忠恕"的内涵,在提升的过程中亦必定不会范围于"忠恕"的德目。二、"人""己"、"己""人"在以"己"为重的前提下在"忠恕"这里被处处联为一体,如此对孔子之学乃"求诸己"之学、孔子之教乃"近取譬"之教的认可可谓无以复加。只是在这一前提下,以共通的"恻隐之心"为端倪的"忠恕"才从一般的德目提升出来,成为最佳的入德之方、趋"仁"之途。
陈洪杏刘娜
关键词:一以贯之忠恕
由“仁”与“质”“文”之关系再探“文质之辨”--以近代以来《论语》注疏为中心
2017年
"文质之辨"涉及"人"与"文"的张力,乃涵摄《论语》全书精义的又一重大分辨。文章结合"仁"与"质""文"的关系,从理想的君子人格的养成和良善社会风尚的培壅两个角度,再度探询了"文质彬彬"的确切内涵、致取之途。一方面,就理想的君子人格的养成来说,所谓"彬彬",意味着每个人身上"仁"的端倪("质")经由种种人为之"文"的润泽而达到相当高卓的境界("文""质"互成而至无过不及);另一方面,就社会文化风尚的培壅来说,所谓"彬彬",则是意味着百姓身上那点"仁"心("质")受到为政者的种种引导和教化这一"文"的熏陶,结果社会风气的良善臻于醇化("文""质"互成而至无过不及)。
陈洪杏刘娜
关键词:君子人格社会风尚
“生而知之者,上也”疑义辨惑——兼谈“性相近”章、“我非生而知之者”章
2014年
文章借着对近代以来的《论语》注疏的寻究,结合"中庸"范畴对《论语》"季氏"篇"生而知之者,上也"章义理做了一番深入辨析,并将由此导出的见解引向常被置诸"生知"主题之下的其它章句——如"阳货"篇"性相近"章、"述而"篇"我非生而知之者"章。文章指出:(1)"生知"者是孔子为了督促"学知"者、"困学"者、"困而不学"者孜孜以学而作的一种悬设,"学知"、"困学"、"困而不学"所指皆非先天的禀赋,而是后天的学习态度。(2)"性相近"之"性",乃"天地之性"或"义理之性",而非"气质之性",亦非"兼气质而言"之性者,它意味着从"气质之性"这些与生俱来的性状那里被觉悟到并拣择出来的"人皆有之"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亦意味着对"心"的种种善端的觉悟、拣择、扩充,它是一种以"仁"为价值归趋的性向。(3)孔子"非生而知之者",其"信古"、"好古"或在生命化的讲习的义趣上,或在范本效仿的义趣上,无论是哪一种"信古"、"好古",其宗趣皆在于学"为仁"、学"为人"。"学"以"为仁"而"为人"是隐贯于诸章之间的一种真切而灵动的义趣。
陈洪杏刘娜
关键词:好古
“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宗致辨识——以近代以来《论语》注疏为中心
2014年
"性"既意味着对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一点的反省,亦意味着对此四"心"可许以"善"而其足以将人与禽兽从始源处予以区别这一点的觉悟。"仁"、"人"之"圣"境不断地超出经验的个人的修德状况或修德的经验个人,不懈地跃向更高的境界,它既构成衡量经验的个人究竟达到了何种修德程度的最后准矱,亦构成吸引经验的个人修养"仁"德以不懈提升人格的最高理想;这个最后的准矱、最高的理想就其圆满到没有丝毫偏差的境地而赋有形而上的高卓品格来说,即是所谓神圣之"天"或"天道"。"仁"、"人"、"性"、"天"或"天道"皆属实践范畴,其韵致非以真生命投入者将无缘照面,其胜义非生命陶滤到至纯至正至卓之境地者将难以尽识。不过,在直言不堪其任的地方,并不意味着孔子不曾将其对"仁"、"人"、"性"、"天"或"天道"的悟识以某种间接的方式诲示弟子、时人,此即"近取譬"、范本引导与"生命化"的讲习。
洪权刘娜陈洪杏
关键词:天道
《论语·八佾》“绘事后素”义旨辨略被引量:1
2015年
考察孔子对晚周"文敝"的深刻反省和孔子立教之初衷及《论语·八佾》各章章旨可以看出,孔子之道可谓文质彬彬之道,是"人"与"文"张力被措置到恰到好处之道。礼仪中人的真性情在孔子这里构成了礼之本、礼的本然义旨;《八佾》全篇中绝大部分皆辐辏礼的本然义旨。从"人"与"文"的张力进入,自"礼之本"理会"绘事后素"章的旨趣可能是一条可靠的入路,即礼必以忠信为质,犹绘画之事当后于素朴的底色。郑玄一系说的根本破绽在于混淆了作为"质"的德之端倪与可以"文质彬彬"视之的德本身。
陈洪杏刘娜
关键词:绘事后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