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
- 作品数:14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路径研究
- 2024年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力量和精神标识为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风貌奠定了基调和底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更深厚、更立体的文化根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坚持以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根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取其精华、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开展创造性转化路径探究,为促进民族昌盛、国家富强贡献力量。
- 吴丹
- 关键词: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
- 融媒评论的价值优势与实践策略——以《工人日报e网评》为例
- 2024年
-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的重要业务之一,对于提供权威信息、明辨价值判断、引导社会舆论具有积极作用。移动互联网催生了新的传播场景,新闻评论也受到了直接冲击,并倒逼新闻媒体探索新的评论模式。文章通过引入融媒评论概念,罗列出融媒评论的特征,并参考《工人日报e网评》提出新闻媒体实践融媒评论的具体实践,助力我国新闻事业高质量发展。
- 吴丹
- 关键词:新闻评论媒体融合
- 让人民监督权力——中央苏区实行群众监督的历史考察
- 2017年
- 如何让人民监督权力,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课题。早在中共局部执政的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让人民愿意监督、敢于监督和能够监督的群众监督实践,有效地督促了苏维埃政府法规、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执行,为廉洁政府的建立、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央苏区群众监督实践及其基本经验对当今如何真正做到让人民监督权力、构建廉洁政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雷志敏彭小曼吴丹
- 关键词:中央苏区群众监督历史考察
- 国际贸易企业区域经济一体化安全问题
- 2023年
- 吴丹
- 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现代学徒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被引量:1
- 2024年
-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技能型逐步向创新型、智能型转变。现代学徒制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将“人工智能+”现代学徒制相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阐述了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分析构建“人工智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及原则遵循,从确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智慧教育平台、形成智能双向教育机制等方面提出培养策略。
- 吴丹
- 关键词:数字经济职业院校人工智能现代学徒制创新型人才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方法研究
- 2019年
- 提升和改进传统模式下思政教育模式一直以来都是相关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试图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具体开展相关的探索,提升整体效率和实际业务的质量,提升学生们个人素质和实力、为他们个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 吴丹
-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 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困境与路径被引量:1
- 2023年
- 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成为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加强红色文旅产业建设不仅是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客观需要,也是激活红色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抓手。本文着重从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力度、广度、深入剖析目前存在融合力度不深,景区风格割裂、服务滞后,融合广度单一,宣传、展览等形式单调,融合深度欠缺,特色挖掘不足等问题,明确阐述了相关对策,提出了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
- 吴丹
- 关键词:红色文化红色旅游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数字工匠培育的策略被引量:1
- 2024年
- 教育数字化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着力培养数字工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数字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丰富数字工匠培育的开展路径。要遵循协同合力、问题导向及守正创新的原则,从校园文化、教学生态、实践育人等方面出发,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数字工匠培育的路径。
- 吴丹
-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策略探讨被引量:1
- 2023年
-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得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和发展,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数据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吴丹
-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 汉代服饰审美文化观察研究
- 2024年
- 本文以汉代服饰审美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汉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剖析,揭示了其服饰审美文化的生态基础。文章详细考察了文吏、军戎、商人和庶民四种典型生活形态下的服饰审美特点,以及褒衣大袖、峨冠博带等艺术形态所展现的独特美学意蕴。本文论述了汉代服饰审美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并挖掘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全面呈现汉代服饰审美文化的多元面貌及其内在精神,为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服饰文化提供学术参考与启示。
- 吴丹
- 关键词:审美文化装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