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亦飞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船载
  • 3篇大气成分
  • 2篇浓度变化特征
  • 2篇进样
  • 2篇进样方法
  • 2篇管路
  • 2篇海-气
  • 2篇本底
  • 2篇大气采样
  • 2篇大气数据
  • 1篇载气
  • 1篇溶解性
  • 1篇生态动力学
  • 1篇生态灾害
  • 1篇实况
  • 1篇水体
  • 1篇酸液
  • 1篇碳循环
  • 1篇通量
  • 1篇气候

机构

  • 10篇国家海洋环境...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理加联合...

作者

  • 10篇姜亦飞
  • 9篇吕洪刚
  • 6篇王先桥
  • 3篇乔然
  • 3篇王海燕
  • 2篇刘桂梅
  • 2篇王丹
  • 1篇张蕴斐
  • 1篇王素芬
  • 1篇何恩业
  • 1篇王彰贵
  • 1篇王辉
  • 1篇陈海南

传媒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技术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预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船载大气成分走航观测的多管路进样方法、装置及设备
本发明公开船载大气成分走航观测的多管路进样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大洋/极地大气环境监测技术领域,用于解决走航观测数据误差较大、数据不连续和断测的问题。应用于船载大气成分走航观测的多管路进样系统,系统中至少包括多通道大气采...
吕洪刚姜亦飞王先桥
一种水体中溶解性无机碳提取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体中溶解性无机碳提取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无机碳提取领域,以解决手动进样测量精度低的问题。提取系统包括:供气装置输出端具有两个气路端口,用于提供载气;提供酸液的供酸装置;样品储运装置输入端与存放样品的样品...
吕洪刚姜亦飞肖林王先桥
永兴岛大气CH_(4)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依托国家海洋局三沙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基于激光大气温室气体分析仪(GLA331-GGA),搭建了一套全自动、连续、高精度观测大气CH_(4)的观测系统.通过气团后向轨迹输送特征,结合数值统计方法(局部近似回归法),对西沙永兴岛区域2013年12月~2017年11月期间的观测数据进行了数据筛分和分析.结果显示:西沙海域大气CH_(4)季节变化与北半球大气本底变化状况类似,冬季高、夏季低,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1.9×10^(-9),年平均季节振幅为81.1×10^(-9);其日变化呈现中午低、凌晨高的单周期正弦变化特征;该区域风场数据和气团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季风是影响该区域CH_(4)浓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姜亦飞王先桥王海燕许宇山吕洪刚
西沙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CO2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最重要温室气体。大气中过量CO2被海水吸收后将改变海水中碳酸盐体系的组成,造成海水酸化,危害海洋生态环境。本文采用局部近似回归法对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期间西沙海洋大气CO2浓度连续监测数据进行筛分,得到西沙大气CO2区域本底浓度。结果表明,西沙大气CO2区域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4个季节西沙大气CO2区域本底浓度日变化均表现为白天低、夜晚高,最高值405.39×10-6(体积比),最低值399.12×10-6(体积比)。西沙大气CO2区域本底浓度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和冬季高,夏季和秋季低。CO2月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2013年12月,为406.22×10-6(体积比),最低值出现在2014年9月,为398.68×10-6(体积比)。西沙大气CO2区域本底浓度日变化主要受本区域日照和温度控制。季节变化主要控制因素是南海季风和大气环流,南海尤其是北部海域初级生产力变化和海洋对大气CO2的源/汇调节作用。
吕洪刚王海燕姜亦飞陈海南乔然王彰贵
关键词:大气CO2本底浓度
基于实况气象的船载走航大气成分观测自动进样系统设计
2023年
为解决海洋科考期间船体对大气成分走航观测结果影响的问题,本文基于风速风向仪、单片机、数据采集装置、电磁阀控制器、电磁阀和多通道气路转换器等相关元器件,设计了一套可以避免船体污染的船载走航大气成分观测自动进样系统。该进样系统设计有8根独立的进样管路,基于自行编译的脚本,依据实时的相对风向结果给电磁阀控制面板传递相应的电压信号,进而控制相应的电磁阀打开目标进样管路,实现无污染进样。本文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论证了该进样系统可以有效避免船体对大气成分走航观测的影响,进而提高船载走航大气成分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姜亦飞吕洪刚王海燕杜文生
关键词:船载大气成分无污染
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气CO_2通量获取方法综述
2015年
综述了国内外海-气CO2通量测量和估算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各方法的原理、应用及优缺点做了简要介绍,着重介绍了海洋碳循环数值模式的研究现状、原理方法等,并对海-气CO2通量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姜亦飞吕洪刚季轩梁乔然刘桂梅
关键词:CO2通量海气交换气候变化
船载大气成分走航观测的多管路进样方法、装置及设备
本发明公开船载大气成分走航观测的多管路进样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大洋/极地大气环境监测技术领域,用于解决走航观测数据误差较大、数据不连续和断测的问题。应用于船载大气成分走航观测的多管路进样系统,系统中至少包括多通道大气采...
吕洪刚姜亦飞王先桥
海岛温室气体自动观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21年
为获得中国近海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高精度长时间序列连续观测数据,文章基于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OA-ICOS)原理的激光温室气体分析仪(GGA),结合多重过滤、冷凝除水、自动校准、数据传输、异常值筛分、数据可视化等多方面理论知识,设计了一套海岛基温室气体自动观测系统,并先后成功应用于西沙永兴岛、宁德北礵岛、舟山嵊山岛和南沙永暑岛,通过自主开发的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系统可实现海岛大气温室气体的高频率、高精度连续观测,并具备自动校准、实时传输、数据筛分以及数据可视化功能,有望推动实现我国海岛基温室气体的高质量业务化观测。
姜亦飞王先桥王丹吕洪刚
关键词:温室气体
南海东北部春季海表pCO_2分布及海-气CO_2通量被引量:6
2014年
2013年南海东北部春季共享航次采用走航观测方式,现场测定了表层海水和大气的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相应参数。结合水文、化学等同步观测要素资料,对该海域pCO2的分布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陆架区受珠江冲淡水、沿岸上升流及生物活动的影响,呈现CO2的强汇特征;吕宋海峡附近及吕宋岛西北附近海域受海表高温、黑潮分支"西伸"、吕宋岛西北海域上升流等因素影响,呈现强源特征。根据Wanninkhof的通量模式,春季整个南海东北部海域共向大气释放约4.25×104 t碳。
姜亦飞王辉乔然吕洪刚刘桂梅
关键词:PCO2碳循环
我国马尾藻金潮生态动力学研究进展
2021年
马尾藻金潮作为一种新兴的海洋生态灾害在国内外频发,我国近些年近海防灾减灾形势愈发严峻。简介了马尾藻的主要危害;对国内外马尾藻金潮的溯源研究、基础生物和生态学研究、监测预警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金潮生态动力学研究的发展现状与独特优势进行了讨论,认为未来我国金潮生态动力学会立足于多学科多手段融合,开展突出关键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及其耦合作用的系统性研究,开展金潮与其他海洋生态灾害如绿潮、赤潮等联合暴发的驱动机制及其关联性研究,在研究思路上要注重基于海洋环境监测与海洋立体观测的早期预警、基于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手段的快速鉴种溯源、基于统计模型的生物量初级生产力评估以及基于数值模型的漂移轨迹与生消关键过程的趋势预测与风险评估相结合,为开发具备业务化预报能力的金潮生态动力学数值预警报系统不断努力,以便进一步提升我国大型海藻生态灾害的预警报技术和防灾减灾能力。
王丹姜亦飞王先桥王素芬何恩业张蕴斐
关键词:马尾藻生态灾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