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鹏程

作品数:11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硬脂
  • 3篇热性质
  • 3篇微观结构
  • 2篇椰子油
  • 2篇油脂
  • 2篇脂肪酶
  • 2篇凝胶
  • 2篇籽油
  • 2篇酯交换
  • 2篇微观形态
  • 2篇米糠
  • 2篇癸酸
  • 1篇游离脂肪
  • 1篇游离脂肪酸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
  • 1篇中黄
  • 1篇碳链
  • 1篇漆蜡
  • 1篇曲霉

机构

  • 1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河南工大设计...
  • 1篇丰益油脂科技...

作者

  • 11篇孟鹏程
  • 8篇杨国龙
  • 6篇梁少华
  • 6篇刘伟
  • 1篇毕艳兰
  • 1篇王亚东
  • 1篇吕新新
  • 1篇王金亚
  • 1篇杨青坪
  • 1篇杨瑞楠

传媒

  • 6篇中国油脂
  • 2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现代食品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6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硬脂组成对其热性质、微观结构及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旨在为全氢化硬脂在塑性脂肪、油凝胶等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开发依据和理论基础,全面分析硬脂组成对其晶体性质的影响。测定了全氢化棕榈仁油(HPKO)、全氢化棕榈油(HPO)、全氢化棉籽油(HCSO)、全氢化大豆油(HSO)、全氢化低芥酸菜籽油(HCO)、全氢化高芥酸菜籽油(HRO)、精炼漆蜡(LW)、可可脂(CCB)的脂肪酸与甘三酯组成、热性质、微观结构及形态,研究硬脂的组成对其热性质、微观结构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HPO、HCSO、HSO、HCO均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HPKO以月桂酸和豆蔻酸为主,HRO以硬脂酸和山嵛酸为主,LW以棕榈酸和油酸为主,CCB以硬脂酸、油酸、棕榈酸为主;硬脂的甘三酯组成对其熔点有很大影响,CCB、HPKO的熔化温度较低,HSO、HCO、HRO的熔化温度较高;HRO虽然含有大量的山嵛酸,但其熔化温度低于HSO和HCO,这可能与甘三酯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油脂中高熔点甘三酯含量影响油脂的固体脂肪含量曲线,相同温度下高熔点甘三酯含量高的油脂具有更高的固体脂肪含量,甘三酯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油脂的固体脂肪含量曲线;CCB晶型为β型,HPKO、HPO、HCSO为β′型,HCO、HSO、HRO则为α型,LW为β和β′混合晶型;油脂的甘三酯组成会影响结晶聚集体的形态,高熔点甘三酯含量越高,结晶聚集体越致密有序;测定条件下(25℃)油脂的固体脂肪含量也会影响结晶聚集体形态。
王欣殷晓琳杨国龙刘伟孟鹏程梁少华孙聪
关键词:硬脂热性质微观结构微观形态
油脂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控制及光催化降解研究进展
2024年
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的控制是油脂加工领域的难题。受技术水平限制,我国食用油脂及制品中AFB_(1)限量标准难以达到国际高水平。AFB_(1)的性质较稳定,在油脂加工过程中难以完全脱除。目前,在严格控制原料品质的基础上,借助碱炼工序等方法使AFB_(1)水解再经水洗脱除是我国油脂加工领域常用的脱除AFB_(1)的方法。但对于利用物理压榨工艺制取的风味油脂,仍需开发新技术以兼顾油脂的品质和安全。近年来,高效且无二次污染的光催化技术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在综述了油脂中AFB_(1)控制措施的基础上阐述了光催化降解AFB_(1)的原理、光催化效率增强途径、AFB_(1)降解路径等,以期为开发高效、安全、经济的光催化剂,光催化技术在油脂加工领域的应用,及油脂中AFB_(1)控制新技术的研发等提供参考。
胡小猛李强包金阳何涛吴冰毕艳兰孟鹏程
关键词:油脂光催化降解
酶促酯交换椰子油制备富含MCT油脂工艺研究与优化被引量:2
2016年
对脂肪酶Lipozyme RM IM催化癸酸与椰子油酯交换制备富含MCT油脂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46℃,底物摩尔比8:1,加酶量6%,加水量15%,反应时间8 h的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多次平行试验,酯交换产物甘三酯中癸酸和MCT质量分数分别达42.31%和50.85%,与原料油相比分别增长37.57%和35.87%。产物甘三酯脂肪酸组成和甘三酯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酯交换产物甘三酯中共含有9种MCT成分,主要成分及其在产物甘三酯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DLa D(23.57%)、DLa La(16.88%)和DDD(4.83%)等。
孟鹏程梁少华杨青坪吕新新李茹洋
关键词:椰子油脂肪酶酯交换癸酸MCT
精炼过程对漆蜡理化性质的影响
2022年
毛漆蜡酸值高、色泽深,需要通过精炼提高其品质。对毛漆蜡进行脱酸、脱色和脱臭处理,对精炼前后漆蜡的酸值、过氧化值、色泽、甘油酯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漆蜡晶型进行测定,通过固体脂肪含量的测定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了漆蜡的热性质。结果表明:脱酸后漆蜡的酸值(KOH)由(35.06±0.05)mg/g降至(0.12±0.01)mg/g;精炼后,漆蜡色泽由深褐色变为乳白色,过氧化值为(0.28±0.04)mmol/kg。精炼过程中漆蜡的甘油酯和脂肪酸组成没有发生改变,但脱酸漆蜡的甘三酯含量显著增加,甘一酯和甘二酯含量显著降低,棕榈酸含量显著增加,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降低;脱色、脱臭对漆蜡的甘油酯和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固体脂肪含量分析表明,毛漆蜡的熔化范围为20~55℃,脱酸、脱色和脱臭漆蜡熔化范围为30~60℃;X-射线衍射数据显示,毛漆蜡以β晶型为主,并存在少量α晶型,精炼后α晶型消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脱酸、脱色和脱臭漆蜡熔点有所升高。这些变化可能是精炼过程中毛漆蜡中的绝大部分游离脂肪酸、部分甘二酯和一些挥发性物质被除去所致。
王欣杨国龙刘伟孟鹏程
关键词:漆蜡精炼热性质
蜂蜡基油凝胶中的晶型及结晶聚集体的结构层次被引量:4
2023年
为解释蜂蜡基油凝胶持油性较好的原因,对蜂蜡基油凝胶中的晶型及结晶聚集体的结构层次进行研究。分别以高油酸葵花籽油和大豆油为原料油,蜂蜡为凝胶因子制备蜂蜡基高油酸葵花籽油油凝胶和蜂蜡基大豆油油凝胶,采用X-射线衍射和偏光显微分析技术分别研究了2种蜂蜡基油凝胶的晶型与微观形态。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蜂蜡基油凝胶在2θ为21.3°和23.7°处有明显衍射峰;但在小角区域没有明显的衍射峰。偏光显微分析结果表明,在放大倍数为500倍时,可观察到单个的细小针状物或棒状物(初级颗粒)及其聚集体(簇),还有由3个或4个这样的聚集体形成的更大的聚集体群(簇群),其形状呈十字花瓣状或海胆状,据此提出了蜂蜡基油凝胶结晶聚集体的结构层次,即初级颗粒-簇-簇群-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使油凝胶结晶聚集体的结构紧凑、比表面积大、颗粒细小,能很好地束缚油凝胶中的液体油,使得蜂蜡基油凝胶表现出很好的持油性。
杨国龙徐倩胡培泓刘伟孟鹏程
关键词:晶型
棉籽油硬脂和全氢化棉籽油硬脂的组成、热性质和微观结构分析
2023年
为扩大棉籽油用途,提高其附加值,采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低场脉冲核磁共振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偏光显微镜分析了棉籽油改性后的产物棉籽油硬脂(COS)和全氢化棉籽油硬脂(FHCOS)的脂肪酸组成、甘三酯组成、SFC含量、热性质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COS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和非三饱和的甘三酯组成,FHCOS几乎全部由饱和脂肪酸和三饱和甘三酯组成;随温度升高,COS的SFC不断降低,FHCOS的SFC在温度高于35℃时开始降低,相同温度下FHCOS的固体脂肪含量(SFC)均高于COS的,COS在结晶和熔化过程中均有2个峰,FHCOS有1个峰,FHCOS的熔化和结晶温度均高于COS的;COS在15℃时无明确的晶型及稳定的结构,FHCOS为二倍链长堆积的β′晶型,结晶体为针状或棒状,结晶聚集体为类似玫瑰花状。因此,以COS和FHCOS代替棕榈油作为生产起酥油、人造奶油、黄油等的基料油具有一定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殷晓琳杨国龙刘伟梁少华孟鹏程孙聪
关键词:热性质微观结构
花生硬脂的性质研究
2024年
为解决花生硬脂(peanut stearin,PeS)目前存在的研究不足、应用局限及附加值低等问题,以工厂中花生油冬化产物(3种PeS)为原料,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及偏光显微镜对其热力学性质、同质多晶性质和晶体微观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eS的脂肪酸组成以油酸(O,31.56%~35.77%)、亚油酸(L,33.40%~35.98%)、棕榈酸(P,11.94%~14.11%)和硬脂酸(St,7.00%~8.83%)为主,此外,还含有部分二十碳及以上的超长链脂肪酸(9.33%~12.12%);PeS的碘值(Ⅳ)为85.33~93.53 g/100 g;0~25℃时PeS的滑动熔点随Ⅳ的降低而升高;PeS分别在-30~0℃和0~25℃出现了2个较强、较宽的吸热峰,在-20~20℃出现了1个较宽的放热峰;PeS晶型为β′型,晶体形态为羽毛叶片状,晶簇呈花瓣状聚集;15℃时PeS的等温结晶行为均为一步结晶,但其滞后期有所不同。PeS通过与其他硬脂混合或酯交换,可用作塑性脂肪的基料油。
王曼琪王童杨国龙孟鹏程刘伟张富强
关键词:热力学性质微观形态
米糠油甲醇萃取脱酸工艺条件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响应面法研究了米糠油甲醇萃取脱酸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米糠油中游离脂肪酸(FFA)脱除率为响应值,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次数3次,料溶比1∶2.5,萃取时间20 min,萃取温度30℃。在最优条件下,甲醇萃取脱酸后米糠油中FFA脱除率达到90.95%,脱酸后米糠油中谷维素含量为1.69%。
王亚东梁少华杨国龙王金亚孟鹏程
关键词:米糠油脱酸甲醇游离脂肪酸
硬脂烷醇与米糠蜡配比对葵花籽油凝胶微观结构及结晶行为的影响
2023年
为探究硬脂烷醇(SA)和米糠蜡(RW)在油凝胶中的相互作用机制,以不同配比的SA和RW为凝胶剂制备了葵花籽油凝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低场核磁共振仪和偏光显微镜(PLM)探究不同SA与RW配比对油凝胶热性质、微观结构形态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油凝胶的固体脂肪含量(SFC)随温度的升高出现二次降低现象;随着SA和RW配比的变化,SA和RW在体系中按熔点高低顺序结晶,在结晶过程中出现共晶现象;RW油凝胶的晶体为棒状或针状结构,SA油凝胶的晶体为片状结构,当SA在凝胶剂中占比增加时,晶体聚集体形态由针状或棒状晶体聚集物转变为针状晶体夹杂小片状晶体的聚集物,再转变为片状晶体夹杂细小针状晶体的聚集物;在20℃下,当SA与RW质量比为1∶9、3∶7、5∶5和7∶3时,油凝胶呈现两步结晶现象,SA与RW质量比为0∶10、9∶1和10∶0时油凝胶呈现一步结晶现象;30℃下,SA与RW质量比为7∶3时油凝胶呈现两步结晶现象,其余油凝胶呈现一步结晶现象。综上,不同配比的SA和RW对油凝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SFC的熔化趋势变化、热性质差异、晶体形态变化和结晶行为的差异上,这些变化是由于在微观结构上两种凝胶剂晶体粒子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
武永恒杨国龙孟鹏程刘伟
关键词:米糠蜡微观结构
油脂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实验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4年
本文基于工科专业特点和油脂工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阐述了油脂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实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在系统分析项目驱动式(Project-Based Learning,PBL)实验教学模式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PBL的油脂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模式,以强化符合油脂工业发展、具有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孟鹏程杨瑞楠杨国龙梁少华
关键词:教学模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