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锋
- 作品数:13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江西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章程实施与大学组织文化生成机制被引量:6
- 2016年
- 大学章程的实施是基于文本逻辑的执行,从而指向行为人的观念意识及行为的过程。因此,为防止大学章程实施的形式化和虚化倾向,引用非正式制度理论的解释框架,研究作为非正式制度重要形式之一的大学组织文化在此过程中是如何生成的,具有重要意义。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以及逻辑与意义的视角建构出大学组织文化生成机制:学术信念的习得,制定规则与有效监督,及落实责任与行为习惯。从所建构的理论模型中获得两条政策建议:处理好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政策推动力与文化生成力之间的关系。
- 尹建锋黄臻伟
- 关键词:非正式制度
- 大学章程的实施困境及出路:基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被引量:1
- 2019年
- 当前我国大学章程实施过程中存在文本与执行力双重不足的现实困境。基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新章程的制定作为新的制度安排,其真实性应体现在:章程价值是否体现大学全体成员实际诉求的价值理念,章程的法律规范能否解决现实中带有争议性的重大问题,章程的执行能否引发大学制度文化的创新。章程实施应回归大学的知识价值本位,应是系统性的制度变革过程,从法权到文化形成突破困境的出路:知识权力、文化个性与组织文化。
- 尹建锋陈晴晴严中萍
- 关键词:知识权力文化个性组织文化
- 大学章程的实施系统:架构、运行机制与建模被引量:2
- 2016年
- 对大学章程实施系统的架构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其主要包括:实施的动力、实施的模式与实施的外部支撑等三个不同侧面;大学章程实施系统的运行机制是该系统的内生变量。基于我国国情的社会常量建构大学章程实施系统运行机制,由实施主体的多元化、实施形成的历史性、实施模式的同构性、党政组织推动力与学术组织内生动力的均衡性,以及大学外生动力与内生动力的协调性五部分构成。综合已有的社会常量与所设置的运行机制变量,建立具有外推循环与内推循环两种特性的整个实施系统的模型,能够有效增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顶层设计与自我修正的能力。
- 尹建锋
- 关键词:大学章程大学组织文化
- 重构传统文化的符号空间:书院人文教育的现代性困境与突围路径被引量:7
- 2017年
- 书院的人文教育精神成为当前传统文化热的一个焦点,却遇到传统文化断层与中西方文化冲突的现代性困境。运用文化符号学理论观照书院人文教育中的文化现象,发现书院人文教育的现代性困境实际上是传统文化符号空间的断层与破碎的问题。缘于此,基于普遍人性解构书院人文教育的传统文化符号空间成为突围这种困境的一种可能性。拓扑变形成为全息式文化符号空间创生的基本途径,成为重构现代书院人文教育的传统文化符号空间的一种理论可能,并存在三种路径:"求同存异"、"异而化之"与"生生不息"。
- 尹建锋吴叶林
- 关键词:现代性困境
- 变迁中的大学知识范式和权力:西方大学章程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被引量:6
- 2016年
- 从西方大学章程的历史演变来看,大学知识范式及权力在不断变迁与建构:中世纪中晚期的经院哲学知识神权化建构、文艺复兴之后的人文与科学知识王权化建构、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知识法权化建构、二战之后的科技知识商权化建构。其当代启示是:新型知识范式仍需在大学权力与社会权力相互耦合的秩序空间里获得发展;章程文本成为秩序空间载体与话语权场域;知识商权化倾向值得批判;我国章程建设应坚持知识法权化道路。
- 尹建锋吕晓燕
- 关键词:大学章程知识范式话语权
- 书院教育中仪式与学规的制度文化分析
- 2020年
- "尊圣"与"治学"成为古代书院教育文化传承的两大脉络,两者分别主要体现在书院的仪式与学规中,互相渗透。对书院仪式和学规进行制度文化分析:仪式中的祭祀与开讲表达了"尊圣"的教育信仰,崇拜祖先与师友讲习表达了特定的教育理念,确立了教育制度的基石;书院学规规范了"治学"的教育行为,包括制度规范、学术权威与自主办学三个方面。通过分析发现,书院教育文化蕴含着信仰自主、学术自由、人格平等和办学自主等现代教育价值观。由此获得现代启示:批判吸收古代书院教育文化,培育现代大学教育信仰;借鉴古代书院教育的制度逻辑,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融入古代书院优秀精神文化,熏陶现代大学师生的文化气质。
- 尹建锋陈晴晴
- 关键词:教育信仰制度文化
- 高校教师职业专业化初探
- 2014年
- 高校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当前,在高校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教师的职业性质及其专业化发展问题存在许多误解和模糊认识,需要提高思想认识。高校教师职业专业化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增强高校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荣誉感。高校教师职业专业化可以通过强化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结合实践经验不断反思以及专业对话等途径来实现,从而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
- 尹建锋
-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荣誉感
- 论西方大学章程的制度变迁功能——基于宏大历史叙事的分析
- 2020年
- 大学章程是表达大学本质的一种大学制度现象,制定和实施新的大学章程,实质上是一场大学制度的变迁过程。基于宏大历史叙事的视角,审视西方大学章程的制度变迁功能,溯源大学章程从中世纪到近现代的历史演变历程,可以把其分为学者组织法人制度的确立、校长权力(自治)制度的演变和大学委员会制度三个变革维度,这三者相互交叉融合,又各有侧重。中世纪早期的大学,学者组织法人制度具有习俗、契约、自洽的功能;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的大学,大学校长权力(自治)制度起着法治、约束、强化的作用;现代大学委员会制度则带来了创新、适应和发展。
- 尹建锋刘陵东陈晴晴
- 关键词:大学章程
- 城乡教师流动的空间正义及其实现被引量:28
- 2020年
- 教师流动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教师流动在异质空间、异质人格与教师流动模式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的矩阵关系。城乡教师流动的空间正义体现在基于义务均等原则,教师在城乡阶梯式地理空间内定期轮换,实现教育机会平等,并以此为前提,基于市场选择原则,教师有流动的个体自由并获得个性化差异补偿,以发挥不同空间与个体的教育禀赋优势。完善教师流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实现城乡教师流动的空间正义,应科学配置教育空间资源,挖掘差异性教育禀赋;建立"义务均等"性公共治理机制,严格区分义务性与差异补偿性;建立"网格化封闭性空间"师资配置系统,促进知识空间均质化;推动"虚拟教师"流动,界定虚拟教育的限度。
- 尹建锋
- 关键词:城乡教师流动知识空间
- 善治语境下大学治理的价值诉求与实践路径探讨被引量:3
- 2015年
- 善治是经济和社会管理领域的重要理念,近年来日益被运用于国家公共组织治理,并依此探寻公共部门的治理路径。大学是知识型公共组织,大学善治的提出缘起于社会善治和国家善治。善治语境下大学治理以正义和效率为价值选择,善治的合法性、法治性、透明性等实践特征有利于促进大学办学正义,与此同时,其责任性、回应性与包容性等则是效率生成的重要保证。基于这种认识,文章提出了大学善治的实现路径,即进一步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搭建对话平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
- 吴叶林尹建锋
- 关键词:善治大学治理价值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