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荣花

作品数:13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反演
  • 5篇核幔边界
  • 4篇低阶
  • 4篇水准面
  • 4篇大地水准面
  • 3篇日全食
  • 2篇地幔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重力梯度
  • 1篇地球重力
  • 1篇地球重力场
  • 1篇地幔对流
  • 1篇东海海域
  • 1篇动力模型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瞬态
  • 1篇梯度张量
  • 1篇青藏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13篇方剑
  • 13篇崔荣花
  • 3篇王新胜
  • 3篇刘杰
  • 3篇李红蕾
  • 3篇陈铭
  • 1篇冯伟
  • 1篇刘根友
  • 1篇刘杰
  • 1篇郝晓光
  • 1篇段鹏硕
  • 1篇胡小刚

传媒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2015中国...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阶大地水准面反演核幔边界起伏
<正>1.引言地球内部的结构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总体呈层状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地幔和地核之间的分界称为核幔边界。核幔边界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界面之一,在核幔边界附近,物质由固态地幔过渡为液态外核,其物质的物理...
崔荣花方剑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GRACE卫星重力长期变化被引量:7
2015年
本文采用最新的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RL05)数据,通过水文模型(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LDAS与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扣除土壤水及雪水的影响,利用Paulson提供的冰川模型结果扣除GIA(Glacial Isostatic Adjustment)的影响,采用尺度因子的方法减少数据处理过程中误差的影响,最终基于最小二乘计算方法得到2003—2013中国及周边地区长期性重力异常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有较为明显的重力上升信号,我们认为该信号可能由印度板块俯冲欧亚板块导致青藏高原地壳增厚所引起.接着依据GPS观测结果和艾黎均衡假说构建了地壳形变模型并通过直立长方体模型予以正演模拟分析.以班公湖—怒江断裂带为界将青藏高原划分为南北两大区块,结果显示青藏高原重力异常大致以0.2μGal·a-1的速率在递增,小于GRACE得到的0.3±0.08μGal·a-1的增长速率(对应于地壳增厚速率约3mm·a-1),剩余未解释部分可能与湖水、冰川因素、冻土因素等有关.该结果对于认识青藏高原隆升动力学有一定参考意义.
刘杰方剑李红蕾崔荣花陈铭
关键词:GRACE青藏高原
2009年日全食期间的重力观测
1.引言1995年10月印度科学家利用重力仪在多拉吉对日全食进行了观测,在食甚前后约一个小时内重力加速度有12μGal的变化,发现重力谷现象。1997年3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测量与地球物
崔荣花方剑王新胜
文献传递
从克拉通破坏到板块动力模型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华北克拉通破坏动力机制研究导致了全球动力系统及"板块动力模型"研究.板块运动最有可能的动力是地幔物质流动,但由于地幔物质流动的成因至今尚未查明,所以板块构造学说研究仍处于"运动模型"阶段,而没有进入"动力模型"阶段.如果地幔密度异常是驱动地幔物质流动的成因,那么就有可能基于重力学方法以"板块动力模型"的形式建立地幔密度异常驱动模式;软流圈中可能存在着动力特性不同的区块,地幔密度正异常代表物质盈余、区块内的物质要向区块外移动,地幔密度负异常代表物质亏损、区块外的物质要向区块内移动.本项目采用重力和地震资料相结合研究地球的整体分层,根据重力大地水准面联合地震波速度结构反演求解地幔密度异常,再根据地球正常密度假说和板块运动重力学机制的观点并与现有"板块运动模型"相结合,分析地幔密度异常动力区块,初步建立"基于重力学机制的板块动力模型";为最终建立多学科机制的"全球板块动力模型",迈出重要一步.
郝晓光胡小刚方剑刘根友段鹏硕冯伟崔荣花
利用重力数据反演中国东海海域莫霍面深度被引量:6
2019年
莫霍面是地壳与上地幔的分界面,莫霍面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地球深部构造及演化。在以往的研究中,由于重力反演方法、使用资料不同,中国东海海域莫霍面深度反演结果有较大不确定性。通过收集中国东海海域高精度地形和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数据,计算了布格重力异常并分析了其构造特征。提取了中国福建省大田至中国台湾省花莲剖面和中国东海陆架盆地至菲律宾海盆剖面的重力异常数据,采用人机交互正演、反演拟合技术得到了这两条剖面的地壳密度与莫霍面深度。通过向上延拓的方法提取了莫霍面所引起的重力异常,在两条剖面反演结果和地震探测结果的约束下进行Parker-Oldenburg界面反演,得到了该地区的莫霍面深度。反演结果显示,中国东海海域莫霍面深度的变化范围为-34.4~-8.8 km,其结构呈两凹两凸的特征。
何慧优方剑陈铭崔荣花
关键词:人机交互界面反演莫霍面深度
2009年日全食期间的重力观测
本文对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的重力观测数据进行处理,检测日全食期间是否出现史上发现的幅度较大的“重力谷”现象。以往的重力谷现象只是在弹簧重力仪中观测到,精度更高的超导重力仪没有观测到。弹簧重力仪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
崔荣花方剑王新胜
关键词:日全食
瞬态地幔对流引起的大尺度核幔边界起伏的数值模拟
2020年
利用2个较新的S波层析模型SEMUCB_WM1和S40RTS进行瞬态地幔对流在三维球坐标系下的数值模拟,得到全球大尺度核幔边界(core-mantle boundary,CMB)起伏,其幅度约为-5~5 km,形态分布主要表现为太平洋区域和非洲南部下方核幔边界的隆升及环绕这2个区域的核幔边界凹陷。
崔荣花方剑陈铭
关键词:数值模拟
利用低阶大地水准面异常反演大尺度核幔边界起伏
2018年
核幔边界(core-mantle boundary,CMB)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物理化学界面之一,地核和地幔通过核幔边界发生多种相互作用,这对地球重力场、地球自转及地磁场等都能产生重要影响。大地水准面异常是地球重力场的重要观测量,反映了地球内部的物质密度异常及界面变化等重要信息。推导了通过大地水准面异常反演核幔边界起伏的公式,利用2-4阶大地水准面异常反演了大尺度核幔边界起伏形态。结果显示,核幔边界起伏的径向幅度达±5km、与Morelli的地震层析成像结果的幅度接近,但在形态上略有差异。以高为5km、底边长为1 000km的棱柱体模型模拟计算了核幔边界密度异常引起的大地水准面异常响应,结果与观测大地水准面异常比较接近。
崔荣花方剑方剑刘杰陈铭
关键词:大地水准面异常层析成像地球重力场
基于代数重构算法的重力梯度张量反演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基于重力梯度张量密度反演基本理论,建立了模型约束正则化密度反演矩阵方程.分析了代数重构算法(ART)中迭代初始值、松弛因子和终止条件三个关键参数的影响;与最小二乘求逆法对应比较分析了算法的时间和精度.结果表明:在地震、地质等地球物理手段提供初值、边界等约束较多的情况下,ART可以克服方程的不适定进行直接求解,并且合理的松弛因子和终止条件可有效提高反演效率.当初始信息不足时,添加光滑假设、深度加权等模型约束,正则化方程可以提高反演结果的可靠性.ART的行迭代可有效避免观测误差的积累和矩阵求逆的计算,从而使计算精度和速度提高数倍.最后基于GOCE地球重力场模型所得重力梯度,以地震层析成像所得速度模型为约束,对华北克拉通密度结构进行了反演,并与该区已有密度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GOCE重力场系数计算重力梯度扰动,以速度模型为约束,基于代数重构算法进行重力梯度反演所得密度模型与重力-地震联合反演所得密度模型具有很好的对应性.ART算法为重力梯度张量反演中大规模复杂问题的快速计算提供了又一种有效手段.
李红蕾方剑王新胜刘杰崔荣花陈铭
关键词:重力梯度张量
2009-07-22湖北地区日全食期间的重力观测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武汉市九峰站CWR C032型超导重力仪和沙洋地区的Lacost G型、ET型弹簧重力仪,对2009-07-22发生在长江沿线的日全食进行了重力观测。首先,对超导重力仪在日全食期间的观测数据扣除重力固体潮汐及气压影响后,分析其幅度变化,没有发现日全食期间及前后出现幅度异常的"重力谷"。同时,对G型和ET型重力仪观测数据采用数字滤波器法及多项式拟合重力潮汐法扣除固体潮汐影响后,同样也没有发现日全食期间及前后出现幅度较大的异常。重力实测数据处理和分析表明,2009年日全食期间并未发现"重力谷"现象。
崔荣花方剑王新胜
关键词:日全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