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豫红
- 作品数:26 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泸州市2014年初中生伤害发生状况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了解泸州市初中学生伤害发生状况,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泸州市22所中学七~九年级16 465名在校学生2014年伤害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6 465名初中生伤害总发生率为13.24%(2 180名),轻、中、重度伤害分别占92.02%,5.50%,2.48%。城市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2.20%,农村学生为13.67%;男生为14.69%,女生为1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79,32.531,P值均〈0.01)。2 180人发生各类伤害2 728人次,涉及伤害13种,以跌倒/坠落(39.22%)、割/刺伤(21.99%)为主;农村学生扭伤/拉伤、打架、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学生(χ~2值分别为4.685,8.563,4.294,P值均〈0.05)。约41.15%的城市学生伤害发生在家庭,农村学生主要发生在学校(37.28%)和家庭(35.91%);轻度伤害主要发生在家庭(38.01%),中、重度伤害主要发生在学校(39.20%)。结论泸州市初中生伤害发生率较高,以轻度伤害为主。应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伤害类型发生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学生伤害的发生。
- 常豫红范颂陈航雷智刘霞凌莉
- 关键词:自我伤害行为
- 家庭与个人因素对小学生实施校园暴力行为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了解小学生校园暴力施暴行为现况,探讨个人及家庭因素对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0月—2019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四川省泸州市12所小学3~5年级6 048名小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校园暴力施暴行为发生率为30.20%。家庭因素中,和兄弟姐妹关系一般(OR=1.28,P=0.046)、母亲文化程度较低(OR=1.26,P=0.036;OR=1.42,P=0.002;OR=1.59,P <0.001)、非原生家庭(OR=1.34,P=0.001)等是校园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父母未当面吵架(OR=0.53,P <0.001)、积极教养方式(OR=0.54,P <0.001)是校园暴力施暴行为的保护性因素。结论不良家庭结构、紧张的家庭氛围,消极教养方式与母亲文化程度较低等家庭因素都与小学生暴力行为有关,因此良好的家庭关系与氛围,优化的家庭教育形式与方法,有助于减少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 陈伊婷叶运莉李鑫邹艳莉常豫红游光富刘熹润方泉张容
- 关键词:小学生校园暴力家庭因素
- 泸州市城区在校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20年
- 目的了解泸州市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的发生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泸州市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11/2019-01期间以匿名式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泸州市9所公立小学和3所私立小学的小学生近1年来常见不良行为发生状况,应用SPSS 17.0软件,采用χ^2或χ^2趋势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以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5 975名小学生,平均年龄(9.53±0.96)岁,男、女生分别为3 085人、2 807人。中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发生率为77.97%;其中,打网络游戏发生率最高,为66.26%,其次是校园暴力为27.94%。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公立学校(OR=1.47,95%CI:1.20~1.79)、五年级(OR=1.60,95%CI:1.25~2.04)、男生(OR=1.83,95%CI:1.55~2.15)、性格一般(OR=2.05,95%CI:1.61~2.62)和性格外向(OR=1.41,95%CI:1.12~1.76)、成绩中等(OR=1.40,95%CI:1.17~1.68)和成绩中下(OR=1.45,95%CI:1.04~2.02)、父母当面吵架(OR=2.30,95%CI:1.88~2.83)是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泸州市城区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发生率较高,建议学校等教育部门以及家长都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学生人群身心健康发展。
- 常豫红叶运莉蒋德勇雷智张容
- 关键词:小学生影响因素
- 2015—2022年泸州市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及发病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泸州市狂犬病暴露就诊人群暴露特征及处置情况,为狂犬病消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泸州市2015—2022年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资料和疫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秩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5—2022年全市累计报告狂犬病就诊暴露者413736例,男女比0.92∶1,年均暴露率1226.61/10万。伤人动物以犬为主245735例(59.39%),流浪动物伤人16679例(4.03%)。暴露部位主要集中在四肢380027例(91.85%),头颈部暴露19978例(4.83%)。暴露程度以Ⅲ级为主255044例(61.64%)。90045例(21.76%)暴露者就诊前对伤口进行了处置,364530例(88.11%)在PEP门诊处置。疫苗全程接种391585例(94.65%),注射被动免疫制剂41945例(16.45%)。8年间暴露就诊率、流浪动物伤人比例、头颈部暴露率、Ⅲ级暴露率、伤口处置率、疫苗全程接种率均呈上升趋势(P均<0.05)。狂犬病发病率与PEP门诊外科医生比例、伤口自行处置率、疫苗全程接种率呈负相关(P<0.05),2021—2022年已实现“零”病例目标。结论泸州市狂犬病暴露就诊率较高,呈上升趋势,伤人动物以犬为主。提高伤口自行处置率和暴露后就诊率,加强PEP门诊建设、规范处置伤口、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可有效控制狂犬病的发生。
- 常豫红王小娟蒋德勇
- 关键词:狂犬病
- 2009-2013年泸州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分析
- 2015年
- 目的了解泸州市2009-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存在问题,为调整今后麻疹监测工作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泸州市2009-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泸州市报告疑似麻疹病例423例,实验室诊断病例19例(4.49%),临床诊断病例1例(0.24%),排除病例403例(95.27%)。2009-2013年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74/10万,0.81/10万,2.94/10万,3.02/10万和2.55/10万;48h完整调查率分别为94.11%、95.00%、100.00%、100.00%和100.00%;实验室结果 7d内及时报告率分别为80.64%、92.11%、81.58%、92.91%和93.86%;血标本采集率分别为90.62%,95%,100.00%,99.24%和100.00%。2009-2013年泸州市无麻疹暴发疫情。结论自2009年新修订的《四川省麻疹监测实施方案》实施以来,近5年泸州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工作质量逐年提高,在麻疹发病率较低和加速实现消除麻疹工作的情况下,应开展发热、出疹性疾性病症状监测,进一步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同时切实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加强院内感染控制。
- 吴晓燕刘霞何文林常豫红范颂
- 关键词:麻疹
- 泸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了解泸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体分布情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470例,死亡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4.72/10万、0.02/10万、0.43%。2010年报告发病率为6.99/10万,与2009年相比上升了185.31%。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市区报告发病率>农村,重症和死亡病例全部发生在农村。4~7月为发病高峰,10~12月为次高峰,与学生上学时间一致。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占报告病例的97.23%,其中幼托儿童占31.06%。CoxA16型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要流行毒株,占78.13%,不同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结论加强农村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就诊意识,是有效控制疫情,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重要措施。
- 常豫红陈航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病学
- 2010-2014年四川省泸州市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泸州市流感流行特征及病毒流行株的变化情况,为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泸州市2010—2014年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和全市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2家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ILI%)为7.78%(95138/1222690),ILI%从2010年的10.13%下降到2014年的7.28%;0—4岁组ILI构成比为66.10%,5—14岁组为22.62%;每年1月、6—7月为ILI就诊高峰。哨点医院共采集ILI标本4083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98份,其中B型114份(38.26%)、A(H3)85份(28.52%)、新甲H1型81份(27.18%)、A未分型18份(6.04%);2010—2011年B型为优势株,2012年B型与A(H3)共同流行,2013年新甲H1为优势株,2014年A(H3)为优势株。5年共报告ILI暴发疫情20起,其中B型8起、A(H3)6起、新甲H14起、阴性2起,发病135人,无死亡;90%的暴发疫情发生在中小学校,71%的病例集中在10~12月。结论泸州市ILI%呈下降趋势,0—14岁为重点人群。不同年份B型、新甲H1与A(H3)交替流行,加强ILI监测可为流感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暴发疫情多发生在秋冬季,中小学校为高发场所,适时开展流感疫苗接种可有效控制流感暴发。
- 梁缨常豫红范颂
- 关键词:流感流感样病例流行病学
- 2014—2020年泸州市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泸州市狂犬病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泸州市狂犬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泸州市2014—2020年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2014—2020年泸州市共报告狂犬病24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08/10万,病死率为100.00%。报告发病率2014年最高为0.16/10万(7例),2019年最低为0.02/10万(1例),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6.700,P=0.010);逐月分布无明显规律;有3个县/区年均发病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分别是合江县0.18/10万、江阳区0.12/10万和纳溪区0.09/10万;男女性别比为1.67∶1;发病年龄最小7岁,最大76岁,以45~69岁年龄段为主;职业主要为农民20例(83.33%),其次为学生2例(8.33%),职业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22,P<0.001);伤人动物以犬只为主21例(87.50%),动物来源主要为家养动物12例(50.00%),其次为流浪动物11例(45.83%),伤人原因主要为主动袭击15例(62.50%),其次为自卫伤人和嘻逗9例(37.50%)。暴露方式主要为咬伤20例(83.33%),暴露程度主要为Ⅲ级暴露22例(91.66%),暴露部位主要为手部18例(75.00%),暴露后主动就医1例(4.17%),伤口未处理或自行处理23例(95.83%),24例患者均未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结论泸州市狂犬病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要加强农村家养犬和流浪犬管理,落实以中老年、农民、学生等重点人群监测,广泛开展狂犬病健康宣传,提高群众狂犬病安全防范意识和防控知识知晓水平。
- 王小娟邱登荣常豫红
- 关键词:狂犬病发病率健康宣教
- 2009-2014年四川省泸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泸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泸州市2009-2014年手足口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 036例,其中重症14例、死亡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5.77/10万,居全市丙类传染病第3位,病死率为0.17%,发病率以及在丙类中的位次呈上升趋势。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5-6月、10-11月为流行高峰,呈双峰流行;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重症发生率低于农村(P〈0.05);男女比为1.73∶1,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93.29%),幼托儿童占有较大比例(25.40%),聚集和暴发疫情呈上升趋势,主要发生在幼儿园。近5年实验室确诊906例,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其他肠道病毒各占25.94%、38.52%和35.54%;重症病例、散发病例与聚集病例的病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V71是造成重症和死亡的主要毒株。结论四川省泸州市手足口病呈上升趋势,多种肠道病毒交替流行或共同流行。5岁以下儿童为重点防控人群,托幼机构是重点防控场所。感染EV71者容易发展成重症并导致死亡,提高重症病例的早发现和医疗救治能力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 陈航范颂常豫红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
- 泸州市留守儿童伤害现况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了了解泸州市留守儿童伤害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制订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研究人员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泸州市范围内抽取了17058名学生,在调查员的指导下完成自填式问卷调查,并从其结果分析中得出了泸州市留守儿童的伤害发生率较高的结论。因此本研究认为,亟需加强与留守儿童安全相关的法制建设,以最终实现强化儿童安全教育,加强儿童安全保护,降低儿童伤害风险的目的。
- 范颂何苑菱常豫红李爱玲
- 关键词:留守儿童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