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晴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神经网络预测
  • 1篇神经网络预测...
  • 1篇生态系统
  • 1篇太阳辐射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学
  • 1篇气温
  • 1篇气温变化
  • 1篇网络预测
  • 1篇NEE
  • 1篇
  • 1篇CO2浓度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李力
  • 2篇张晴
  • 1篇张冉
  • 1篇郭庆春
  • 1篇薛宝林
  • 1篇郭国龙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我国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LPJ(Lund-Potsdam-Jena)全球动态植被模型,对1971~1998年我国陆地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的年总量变化、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我国的碳汇强度在波动中呈增强趋势,多年平均总碳汇强度为-0.25 Gt.C/a。全国不同区域年均净碳交换量差别显著,整体表现为东部碳汇强而西部弱,除西北部分荒漠草原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为碳汇区。1985~1998年平均相对于1971~1984年平均,我国不同地区NEE的变化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其中内蒙的中部地区则由原来的弱碳汇区转为弱碳源区,大部分地区碳汇增强。
张晴李力
我国气温变化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被引量:10
2009年
利用神经网络系统工具,把CO2浓度、太阳辐射、全球冰量和气溶胶作为输入,把气温作为输出,结果发现模拟值和目标值吻合较好,比多元回归拟合值的精度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两个控制性试验,即CO2浓度每年分别增加1%和0.5%,试验结果表明:随着CO2浓度的增加,21世纪前30年每10年中国气温的增加速度分别为0.4℃和0.2℃;到21世纪末,中国气温将分别增加3.8℃和2.4℃,神经网络模拟结果和气候系统模式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进一步说明,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分析气候变化方面具有可信性和可行性。
郭庆春李力张冉张晴郭国龙薛宝林
关键词:气候学神经网络气温CO2浓度太阳辐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