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世光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高校
  • 1篇新经济
  • 1篇新经济理论
  • 1篇助学
  • 1篇助学体系
  • 1篇校规
  • 1篇满意度
  • 1篇教育
  • 1篇教育助学
  • 1篇经济理论
  • 1篇角色功能
  • 1篇高等教育
  • 1篇高校规模

机构

  • 3篇辽宁教育研究...
  • 3篇沈阳大学

作者

  • 3篇李世光
  • 3篇王意明

传媒

  • 2篇辽宁教育研究
  • 1篇现代教育管理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普通高等学校规模与效益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规模经济学意义上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不应是在校生数量或师资、经费、校舍等人、财、物数量,应该是提供课程及成果的数量和品种;高校办学的规模经济不应追求摊低生均成本,应该摊低课程及成果等高等教育产品的使用成本;对"高校办学规模"具有自我控制作用的"办学效益"不是外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该是高校的声誉;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是需要控制或限制,而是需要为提高声誉构建适合各自市场定位的弹性规模。
李世光王意明
关键词:高校规模
高校规模与效益研究理论亟待创新
2008年
我国高等院校规模与效益问题日益突出,靠规模扩张拉动高校发展的战略措施遭遇毕业生就业难和高校偿债能力下降的双重压力。目前,有关高校规模与效益的研究存在着严重误区:一是将招生规模作为高校规模的核心指标;二是高校规模研究局限于"大小"、"高低"之争。高校规模与效益研究中普遍运用的传统规模经济理论和边际效益理论也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新经济理论则应该成为高校规模与效益研究的理论武器。新经济理论认为,高校规模不应是指在校生规模等人、财、物数量,而应该是指以课程为主题的教育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即能力性规模,其提示的是核心竞争力或软实力;高校办学效益则应是指投资者(政府和民办高校出资人)和消费者(学生及其家庭)的满意度。
李世光王意明
关键词:新经济理论满意度
我国高等教育助学体系定位问题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我国高等教育现有助学体系存在指导思想、角色定位、资助方式等方面的错位问题。构建助学体系应突出有偿资助的指导思想,摒弃单纯扶贫济困的慈善观念。助学体系参与者中,应突出国家出资人的主体角色和政策制定者的主导地位,高校应集中力量演好中介及受托人的角色,在出资人方面应该也只能作配角。构建助学体系的资助方式中,应开拓和维护国家助学贷款的主渠道功能,勤工助学的功能地位需要强化并与就业辅导、合作教育等相结合,减免学费应该从资助体系中淡出,宣传与申报操作系统应前移至高中。
王意明李世光
关键词:高等教育助学体系角色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