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亚楠

作品数:15 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大学生
  • 3篇思政
  • 3篇文化
  • 2篇政教
  • 2篇社会
  • 2篇社会主义
  • 2篇社会主义核心
  • 2篇思政教育
  • 2篇主义
  • 2篇教育
  • 2篇价值观
  • 2篇核心价值观
  • 2篇高校
  • 2篇传统文化
  • 1篇大学出版
  • 1篇大学生网络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建设
  • 1篇学生网络
  • 1篇学术

机构

  • 9篇承德医学院
  • 1篇承德石油高等...

作者

  • 9篇杨亚楠
  • 7篇夏楠
  • 3篇赵兵
  • 1篇李德臣
  • 1篇乔媛媛
  • 1篇朱婧
  • 1篇何海阔
  • 1篇王韫华
  • 1篇崔凤华
  • 1篇彭馨

传媒

  • 2篇就业与保障
  • 1篇出版广角
  • 1篇承德石油高等...
  • 1篇创新创业理论...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教育信息化论...
  • 1篇大学(思政教...

年份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特殊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2021年
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推进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三进”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思政教学切忌生搬硬套,要符合课程内容的设置及核心价值观的融入路径。本文采用“核心价值观认同问卷”,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承德医学院收集的1722份有效问卷进行的路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思政课教师要创新教学思路;第二,思政课要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第三,师生一起解读并践行中国实践的力量。在结论的基础上,探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路径、建议及改革措施。
杨亚楠夏楠李德臣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大学出版与学科建设的互融共生和协同发展被引量:4
2021年
当下,大学出版既有众多机遇,也面临不同挑战。文章从构建“学术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对大学出版与学科建设之间的互融共生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两者的协同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通过大学出版和学科建设的融合发展,实现“双一流”和“出版强国”战略目标。
夏楠杨亚楠
关键词:大学出版学科建设
弘扬抗疫精神与人才培养的正向联系
2021年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社会正常秩序,同时中国人民也展开了积极的抗疫行动,在抗疫实践中又孕育了伟大抗疫精神。进入后疫情时期,伟大抗疫精神的育人价值也更加明显,弘扬抗疫精神、培养时代新人具有现实可能性与必要性。文章主要研究如何弘扬抗疫精神,培养新时代优质人才,在明确抗疫精神丰富内涵的基础上,对抗疫精神与育人的关系进行剖析,并积极探索抗疫精神有效育人的实践路径,以期实现抗疫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实现抗疫精神与育人实践的有机结合,开创立德树人、抗疫精神育人的新局面。
杨亚楠夏楠赵兵
关键词:立德树人法律法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被引量:1
2022年
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与个人价值回归的发展趋势。基于当前的教育形势,做好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注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动态,在人才培养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在教育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高校应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面入手。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进行探讨,在明确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迫性的基础上,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以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杨亚楠夏楠赵兵穆怀孜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高校
传统文化构建对思政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思考
2021年
素质教育改革问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教育始终绕不开的话题。在长期的教育变革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我们也逐渐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思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目前,思政教育多局限于理论课堂或者浅尝辄止的思政实践,并没有达到思政教育的理想预期,我们距离思政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还有较大的距离。基于此,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以给予学生传统优秀文化的浸润,从而增强对学生德育的认知。文章以传统文化的教育利用为研究视角,思考思政教育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希望既能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夏楠杨亚楠夏兵
关键词:思政教育传统文化
承德市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2020年
大学生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群体,其网络政治参与的水平和程度,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文章对承德市5所高校的23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学生干部进行访谈,分析承德市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进而探寻促进承德市大学生健康、理性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通过分析得出承德市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水平偏低。基于此,文章建议政府扩充大学生网络参政渠道、媒体加强政治知识的引导、高校加强思政课的建设、大学生增强自身的政治素养等,以此来提高承德市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水平以及良性发展。
夏楠杨亚楠王韫华朱婧乔媛媛霍镜伊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手机使用对在校大学生影响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对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1 765份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和问题状况问卷调查的分析,了解了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手机的使用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等各个领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和加强大学生有效利用手机和杜绝各种手机使用弊端的措施。
何海阔崔凤华李桂芝杨亚楠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思政育人新格局的思考被引量:5
2021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也是思政教育的宝贵素材,理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以激发其民族文化自信心。两者的融合也带来思政教育的创新,特别是思政教育素材的再丰富,开创思政教育的新格局。该文主要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问题进行探讨,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思政教育新格局的建构策略,以真正带来思政教育实效的提升和传统经典文化的传承,助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
杨亚楠夏楠赵兵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
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途径研究
2022年
文化自信的坚定,不仅包括社会主义文化的学习、革命文化的继承以及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而且应对外来文化保持客观合理性。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举世瞩目,这些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最为深刻的精神思想与情感内涵,且已经成为民族之独特印记。近代经历革命洗礼与社会主义实践之后,传统文化的精髓显现出来。习近平同志对此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高校作为思想与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场所,莘莘学子更担负文化复兴的重大责任,故而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校内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文化的弘扬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那些流传至今仍旧产生重大影响的传统文化值得去深度挖掘其价值,展现其内涵,彰显其影响。
夏楠杨亚楠彭馨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