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杨
- 作品数:52 被引量:21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一种岩溶地下水水位监测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溶地下水水位监测装置,包括监测管、底架、顶板、监测单元;所述底架连接监测管;所述监测管顶部固定连接顶板底部;所述顶板底部包括监测单元。本实用新型的岩溶地下水水位监测装置,防止监测装置在监测过程中摇动...
- 杨杨赵良杰曹建文
- 高分一号数据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从西南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的实际需求出发,以高分一号卫星数据为数据源,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数据处理平台,以遥感地质理论和水文地质理论为指导,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湘南岩溶丘岭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中.解译了研究区的各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要素,建立了适用于西南岩溶区的泉点的遥感解译标志,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野外调查提供了基础性资料,有效地提高水文地质填图的效率和精度,扩展了国产卫星数据的应用领域.
- 程洋唐建生苏春田杨杨罗飞
- 关键词:水文地质环境地质
- 武水河上游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1
- 2019年
- 生态功能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位于南岭生态功能区的流域——武水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流域上游交通运输用地、采矿用地、工业用地、耕地及林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样品,分析7种重金属Cd、As、Cu、Hg、Ni、Pb、Zn的含量特征,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重金属污染的程度,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研究结果显示,武水河上游地区土壤重金属Cd、As、Cu、Hg、Ni、Pb、Zn平均含量分别为1.28、72.44、54.62、0.27、68.32、72.29和158.42mg/kg,均高于土壤背景值,其中采矿用地土壤重金含量除Hg外均高于其他类型土壤。均值状态下土壤中Cd和As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5.07、3.25,其中采矿用地中Cd单因子污染指数可达13.59;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表明,采矿用地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工业用地,林地呈安全状态。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采矿用地和工业用地达到了强生态危害,其他类型土壤为轻微生态危害,而采矿用地土壤中Cd达到极强生态危害,As为强生态危害。土壤重金属来源研究结果表明,As、Cd、Cu和Zn来源于矿山开采及工业活动,Ni和Hg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Pb则来源于交通运输。研究认为:武水流域上游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较为严重,Cd和As是区内主要的风险因子,主要来源于矿山开采以及工业活动。
- 罗飞巴俊杰苏春田潘晓东杨杨
-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
- 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母质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质量差异被引量:5
- 2015年
- 为研究云贵高原南部碳酸盐与碎屑岩两类型不同时代母质的残坡积土壤的地环质量,找寻两种类型母质间土壤元素的差异,了解两母质类型土壤元素的丰度及环境质量概况,为区域农业的持续发展和长远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以滇东南广南县南屏至珠街等地区不同时代母质的残坡积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采样和检测,对两类型土壤的地化特征、元素丰度和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A类土从母质风化至成土过程中元素活跃程度高、流失量多、风化程度好,成土后元素富集量大,土壤元素丰度高,但土壤环境质量差;B类土壤元素含量低,元素多贫乏,但环境质量良好。B类土元素丰度稍差,土壤环境质量良好,A类土元素丰度高,土壤环境质量差。
- 谢代兴杨杨苏春田孟小军
- 关键词:碳酸盐岩地球化学元素丰度环境质量
- 数值模拟技术在岩溶地区的应用研究
- 我国人口数量增加,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岩溶山区,水资源的缺乏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干旱带来的石漠化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对解决西南水资源短缺问题有重要意义,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
- 杨杨
- 关键词:岩溶水地下水资源
- 基于SWAT模型的珠江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
- 2024年
- 在梳理珠江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现状及历史的基础上,讨论了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基本原理和基础数据库,将珠江流域划分为129个地下水子流域,充分考虑岩溶、基岩裂隙及孔隙含水介质参数敏感性的基础上,基于9个水文站2008-2016年逐月实测径流量进行参数率定和模型校准,并根据1957-2017年降雨量计算不同年份降雨保证率,分析评价珠江流域多年地下水资源量,最后开展降雨入渗系数和地下水补给模数参数反演.通过本次评价,珠江流域2010-2016年平均补给量为1488.02亿m^(3),特枯年(2011)、平水年(2010)及丰水年(2016)地下水总补给量分别为719.49亿m^(3)、1446.82亿m^(3)、1781.87亿m^(3),其中丰水年的降雨量约为特枯年的1.7倍,地下水补给量为2.48倍,岩溶、基岩裂隙及孔隙含水介质的年均补给总量分别为529.91亿m^(3)、445.13亿m^(3)、512.98亿m^(3),通过参数反演获得年均地下水补给模数为10.83 L/s·km^(2),降雨入渗系数为0.246,以期为流域内地下水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服务.
- 赵良杰王莹周妍曹建文杨杨王喆
- 关键词:分布式水文模型地下水资源珠江流域水资源评价参数反演
- 西南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对比研究——以寨底地下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4
- 2022年
- 西南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查清地下水资源量是科学管理水资源的基础,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价方法多样,计算过程不同,进而评价结果也存在差异。本文选择寨底地下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四种不同的评价方法(总排泄量法、基流分割法、径流模数法、数值模型法)对流域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分析各方法的评价机理和流程,研究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适用性进行讨论。结果显示:针对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基流分割法简单快捷,适用于枯季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在雨季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中存在一定不足;总排泄量法的评价结果较为准确,但资料获取难度大,且成本较高;数值模拟法运算高效,但需要大量的前期调查研究数据资料;径流模数法操作性较强,对岩溶山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参数的选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确定计算参数是水资源评价中的关键步骤,通过实测流量反推和灰色聚类法,可提高参数精度和计算效率。
- 杨杨赵良杰潘晓东夏日元曹建文
- 关键词:岩溶水地下水资源西南岩溶区
- 一种岩溶地下水环保检测用取样装置
- 本发明属于地下水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岩溶地下水环保检测用取样装置,包括取样井,所述取样井的内部设置有井管,且井管与取样井之间填充有砾石填料,所述井管的侧壁设置有多个通水机构,所述井管的内部设置有巡检机构。本发明不...
- 赵良杰王莹杨杨栾崧王喆李录娟
- 近40年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演变与生态环境格局变化
- 2025年
- 【研究目的】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亟需深化对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演变规律的认识,以期为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的深度挖掘以及多源水资源监测数据,全面分析大湾区自1980年以来近40年间的水文、降水、地表覆盖等水资源环境格局变化及其区域分异规律。【研究结果】大湾区水资源状况总体上呈现"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1980—2022年平均气温22.2℃,降雨2022.1 mm,主要变化周期约4.1 a。西江、北江、东江干流平均径流量分别为11231.09 m^(3)/s、1479.63 m^(3)/s、809.42 m^(3)/s,径流变差系数介于0.19~0.27,气候格局呈现出暖湿化的趋势,水体总量出现减少趋势,植被覆盖整体上升但局部出现退化,显著退化面积6225.98 km^(2),改善面积9537.31 km^(2);水体(含湿地)面积变化速率呈现“缓慢萎缩−加速萎缩−稳步增长−缓慢增长”的阶段性特征。【结论】提出具有开发远景的41处应急备用水源地,允许开采量达234.26万m^(3)/d。大湾区具有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水生态服务功能退化、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及以地表水为主的供水水源结构单一等特点。
- 赵良杰王莹栾崧杨杨杨杨王喆李录娟
- 关键词:水资源演变应急备用水源
- 新田县地下水锶富集环境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9
- 2017年
- 为掌握新田县地下水锶富集环境及来源,对新田县富锶地下水及对相应地质剖面岩样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富锶地下水赋存于泥盆系佘田桥组地层中,地下水锶元素含量具有泥盆系佘田桥组(D_3s)>石炭系岩关阶(C_1y)>泥盆系锡矿山组下段(D_3x^1)>泥盆系棋子桥组(D_2q)的规律;下降泉、机井中锶元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76.57μg·L^(-1)、2756.87μg·L^(-1),分别是饮用天然矿泉水锶含量最低限值的1.88倍、13.78倍,机井锶元素平均含量远高于下降泉,是其7.32倍;佘田桥组地层岩性为中薄层浅灰色泥灰岩夹灰岩、页岩,岩石中锶含量普遍大于300mg·kg^(-1),最高含量为838mg·kg^(-1),是地下水中锶元素主要来源。地层平缓的产状、低的降水入渗系数、面状补给、分散渗流为富锶地下水的形成提供了水文地质基础。
- 苏春田黄晨晖邹胜章谢代兴赵光帅唐建生罗飞杨杨
- 关键词:岩溶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