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楠
作品数:
2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
浙江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政治法律
更多>>
合作作者
刘国柱
浙江大学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政治法律
主题
1篇
敌人
1篇
第一修正案
1篇
新闻
1篇
新闻自由
1篇
修正案
1篇
身份
1篇
情报
1篇
情报人员
1篇
袭击
1篇
袭击事件
1篇
宪法
1篇
美国人
1篇
美国宪法
1篇
美国政治
1篇
恐怖袭击
1篇
恐怖袭击事件
1篇
恐慌
1篇
国际安全环境
1篇
国家安全政策
1篇
国宪
机构
2篇
浙江大学
作者
2篇
刘国柱
2篇
杨楠
传媒
2篇
美国研究
年份
1篇
2017
1篇
2016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镜中的敌人”——《国家非安全:恐慌时代的美国领导地位》评介
2016年
作为美国国家安全政策发生转向的分水岭,发生于2001年的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虽然已过去十余年,但它带给美国人的恐惧感却萦绕至今。在这段“恐慌时代”里,美国被拖人与极端组织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中。然而,战事的发展不仅没有给美国带来其向往的国内和国际安全环境,反倒让其在自己创造的新战场上屡屡碰壁,
刘国柱
杨楠
关键词:
国家安全政策
美国人
敌人
恐怖袭击事件
国际安全环境
美国《情报人员身份保护法》研究
2017年
美国《情报人员身份保护法》于1982年出台,旨在管控美国报刊杂志与新闻媒体等大众传媒机构对国内外情报人员身份的泄密行为。一方面,《情报人员身份保护法》的出台有效地控制了喧嚣一时的泄密行为,保障了情报人员的人身安全,捍卫了美国国家利益;另一方面,该法案对未授权信息泄露的管控使得记者等"公众喉舌"无法有效行使其"第四种权力",这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言论自由"的原则。可以说,《情报人员身份保护法》是美国在安全与自由之间寻求平衡点的一次尝试。对该法律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民主、自由"与"国家安全"间的矛盾。
杨楠
刘国柱
关键词:
美国政治
新闻自由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