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乐
- 作品数:7 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地质勘查基金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矿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 河南泌阳条山富铁矿床交代成矿作用浅析
- 2014年
- 条山中型富铁矿床位于豫西南东秦岭二郎坪群内,为区内富铁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区主要构造形迹为轴向北西-南东的条山背斜,褶皱内层间滑脱面的张性空间控制了区内主要矿体的定位。矿区由两个矿带组成:A矿带位于背斜北东翼,以块状磁铁矿矿石为主,含少量浸染状矽卡岩型磁铁矿矿石;B矿带位于背斜轴部偏北东翼,以条带状磁铁矿矿石为主。矿体均自北西向南东斜列顺层分布,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与围岩同步褶曲、整合产出。从矿石组构特征来看,A矿带块状磁铁矿矿石镜下可见围岩的残留,而浸染状矽卡岩型矿石中可见后期磁铁矿交代早期石榴子石、绿帘石;B矿带条带状磁铁矿矿石中磁铁矿与围岩条带的接触界线呈港湾状、孤岛状,均表明条山富铁矿床以交代成矿作用为主。泥盆纪至早石炭世,二郎坪群弧后盆地的碰撞闭合过程导致区内存在一次较大规模的成矿作用,条山富铁矿床应为该期成矿作用的产物。
- 陈冲魏俊浩付乐兵田宁张道涵熊乐
- 关键词:矿石组构二郎坪群东秦岭
- 东昆仑沟里地区晚奥陶世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原特提斯洋演化的制约被引量:46
- 2016年
- 原特提斯洋的俯冲时限以及俯冲极性还存在较大争议,对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端的昆南亚带中敖洼得花岗闪长岩体开展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单颗粒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454±2Ma,指示侵位时代为晚奥陶世.岩石Na2O/K2O比值为0.92~2.68,Mg#为39~43,A/CNK为1.00~1.03,属准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标准化图显示右倾,(La/Yb)N介于17~46,具有明显的轻重稀土分异及中等-弱的Eu负异常(0.48~0.96).花岗闪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L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Cr、Ni含量较低,Sr/Y均值为55.全岩(87Sr/86Sr)i较为均一(0.705 9~0.706 3),εNd(t)变化范围为-4.1^-1.9,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3~1.5Ga,锆石εHf(t)变化范围为+5.4^+9.2.敖洼得花岗闪长岩具有低镁埃达克质岩的特征,为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熔融后的洋壳残留应为含石榴子石角闪岩,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角闪石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指示岩体形成于火山弧环境,结合昆中断裂带内蛇绿岩及其两侧相关变质岩、弧花岗岩、弧后盆地火山岩等的综合对比,笔者认为昆中缝合带原特提斯洋(昆中洋)在晚奥陶世存在双向俯冲,敖洼得岩体形成于原特提斯洋的南向俯冲消减过程.
- 陈加杰付乐兵魏俊浩田宁熊乐赵玉京张玉洁祁月清
- 关键词:晚奥陶世东昆仑
- 山东沂沭断裂带中段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被引量:7
- 2013年
- 沂沭断裂带内金矿化类型主要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沂水—汤头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为主要控矿含矿构造,与鲁西地区和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古生界碳酸盐岩建造有关的矽卡岩型、浅成热液型金矿床有明显区别。沂沭断裂带内汞丹山凸起区及其边界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附近是金成矿的有利位置,开展找矿勘查工作十分必要。对矿区龙泉站矿段主要是控制矿带走向长度、深部延深和查明相对远离主断裂的2条矿带赋矿情况。南小尧、牛家小河金矿床以及龙泉站—司家官庄金矿床的形成说明沂沭断裂带内也具有形成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 王来明熊乐郭瑞朋田京祥李秀章李强王旭春
- 关键词:沂沭断裂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
- 冀东-辽西中-晚三叠世柏杖子花岗质侵入岩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特征及岩石成因被引量:6
- 2017年
- 关于冀东-辽西中-晚三叠世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特征的花岗质岩石的源区性质,存在较大争议,且以往对位于其北东向隆起区内的柏杖子岩体的成因研究程度低.对柏杖子花岗质侵入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柏杖子岩体结晶年龄为233±3Ma,岩石具有低MgO、Mg~#和Co、Ni、Cr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显示明显的Pb、Th正异常和Nb、Ta、Ti、P负异常;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87Sr/86Sr(t)为0.704 45~0.705 24,ε_(Nd)(t)值为-7.3^-1.7;锆石εHf(t)为-13.4^-5.9.综合分析认为,高Sr/Y比值和低Y含量的柏杖子岩体属于华北克拉通正常厚度镁铁质下地壳熔融的产物,岩石高Sr/Y比值、低Y含量和Nb-Ta负异常特征为继承的华北克拉通下地壳内在性质,并具有与太古宙-古元古代TTG岩石系列相一致的Nb-Ta解耦特征,表明柏杖子岩体源区物质有TTG岩石的贡献;岩石Sr-NdHf同位素组成和低相容元素含量特征同样表明岩浆来源于受改造的下地壳熔融.早中生代玄武岩底侵过程中幔源组分的加入对华北克拉通下地壳形成改造,同时提供热源诱发下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的熔体向浅表侵位,经历一定程度的斜长石分离结晶,并最终形成柏杖子岩体.
- 熊乐石文杰李欢田宁陈冲周红智赵少卿李鹏宇
- 关键词:三叠纪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
- 胶东三山岛金矿床黄铁矿原位微区微量元素特征及对矿床成因的指示被引量:22
- 2019年
- 胶东地区是我国最大金成矿聚集区,其金矿床的成因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三山岛金矿床是胶东地区最大的金矿床,通过采用LA-ICP-MS分析不同阶段黄铁矿中微量元素组成,可以探讨成矿流体演化及成矿物质来源。根据野外地质特征及岩相学观察,结合SEM结构分析将三山岛金矿床的黄铁矿分为3个阶段,6个亚类,即黄铁绢英岩化带(Py1)中包裹大量绢云母和石英的Py1-a和表面光滑的Py1-b,石英—黄铁矿±菱铁矿脉(Py2)中富含矿物包裹体的Py2-a和与菱铁矿共生且表面光滑的Py2-b,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Py3)中有很多细粒多金属硫化物包裹体的Py3-a和表面光滑的Py3-b。3个阶段黄铁矿晶格中金含量均很低,大部分小于1×10^-6,金主要以可见金形式存在。从早阶段到晚阶段黄铁矿中Au与Ag,Cu,Pb,Sb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且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最早阶段黄铁矿中Co+Ni的含量很高(最高为9268×10^-6),反映了早期黄铁矿可能来源于岩浆岩源区,后期Co/Ni值逐渐降低,暗示了成矿流体温度逐渐降低。结合地质特征和黄铁矿微量元素研究,表明三山岛金矿床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深部岩浆热液储库,通过地震泵机制沿断裂构造多次侵位成矿。
- 林祖苇赵新福熊乐朱照先
- 关键词:LA-ICP-MS黄铁矿微量元素矿床成因
- 安徽张八岭隆起区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被引量:4
- 2016年
- 安徽张八岭隆起区内成矿期构造是郯庐断裂带长期性、多阶段活动的产物。以该区西张郢和瓦屋刘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地质测量,共厘定出4种与成矿有关的断裂构造,分别为NWW向、近SN向(管店-下马断裂、宋圩-石店子断裂)、NW向和NNE向断裂构造。其中NWW向断裂与近SN向断裂(管店-下马断裂、宋圩-石店子断裂)规模较大,为郯庐左行走滑断裂带的派生构造,前者为右行扭压断裂,后者为左行扭张断裂;二者控制了矿床(点)的区域分布,是主要的导矿构造。NW向断裂主要分布于西张郢矿区,为NWW向断裂的次级断裂,成矿期受扭张性应力作用,使张八岭群片理构造发生活化,形成顺层滑动破碎带;NNE向断裂主要分布在瓦屋刘矿区,为近SN向断裂(管店-下马断裂、宋圩-石店子断裂)的次级断裂,成矿期在扭压性应力作用下形成挤压破碎带。NW向断裂及NNE向断裂均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是张八岭隆起区内重要容矿构造,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及产状,使矿体在平面上具有平行斜列,近等距性分布特征,垂向上具有南西向侧伏,尖灭再现、尖灭侧现规律。在对张八岭隆起区断裂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断裂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总结了控矿规律,建立了张八岭隆起区构造控矿模式。
- 陈梦婷石文杰肖国洪熊乐赵玉京
- 关键词:金矿控矿特征构造控矿模式
- 青海省兴海县某地区铜多金属找矿潜力评价——基于1∶5万土壤化探数据处理与异常信息提取被引量:7
- 2017年
- 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是地球化学勘查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有效发现异常至关重要。以青海省兴海县某地区1:5万土壤化探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方法确定异常下限,绘制单元素及综合异常图;通过对区内各元素异常点赋值,构建元素复杂程度指标,并绘制元素复杂程度图,圈出7处元素复杂程度较高的地区,应用因子分析法绘制因子得分等值线图,从元素组合的方向分析复杂程度高值区的剥蚀程度并评价其找矿潜力。研究发现,因子得分等值线异常区与元素复杂程度较高区吻合较好,且与已知矿点套合程度较高,表明该方法在成矿预测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结合异常特征及野外地质路线调查,圈定2处成矿远景区,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 李鹏宇石文杰魏俊浩熊乐周红智尤静静
- 关键词:土壤地球化学找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