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鸿

作品数:1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毒性
  • 1篇褶皱臂尾轮虫
  • 1篇联合毒性
  • 1篇轮虫
  • 1篇急性毒性
  • 1篇多溴联苯醚
  • 1篇臂尾轮虫
  • 1篇BDE-20...
  • 1篇BDE-47

机构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篇王悠
  • 1篇唐学玺
  • 1篇李晓红
  • 1篇沙婧婧
  • 1篇王鸿
  • 1篇陈悦
  • 1篇徐宁宁

传媒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2种多溴联苯醚(BDE-47、BDE-209)对褶皱臂尾轮虫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为丰富海洋环境中多溴联苯醚污染对浮游动物毒性效应的研究,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2种多溴联苯醚BDE-47和BDE-209作为胁迫因子,以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为受试生物,研究其单一及联合急性毒性效应。研究显示:单一急性毒性作用时,BDE-47胁迫对轮虫的48、72和96hLC50分别为2.113、0.376、0.163mg/L,均小于BDE-209各相应的LC50值,分别为11.162、1.237、0.295mg/L,说明BDE-47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大于BDE-209;二者联合作用时,分别采用浓度1∶1和毒性1∶1进行试验,应用Marking相加指数法计算AI(Additive index),评价二者对轮虫的联合毒性,2种试验配比方式得到的结果类似,暴露时间分别为24、48h时AI>0,联合作用结果均为协同作用;72、96h时AI<0,均表现为拮抗作用。结果表明,96h内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BDE-47和BDE-209对其联合毒性作用从协同作用转变为轻微的拮抗作用。
沙婧婧王悠王鸿陈悦李晓红徐宁宁唐学玺
关键词:BDE-47BDE-209褶皱臂尾轮虫急性毒性联合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