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易感
  • 2篇易感性
  • 2篇基因多态性
  • 1篇电磁
  • 1篇电磁辐射
  • 1篇毒性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弹性
  • 1篇抑郁
  • 1篇脏毒
  • 1篇职业应激
  • 1篇指数法
  • 1篇置换通风
  • 1篇制造业
  • 1篇中介
  • 1篇中介效应
  • 1篇肾功能
  • 1篇肾脏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 1篇新疆昌吉州疾...
  • 1篇金堂县第一人...
  • 1篇四川省国环环...

作者

  • 6篇王永伟
  • 6篇石婷
  • 4篇兰亚佳
  • 4篇杨跃林
  • 3篇崔方方
  • 1篇黄磊
  • 1篇唐成志
  • 1篇刘桂珍
  • 1篇周晓天

传媒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工程技术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置换通风在工业厂房通风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工业厂房的通风系统对于清洁工作车间、提高通风效率和节能减排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置换通风在各种不同类型工业厂房通风中的实例分析,阐述了置换通风在降低能耗、空气质量改善、维护室内工作人员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以供参考。
邹俊祥卢轶钢袁敏石婷王永伟
关键词:工业厂房置换通风空气质量
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职业人群失眠易感性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通过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连锁多态性区域(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失眠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失眠的易感性基因,为职业人群的失眠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失眠调查问卷(AIS-5)测定情况,按照病例对照设计,选取失眠组177例(病例组)与非失眠组285例(对照组),共计462例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技术分析研究对象的5-HTTLPR基因型,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生活习惯、职业特征等信息,分析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失眠易感相关性及风险。结果失眠组5-HTTLPR的S等位基因分布频率(95.5%)高于非失眠组(87.0%)(P<0.01);基因型组间AIS-5得分比较:SS组>SL组>LL组(P均<0.05);调整年龄、接触有害因素工龄及婚姻状况等混杂因素后的logistic回归显示,S基因型个体发生失眠风险是L基因型个体的1.750倍(95%置信区间:1.246~2.444)。结论 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职业人群的失眠易感相关,且S等位基因个体是失眠发生的易感人群。
杨玉娟崔方方石婷杨跃林兰亚佳王永伟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失眠易感性
ALAD基因多态性对铅的肾脏毒性易感性作用
2014年
目的探讨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基因多态性是否对铅肾脏毒性易感性产生影响。方法抽取某钢铁企业的142名男性铅接触炉前工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信息,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铅及相关指标、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和氨基-乙酰-β-葡萄糖苷酶),同时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ALAD基因型测定,估计累积铅暴露,进行ALAD基因多态性与肾脏损害易感性分析。结果 142名铅接触工人中ALAD1-1基因型有120人(84.51%),ALAD1-2基因型有22人(15.49%),未发现ALAD2-2基因型。等位基因ALAD-1和ALAD-2的频率分别为92.25%和7.75%。ALAD1-2基因型组血铅水平和肌酐清除率分别高于ALAD1-1基因型组的个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ALAD1-2基因型组平均血清肌酐低于ALAD1-1基因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累积铅暴露时,肌酐清除率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但高累积铅暴露时,肌酐清除率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而下降,而且ALAD1-2基因型个体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下降更为明显。结论在相同铅暴露情况下,ALAD1-2基因引起血铅升高,进而可能影响血清肌酐和肌酐清除率,而这种作用在累积铅暴露达到一定高的阈值时才显示出来,说明ALAD1-2基因多态性会增加铅慢性肾功能损害的易感性风险。
石婷王永伟杨跃林兰亚佳唐成志
关键词:多态性肾功能易感性
心理弹性对女护士职业应激与抑郁的中介效应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 探讨心理弹性与女护士职业应激和抑郁的作用关系及其中介效应,分析心理弹性在职业应激-抑郁中的作用途径.方法 于2015年8至10月,整群抽取四川省某县级医疗机构122名女护士为研究对象,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职业应激量表(OSI-R)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研究对象心理弹性、职业应激和抑郁等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其相关关系与中介效应.结果 122名女护士心理弹性平均得分为(62.4±15.1)分,明显低于中国常模[(65.4±1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平均得分为(41.0±7.7)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33.5±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发生率为52.5%;心理弹性与职业应激、抑郁均呈负相关(r=-0.559、-0.559,P〈0.01);职业应激和心理应激反应、躯体应激反应2个维度与抑郁均呈正相关(r=0.774、0.734、0.725,P〈0.01);调整混杂因素后,职业应激对抑郁呈正向预测作用(β=0.744,P〈0.01),心理弹性对抑郁呈负向预测作用(β=-0.221,P〈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职业应激对抑郁直接影响效应或心理弹性中介效应参数(a=-0.527、b=-0.227、c=0.744、c''=0.62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6.08%.结论 心理弹性作为部分中介变量,间接影响职业应激和抑郁的关系,下调职业应激的不良影响,降低抑郁的发生.
王永伟刘桂珍周晓天盛佩佳崔方方石婷
关键词:心理弹性中介效应职业应激抑郁护士
砖瓦制造业粉尘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运用四种风险评估模型对砖瓦制造业粉尘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为砖瓦制造业重点职业病危害建立风险评估提供方法依据。方法以四川省18家典型砖瓦制造企业71个接尘岗位为对象,通过职业卫生调查、粉尘检测与接触评估,运用改良后定量分级法、综合指数法、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定量法、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四种风险评估方法,评估接尘岗位的健康风险。结果砖瓦制造接尘岗位职业健康风险结果分别为:改良后定量分级法风险等级范围为0-Ⅲ级,以Ⅰ级为主(接尘岗位数64个,占90.1%);综合指数法主要为中等风险(接尘岗位数55个,占77.5%)和高风险(接尘岗位数16个,占22.5%);ICMM定量法:主要为高风险(接尘岗位数46个,占64.8%)、非常高风险(接尘岗位数18,占比25.4%)和不可容忍风险(接尘岗位数7个,占9.9%);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以无危害(接尘岗位数33个,占46.5%)和轻度危害(接尘岗位数30个,占比42.3%)为主。综合指数法和ICMM定量法的风险结果一致性较好,方法间相互验证了风险结果的可信度与稳定性,其他方法评估结果间存在不稳定性。结论四种风险评估模型在砖瓦制造业粉尘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游离SiO2含量、接触水平及接触情况为主要的风险参数,改良后定量分级法与风险指数法均考虑以上风险参数,其中风险指数法考虑的风险因素更为全面,综合指数法与ICMM定量法风险结果一致性较好。未来砖瓦制造业粉尘职业健康接触风险评估方法的建立与使用,除了考虑方法本身的适用性外,还应充分考虑基于行业类别与粉尘接触水平的方法修正。
石婷王永伟王永伟杨跃林兰亚佳杨跃林黄磊
关键词:风险评估粉尘接触综合指数法
17家小型供变电场所电磁辐射测定与特征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四川省17家小型供变电场所电磁辐射强度分布特征与类型特点,为小型供变电场所电磁辐射危害识别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0—11月采用NBM550电磁辐射分析仪对17家供变电场所的工频电场和超高频辐射进行测定,分析各供变电场所电磁辐射强度分布特征与类型特点。结果 17家小型供变电场所电磁辐射测定点共计328个,工频电场测定点中平均强度为28.112 V/m,强度范围为0.350~4 698.667 V/m,各测定点均未超标。39个测定点(11.9%)电场强度超过1 000V/m,主要分布在变电区(12个点,占30.8%)与出线场升压区(27个点,占69.2%);328个超高频辐射测定点中,平均功率密度为0.000 1 mW/cm^(2),功率密度范围为<0.000 1~26.093 3 mW/cm^(2),7个测定点功率密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0.1 mW/cm^(2)),超标率为2.13%,超标点主要位于变电站出线场。110和35 kV不同电压等级电磁辐射强度的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供变电场所中出线场、发电机组和中控室的工频电场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110 kV出线场的工频电场强度>35 kV,发电机组和中控室的工频电场强度<35 kV。结论小型供变电场所电磁辐射类型存在工频电磁场与超高频辐射2种。工频电场强度较低,略高强度点主要分布在变电区和出线场升压区,而超高频辐射存在超标现象,超标区域位于变电站出线场。小型供变电场所的职业危害识别与危害防控应同时考虑工频电磁场与超高频辐射,且防护策略应根据电压等级类型和关键控制区进行制定。
石婷王永伟王永伟兰亚佳
关键词:电磁辐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