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娟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新型城镇化
  • 2篇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教育
  • 2篇高校
  • 2篇城镇化
  • 1篇以人为本
  • 1篇舆情
  • 1篇舆情研究
  • 1篇育发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教育
  • 1篇治教
  • 1篇人为本
  • 1篇社会资本
  • 1篇社会资本理论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文明
  • 1篇思想政治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机构

  • 6篇东南大学
  • 1篇西华大学

作者

  • 6篇赵娟
  • 2篇张力

传媒

  • 1篇江苏高教
  • 1篇学海
  • 1篇教育评论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国家教育行政...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4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及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研究以2007-2019年期间CNKI收录的关于中国高校网络舆情的2242篇有效论文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核心作者、高产机构、研究热点、基金来源这四个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了中国高校网络舆情的基本发展情况,找到了其优势和不足,为中国高校网络舆情未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借鉴。
赵娟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基金论文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探析被引量:5
2016年
社会资本作用的有效发挥源自于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并在规范性的网络体系内对人类行为具有约束力,进而促进网络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而实现收益,促进成员的未来发展。在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尝试将社会资本的主要理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发展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社会资本理论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方面的重要启示。
张力赵娟
关键词:社会资本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蜡烛论”的理性探究
2016年
对教师"蜡烛论"的理性探究,包含对教师"蜡烛论"正面价值的探讨和其蕴含的负面因素的积极回应。对以教师"蜡烛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师隐喻价值的重新审视,对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教育文化、创新现代教育、促进当代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赵娟张力
关键词:教师隐喻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机化进路探析——基于有机马克思主义思想
2017年
有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学说,其实践应用领域广泛,不仅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而且在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也有其实际的应用价值。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丰富,从有机马克思主义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有机马克思主义自身的显著特征以及其他相关的理论内容中,寻找其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契合之处,包括服务于共同福祉的高等教育目的、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高等教育内容、秉持长期性和整体性的高等教育视野以及兼具全球意识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机化路径,不仅拓宽了有机马克思主义指引实践的研究视野,也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多有益的借鉴。
赵娟
关键词:高等教育发展生态文明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城市权利问题反思被引量:2
2016年
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市权利问题不容忽视。以城市权利作为研究突破口,对城市权利及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证,对城市化是一把必须正视的"双刃剑"问题和城市居民的福祉是城市权利的价值依归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解释,并且对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权利问题的实际进展,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包括列斐伏尔和哈维在内的西方城市研究专家关于城市权利的分析,逐渐廓清城市权利的基本内涵,并通过厘清我国城镇化指导思想的演进脉络、分析各项城市权利在我国城市中的落实情况,以及我国城市理论的再探寻三大方面,详细阐释我国城市权利以及我国政府近些年所做的努力。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权利的研究,是深入研究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前提,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赵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理论反思——“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与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层论坛综述被引量:4
2016年
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也达成了不少共识,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就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历史意义而言,我们要批判地借鉴国外思想家的理论成果,扬弃资本逻辑,落实和谐理念,关注民生,构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的理论体系;就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指向而言,我们要立足于全球化背景,立足中国联系世界,立足现实、审视传统、面向未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不断接近空间正义的目标;就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布局与路径选择而言,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城乡共生、空间共享、公平正义的目标,要结合中国国情,科学规划,形成合理的城市格局以及处理好产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问题,形成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
赵娟
关键词:资本逻辑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