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项晨
作品数:
1
被引量:5
H指数:1
供职机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历史地理
更多>>
合作作者
夏阳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郭怡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徐新民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张国文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生物学
1篇
历史地理
主题
1篇
遗址
1篇
同位素
1篇
同位素分析
1篇
羟磷灰石
1篇
稳定同位素
1篇
稳定同位素分...
1篇
胶原
1篇
古人
1篇
骨胶
1篇
骨胶原
1篇
磷
机构
1篇
南开大学
1篇
浙江大学
1篇
中国科学院
1篇
浙江省文物考...
1篇
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1篇
张国文
1篇
徐新民
1篇
郭怡
1篇
夏阳
1篇
项晨
传媒
1篇
第四纪研究
年份
1篇
2017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中国南方古人骨中羟磷灰石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可行性初探——以浙江省庄桥坟遗址为例
被引量:5
2017年
对人骨保存与污染情况的研究是利用骨骼进行测年和食谱分析的前提,而国际上热带/亚热带地区人骨骨胶原普遍流失的现状促使国际学界不断加强对人骨中无机质(羟磷灰石)的研究;然而我国对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人骨保存情况研究甚少,极大限制了对当地史前先民食谱分析研究的进展。本文以浙江庄桥坟遗址(3700-5000a B.P.)出土的50例人和动物骨骼为例,运用元素分析仪、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等现代分析手段从骨胶原和羟磷灰石两方面,探索当地骨骼保存及污染情况。结果表明这50例样品的骨胶原已经全部降解或被污染;骨胶原实验后尚余44例样品,对其进行XRD实验,结果表明14例样品中含有相当数量的石英、钠长石和钾长石,说明骨样受到了外来物质的污染。而另外30例骨骼样品的最主要成分是羟磷灰石,不含其他杂质。将这30例样品进行FTIR实验后发现,图谱中PO4^3-和CO3^2-主要振动带的特征峰明显;引入PCI、BPI、C/P等FTIR指数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指数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样品中羟磷灰石的保存状况较好,可以进一步用于今后的稳定同位素研究。
郭怡
项晨
夏阳
徐新民
张国文
关键词:
骨胶原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