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项晨

作品数:1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遗址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分析
  • 1篇羟磷灰石
  • 1篇稳定同位素
  • 1篇稳定同位素分...
  • 1篇胶原
  • 1篇古人
  • 1篇骨胶
  • 1篇骨胶原
  • 1篇

机构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省文物考...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篇张国文
  • 1篇徐新民
  • 1篇郭怡
  • 1篇夏阳
  • 1篇项晨

传媒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中国南方古人骨中羟磷灰石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可行性初探——以浙江省庄桥坟遗址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对人骨保存与污染情况的研究是利用骨骼进行测年和食谱分析的前提,而国际上热带/亚热带地区人骨骨胶原普遍流失的现状促使国际学界不断加强对人骨中无机质(羟磷灰石)的研究;然而我国对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人骨保存情况研究甚少,极大限制了对当地史前先民食谱分析研究的进展。本文以浙江庄桥坟遗址(3700-5000a B.P.)出土的50例人和动物骨骼为例,运用元素分析仪、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等现代分析手段从骨胶原和羟磷灰石两方面,探索当地骨骼保存及污染情况。结果表明这50例样品的骨胶原已经全部降解或被污染;骨胶原实验后尚余44例样品,对其进行XRD实验,结果表明14例样品中含有相当数量的石英、钠长石和钾长石,说明骨样受到了外来物质的污染。而另外30例骨骼样品的最主要成分是羟磷灰石,不含其他杂质。将这30例样品进行FTIR实验后发现,图谱中PO4^3-和CO3^2-主要振动带的特征峰明显;引入PCI、BPI、C/P等FTIR指数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指数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样品中羟磷灰石的保存状况较好,可以进一步用于今后的稳定同位素研究。
郭怡项晨夏阳徐新民张国文
关键词:骨胶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