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8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姗燕
作品数:
2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
解放军第184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熊宁
解放军第184医院
杨尚凌
解放军第184医院
曾海珍
解放军第184医院
侯新明
解放军第184医院
王强
解放军第184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导管
2篇
导管插入
2篇
导管插入术
2篇
封堵
2篇
封堵器
1篇
导管封堵
1篇
心脏
1篇
心脏病
1篇
室间隔
1篇
室间隔缺损
1篇
缺损
1篇
先天
1篇
先天性
1篇
先天性心脏
1篇
先天性心脏病
1篇
介入
1篇
介入治疗
1篇
经导管封堵
1篇
经导管封堵治...
1篇
间隔缺损
机构
2篇
解放军第18...
1篇
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2篇
倪建毛
2篇
王强
2篇
侯新明
2篇
曾海珍
2篇
杨尚凌
2篇
熊宁
2篇
吴姗燕
1篇
朱东升
1篇
秦永文
1篇
朱东声
传媒
1篇
医学研究生学...
1篇
江西医学院学...
年份
1篇
2007
1篇
2006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复合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2006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途径治疗复合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05年10月经导管采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及球囊扩张对9例(男6例,女3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3例、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2例、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1例)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年龄4~25(12.5±6.7)岁。在透视及超声监视下通过建立轨道释放封堵器或球囊扩张肺动脉瓣,并分别于术后1、3、6月进行随访。结果9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术后即刻超声及造影显示完全封堵8例,微量残余分流1例,10min后造影显示分流消失。术后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但无心肌受损表现.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经导管途径治疗部分复合先天性心脏病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良好,但远期效果有待更大规模的临床观察。
熊宁
王强
杨尚凌
倪建毛
吴姗燕
曾海珍
侯新明
朱东声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导管插入术
封堵器
经导管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
2007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途径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3月采用VSD封堵器对13例(男8例,女5例)VSD(4例合并膜部瘤)患者进行封堵治疗。患者年龄4—35岁,平均(15.2±10.7)岁,胸部超声提示VSD的直径为4—12mm,平均(5.4±1.2)mm。在X线透视及超声监视下通过建立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1、3和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12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成功率为92%。术后即刻超声及造影显示完全封堵11例,微量残余分流1例,10min后造影显示分流消失。术后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但无心肌受损表现,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1例嵴内型VSD由于距主动脉较近,封堵未成功。结论:采用经导管途径治疗VSD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良好,但远期效果有待更大规模的临床观察。
熊宁
杨尚凌
王强
侯新明
朱东升
倪建毛
吴姗燕
曾海珍
秦永文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导管插入术
封堵器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