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荣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极地环境监测网的设计及其在南极普里兹湾的应用
- 2018年
- 为了保护南极和北极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行和实施了极地环境监测计划,部署了各学科监测传感器阵列;采集了多学科数据,包括海洋、大气、冰冻圈、生物圈等主题;架构了"R/V雪龙号破冰船—极地考察站—国内基地"之间的快速数据传输网络;建立了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太阳能地面空间监测系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系列监测系统。为了实现长期监测,达到预测和预警目标,本文针对国内外现状,在现有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中国极地环境长期监测网(Pola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network of China,CPEMN)。该监测网集成各监测系统并在监测指标设计上覆盖我国极地所有常规监测/观测任务,且根据国际科研动态和长期监测规划拓展了预期监测范围。最后本文利用南极普里兹湾进行的破冰导航应用示范验证了CPEMN具有可执行性。
- 程文芳朱建钢吴荣荣詹德川陆大海闫可郑小罗
- 关键词:环境监测
- 东南极冰盖/冰架变化监测与预测技术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南北极是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区域。"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南极地区系统开展了东南极冰盖/冰架变化监测与预测技术研究,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项目实施,建立和发展了一批现场观测体系,发展了冰盖观测新技术并集成应用于东南极冰盖的综合观测,拓展了对冰穹A地区的新认识和新发现;在冰穹A边缘地区钻取的一支浅冰芯恢复了过去约780年的气候记录,记录了东南极地区存在小冰期的明显证据;发展了东南极冰盖积累和等时年层流动模型,研究在冰盖浅层、中层和深部的变化特征,反演了冰穹A地区的古积累率分布。本文概要介绍该项目基本情况。
- 吴荣荣何剑锋李院生单琰焱
- 关键词:全球变化环境预测
- 我国极地科考事业发展与第26次南极科考成果被引量:5
- 2010年
- 我国极地科考事业走过了26年光辉历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大量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极地考察与研究成果,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争取和维护了我国在极地领域的权益。中国第26次南极科考自2009年10月11日启程,于2010年4月10日凯旋回沪,"雪龙号"极地科考船载249名队员,历时182天,圆满完成了59项科学调查与21项后勤保障任务,为国际极地年和中国行动计划提交了出色答卷。
- 吴荣荣何剑锋王建国
- 关键词:南极科考国际极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