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喻雯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
  • 1篇毒蕈
  • 1篇毒蕈中毒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心内科
  • 1篇形成性
  • 1篇形成性评价体...
  • 1篇血浆
  • 1篇血糖
  • 1篇血糖变异性
  • 1篇中毒
  • 1篇死亡率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蕈中毒
  • 1篇稳定斑块
  • 1篇相干断层扫描
  • 1篇酶类

机构

  • 5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喻雯
  • 2篇钱传云
  • 2篇李锐洁
  • 2篇彭云珠
  • 2篇孙煌
  • 2篇吴海鹰
  • 2篇王云徽
  • 2篇王锦
  • 1篇孟照辉
  • 1篇潘家华
  • 1篇张红仙
  • 1篇郭涛
  • 1篇戴青原
  • 1篇曹珍珍
  • 1篇夏婧
  • 1篇张玮
  • 1篇杨宏波
  • 1篇杨凤

传媒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毒蕈中毒急性肝功能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对毒蕈中毒急性肝功能损伤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40例毒蕈中毒急性肝功能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组(A 组,n=20)和对照组(B 组,n=20)。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A组行DPMAS治疗,B组使用HA330-Ⅱ型树脂血液灌流,观察两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 d死亡率、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器官功能障碍Marshall评分、MODS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7 d后外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T细胞亚群(CD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水平并予以分析。结果与B组比较,A组治疗7 d后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外周血IL-6、IL-10明显下降(P<0.01),HLA-DR、CD4+明显升高(P<0.01);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A组28 d病死率为40%,对照组5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发生率A组15%,B组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7 d后ALT、AS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MAS可以有效地清除毒蕈中毒急性肝功能损伤患者体内的各种毒素,有效防止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减少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可以清除患者体内释放的大量炎性介质,改善其单核细胞抗原呈递能力,下调应激后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状态,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内稳态,防止或者延缓MODS的产生;能有效地节约血浆资源,避免潜在性血源感染风险。
吴海鹰杨凤王锦王云徽张玮喻雯夏婧钱传云
关键词:毒蕈中毒
血糖变异性对脓毒症28d死亡率临床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分析血糖变异性与不同程度脓毒症28 d死亡率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入住急诊ICU时诊断为脓毒症,且至少在急诊ICU住院3 d以上的成年患者均入选,剔除达到排除标准的患者后,从剩余患者病历中提取血糖值及所需临床资料.计算每例患者的最高血糖、平均血糖及血糖标准差,根据患者脓毒症严重程度分组,统计学分析这些指标与28 d死亡率的关系.结果血糖标准差与28 d死亡率间有重要关联(OR=4.237,P=0.021),脓毒症越严重,血糖变异性越大(P=0.016).结论血糖变异性与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率独立相关,脓毒症严重程度与血糖变异性有积极相关性.
王锦吴海鹰张红仙王云徽喻雯钱传云
关键词:血糖变异性脓毒症死亡率
心内科临床实习中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设计与构建被引量:5
2018年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从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学习对正式成为医生后的医疗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准确的教育评价方法能够对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教学效果给予提高和改善。心内科作为内科系统中重要的临床实习科室,在心内科临床实习中,通过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较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指导和管理,对其学习状态和效果实现有效评价,并及时反馈学习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自主学习水平的同时,实现对教学过程有效地监控与管理。
孙煌彭云珠喻雯李锐洁戴青原余睿
OCT检测冠状动脉斑块特征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采用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及其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MMP9、MMP12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根据OCT检测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应用OCT检测斑块的纤维帽厚度、脂质池角度、巨噬细胞浸润、斑块裂隙、斑块内新生血管等特征。搜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MP7、MMP9、MMP12水平。结果 (1)稳定斑块组纤维帽厚度大于不稳定斑块组(P<0.01);不稳定斑块组脂质池角度、巨噬细胞浸润、内膜侵蚀、斑块出现裂隙均多于稳定斑块组(P<0.05);(2)不稳定斑块组患者MMP7、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和稳定斑块组(P<0.05);(3)斑块纤维帽厚度与血清MMP9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336,P<0.05);巨噬细胞浸润组MMP7、MMP9水平大于无巨噬细胞浸润组(P<0.05);血管内膜有侵蚀组MMP9水平大于无内膜侵蚀组(P<0.01)。结论OCT检测能够发现不稳定斑块,而血清MMP7、MMP9水平在不稳定斑块病变患者中明显升高,可作为预测不稳定斑块、指导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
孙煌杨宏波潘家华彭云珠李锐洁喻雯孟照辉郭涛
关键词:不稳定斑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一重与多重脑震荡大鼠伤后14d的焦虑行为变化
2021年
目的观察一重与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大鼠的焦虑行为变化。方法成年SD大鼠50只,用单摆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大鼠一重脑震荡(pure cerebral concussion,PCC)和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模型,另设一正常对照组(normal,N)每组12只大鼠。于损伤后第14天进行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high plus maze,HPM)检测,评估其焦虑行为变化。结果 (1)在OFT实验中:(1) PCC组和3 MCC组在中央区行走格数为[9.500(6.50,16.75)]格、[5.00(3.50,9.00)]格,N组为[10.00(7.00,17.88)]格。损伤组在中央区行走的格数与停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3 MCC组与N组、P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24,P=0.033)。(2) PCC组和3 MCC组在周边区行走格数为[54.50(26.88,62.25)]格、[65.00(28.50,81.00)]格,N组为[33.00(1.13,51.50)]格。损伤组在周边区(surround areas,SA)行走格数和时间均高于对照组,3 MCC组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5)。(3) PCC组和3 MCC组梳理毛发频次为(4.20±1.03)次、(2.44±0.73)次,N组为(5.20±1.62)次。损伤组梳理毛发次数均少于N组,且3 MCC组较N组与P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3,P=0.019)。(4)各损伤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CA区行走格数、行走时间与理毛次数,均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此外,随着打击次数的增加,损伤大鼠在SA区行走格数与行走时间则呈上升趋势。(2)在HMP实验中:(1) PCC组和3 MCC组进入开臂次数为[1.00(0.00,1.00)]次、[0.50(0.00,1.00)]次,N组为[1.00(0.00,2.00)]次。各损伤组进入开臂(open arms,OA)次数和时间均少于正常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损伤组在OA中向台下探索次数均少于N组,其中3 M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32)。(3) PCC组和3 MCC组进入闭臂次数为[1.00(1.00,1.00)]次、[0.00(0.00,1.00)]次,N组为[0.00(0.00,1.00)]次。损伤组进入闭臂(enclosed arms,EA)次数�
王振韩雪喻雯曹珍珍张桓杨力于建云
关键词:焦虑行为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