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体胜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地下水
  • 2篇水化学
  • 2篇化学特征
  • 1篇地表水
  • 1篇山前
  • 1篇生态修复
  • 1篇数据库
  • 1篇水化学特征
  • 1篇浅层
  • 1篇浅层地下
  • 1篇浅层地下水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离子
  • 1篇决策系统
  • 1篇空间数据
  • 1篇空间数据库
  • 1篇华北平原
  • 1篇河流
  • 1篇河流生态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京市水文总...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作者

  • 4篇王明玉
  • 4篇姜体胜
  • 1篇赵建辉
  • 1篇陈建平
  • 1篇胡倩倩
  • 1篇孙嘉龙
  • 1篇孙艳伟
  • 1篇乔晓辉
  • 1篇李致宇

传媒

  • 2篇地球与环境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华北平原地下水重金属山前至滨海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被引量:11
2013年
结合华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从山前至滨海选取"保定-沧州"、"石家庄-衡水-德州"两个剖面,通过野外采集地下水样品,分别测定了Fe、Mn、Cu、Zn、Pb、Cd、As、Cr、Se等9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调查剖面地下水中出现Fe、Mn、Se、Cr超标现象,其中Fe超标严重。本文首次在区域尺度上对华北平原地下水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分别阐述了两个剖面地下水重金属的横向与垂向分布特征。总体上,随着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增加,重金属离子总量降低,尤其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降低显著。通过回归分析对地下水中重金属空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其中Cd、As、Zn、Mn元素含量与空间变量呈现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评价与防控提供一定的依据。
乔晓辉陈建平王明玉孙嘉龙姜体胜
关键词:华北平原地下水重金属
人工补水河流生态修复决策系统空间数据库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方案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复杂性,以及对多尺度、多来源、多类型等海量数据的需求,提出了采用空间数据引擎ArcSDE集成关系数据库Oracle的模式,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线性参考系统与动态分段技术,以永定河为例,构建一个以河流生态修复相关数据信息为数据源的空间数据库。该方法不仅为永定河生态修复模拟评价与综合决策系统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同时也为确定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方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辅助工具。
胡倩倩王明玉李致宇赵建辉姜体胜
关键词:生态修复空间数据库ARCSDE
北运河流域地表水化学特征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在1980—2009年北运河水质监测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学统计、三角组分图、Gibbs图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北运河流域长达30年时间内地表水化学特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HCO3-和Ca2+在河水中质量浓度相对稳定,绝对值较大,分别是决定河水水化学特征的最主要阴、阳离子。1991年与2006年河流中水化学离子相关性差异较为明显,水化学特征略有不同,近年来河流水化学特征随季节变化变异性略有增大,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了其主要地球化学离子自然特征。离子强度、Cl-、SO24-、Na+和NH4+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离子强度和NH4+质量浓度上升趋势尤其显著;pH值总体变化趋势相对比较平稳;HCO3-质量浓度和总硬度/总碱度呈现下降趋势。北运河流域河水离子自然起源的优势机制是碳酸盐岩石的风化作用,大气降水的输入和"蒸发-结晶"作用比较微弱。
姜体胜孙艳伟杨忠山张若琳黄振芳王明玉
关键词:北运河地表水水化学离子
北京市南口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根据对北京市南口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综合运用数学统计方法、Piper三线图示法,对该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相对比较简单,以HCO3-Ca.Mg型水为主;地下水季节变化对水化学类型空间变异性影响不大;浅层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离子浓度变化最大的均为K+和SO24-;pH值、Ca2+、Mg2+和HCO-3浓度分布与地下水流向相关;补给源化学成分、地下水动力场变化以及污染物排放是影响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主要因素。
姜体胜杨忠山王明玉黄振芳窦艳兵焦振寰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