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亮亮

作品数:10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建筑科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土工
  • 4篇土工格栅
  • 4篇离散元
  • 4篇离散元方法
  • 4篇加筋
  • 4篇格栅
  • 3篇细观参数
  • 3篇拉拔试验
  • 2篇地基
  • 2篇土工格室
  • 2篇土工合成
  • 2篇细观
  • 2篇细观分析
  • 2篇加筋地基
  • 1篇挡墙
  • 1篇地层
  • 1篇动载
  • 1篇动载试验
  • 1篇新意
  • 1篇应力

机构

  • 10篇广西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王家全
  • 10篇张亮亮
  • 2篇朱存金
  • 2篇唐毅
  • 1篇唐咸远
  • 1篇周岳富
  • 1篇周圆兀
  • 1篇李良
  • 1篇陈亚菁

传媒

  • 3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砂土侧限下土工合成材料拉伸试验离散元模拟被引量:4
2018年
为研究土工格栅拉伸性能,以室内无约束拉伸试验为基础,建立侧限约束下的格栅拉伸试验离散元PFC3D模型,分析拉伸速率、上覆荷载对其拉伸性能的敏感程度,探讨侧限约束下土体位移与格栅拉伸变形相互作用的机理,揭示筋土界面孔隙率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增大拉伸速率、上覆荷载均能提高格栅极限拉伸强度,其中上覆荷载在较小拉伸速率时对格栅的应变影响较大,其由8%减少到5.2%;靠近土工格栅筋土界面区域的土体位移最大,已初步形成筋土拉伸剪切位移带,上覆荷载越大,筋土拉伸剪切位移带的位移越小;随着土工格栅拉伸变形的增加,逐渐形成了筋土界面区域疏密相间的孔隙率分布特征,筋土上下界面部分区域的孔隙率变大,界面砂土发生剪胀现象。
王家全黄文勤张亮亮刘政权
关键词:离散元方法细观参数侧向约束
土工格栅加筋砂土三轴试验离散元细观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以室内单层加筋三轴试验结果为基础,建立离散元PFC3D三轴试验数值模型,并与室内三轴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对比,分析加筋层数变化对抗剪强度指标及细观参数的影响,探讨加筋土接触力的变化规律及筋材加筋作用的宏细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加筋三轴试样的峰值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着加筋层数的增加而增大,但是其增幅会逐渐减弱,并且三轴试样在低围压条件下的加筋效果比高围压时要显著。三轴试样颗粒滑动比的数值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加发生了显著的起伏变化,反映三轴试验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接触滑移和旋转现象。由于筋材的摩擦嵌固约束作用,加筋试样中部区域的孔隙率和滑动比数值相对波动较小,对应中部外侧周围的接触力明显小于纯砂三轴试验情况,加筋材料发挥了扩散应力增强约束砂土的加筋作用。
王家全张亮亮陈亚菁施春虎
关键词:三轴试验离散元方法土工合成材料
红黏土地层静压管桩承载机理及复压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研究红黏土地层静压管桩沉桩过程中桩身轴力、位移及桩周土体摩擦力的变化规律,揭示红黏土地层管桩承载力机理和群桩上浮影响,采用自行设计的可视化模型箱,开展管桩在红黏土地层中的静压和复压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以硬塑红黏土或可塑红黏土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单桩静载Q-s曲线呈陡降型,桩侧摩阻力占桩顶荷载的比值分别为94.9%、96.0%,为摩擦型桩;以基岩为持力层时,单桩静载Q-s曲线呈平缓型,桩侧摩阻力占桩顶荷载的51.1%,可归为端承摩擦桩.在压桩过程中,桩体会因压缩而产生相对于土体的位移,桩侧产生一个抵抗桩体向下运动的桩侧摩阻力;因桩侧摩阻力的存在,会将桩顶荷载传递到桩周土层中,使得桩身轴力和桩身压缩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当桩顶荷载增大时,桩体进一步被压缩,桩侧下部土体的摩阻力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复压能能有效消除群桩压桩引起的管桩上浮影响,可有效改善因挤土上浮而导致的桩体承载力不足.
王家全叶斌张亮亮徐良杰朱庆盛
关键词:红黏土静压管桩模型试验
土工格室与砂土拉拔试验离散元细观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为研究土工格室加筋砂土的界面作用特性,采用离散元程序(PFC3D)建立土工格室加筋砂土的拉拔试验数值模型,分析了拉拔过程中的筋土界面位移、格室节点受力及界面接触力和孔隙率等宏细观参数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土工格室加筋砂土在拉拔过程中筋土界面作用的宏细观机理。结果表明:格室拉拔阻力主要由格室纵肋界面摩擦阻力及格室横肋的被动承载力组成,界面摩擦阻力在前期发挥主要作用,而横肋的被动承载力在后期发挥主要作用;筋土界面区域的土体接触力和局部孔隙率随拉拔位移发生疏密相间的变化,界面区域砂土发生脱空,同时局部土体产生剪胀作用,对应界面孔隙率增大;宏观上随着拉拔位移增加,颗粒挤密咬合能力增强,对应的细观参数(界面接触力和界面局部孔隙率)发生起伏变化,界面区域接触力增大从而使得拉拔阻力随格室拉拔位移的增大而增大。
王家全徐良杰张亮亮朱存金
关键词:土工格室拉拔试验离散元方法细观参数接触力
土工格栅纵横肋的筋土承载特性分析被引量:21
2018年
为研究土工格栅纵横肋与砂土的界面受力特性,进行了不同法向压力的格栅拉拔试验,分别设计了横向与纵向剪除横肋的6种拉拔试验工况,研究横肋减少对格栅受力、拉拔阻力峰值和位移及似摩擦系数的影响,并分别对比了整体剪切和刺入剪切破坏模式下的格栅拉拔阻力,揭示格栅筋土界面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横肋的减少,格栅拉拔阻力和似摩擦系数不断地变小;横肋沿横向减少的格栅最大拉拔阻力大于横肋沿纵向减少的最大拉拔阻力,完整横肋有助于筋土界面的加筋作用的充分发挥。理论计算格栅界面摩擦力约为18%-19%的试验拉拔阻力,而试验获得的格栅界面摩擦力与试验拉拔阻力的比值为29%-33%,横肋与土体挤压咬合产生的承载力分量占了总拉拔阻力的67%-71%,横肋极大提高了土工格栅的拉拔阻力。
王家全陆梦梁周岳富张亮亮
关键词:土工格栅拉拔试验受力特性
土工格栅加筋地基承载特性数值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为研究加筋地基承载性能,基于已有室内试验结果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加筋地基数值模型,分析竖向荷载下土工格栅加筋地基的力学特性及加筋层数对土体的荷载-沉降变形特性、应力分布及土工格栅位移的影响,探讨筋土结构的内部土体和土工格栅应力位移场的演变规律,引入承载力提高系数综合分析加筋层数对加筋地基的沉降及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体呈拱状不均匀沉降,基础两侧土体隆起变形,加筋后能够改善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及减小侧向变形,约束基础两侧土体的隆起;土工格栅具有良好的应力扩散作用,加筋地基的承载力随着加筋层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幅度逐渐变缓,加筋层数为4层时承载力最高,为最佳加筋层数;土工格栅的有效埋深约为1.5 B(B为基础宽度),当筋材埋深超出筋材有效深度影响范围,筋材的加筋作用不再增强。
王家全柏蕾唐毅张亮亮
关键词:加筋地基土工格栅有限差分法应力分布
土工格室加筋砂土拉拔界面特性离散元分析
采用离散元程序(PFC3D)建立土工格室加筋砂土的拉拔试验数值模型,分析了拉拔过程中的筋土界面位移、格室节点受力及界面接触力和孔隙率等宏细观参数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土工格室加筋砂土在拉拔过程中筋土界面作用的宏细观机理。结果...
王家全徐良杰张亮亮朱存金
关键词:土工格室拉拔试验离散元方法细观参数
基于师生联合研发土工教学设备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被引量:5
2019年
将师生联合研发自制土工教学设备作为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并基于教师科研实践经验的师生联合研发土工教学设备的教学模式,逐层构建了由基础土工实验—科研专项实验—自研设备发明专利—工程应用等多层面、多维度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与资源平台。实践证明,师生联合研发土工教学设备,可强化教师和学生自主创新与科研实践的意识与能力、推动土木工程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对提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家全唐毅张亮亮唐咸远
关键词:创新意识与能力
土工格栅加筋砂土地基大模型动载试验研究被引量:15
2018年
为了研究土工格栅加筋砂土地基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特性,利用自行设计的300 cm×160 cm×200 cm(长×宽×高)大比例地基模型试验装置,分别针对纯砂地基、土工格栅加筋地基进行了静动荷载破坏试验。分析地基承载力及基础沉降、地基土压力、动力加速度响应、土工格栅应变等参数变化规律,揭示了动力荷载作用下加筋砂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并对比分析静、动荷载对加筋地基承载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纯砂地基相比,格栅单层加筋地基的承载力提高1.12倍,地基基础中轴线处沉降量减少24%,加筋土体的抗变形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加筋作用改变了地基的破坏模式,动载作用下纯砂地基为冲剪破坏而加筋地基为整体剪切破坏;筋材的存在对地基土压力及加速度峰值分别有明显的扩散作用和衰减作用,可有效降低在动力载荷下筋土的瞬态变形。
王家全张亮亮刘政权周圆兀
关键词:土工格栅加筋地基动载试验
生态加筋土高挡墙长期变形的现场试验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为研究生态加筋土高挡墙的长期变形特性,结合高填方支挡工程,采用钢塑土工格栅作为加筋材料,混凝土砌块作为挡墙面板,筋材与面板锚固相连共同受力,进行了生态加筋土高挡墙的现场试验,分析挡墙顶部、中部及墙后填土的垂直和水平位移的长期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工后挡墙顶部最大沉降为3 mm,最大水平位移为44 mm,位于挡墙中部。整个生态加筋土挡墙的变形特征为从墙顶往下呈鼓状膨胀发展,挡墙中部位移发展最大;加筋挡墙中部水平位移速率远大于挡墙顶部,但在工后200 d挡墙中部水平位移已收敛稳定,而挡墙顶部的水平位移在工后200~650 d仍处于动态微量增长中。
王家全李良蒋祖高张亮亮
关键词:加筋土挡墙土工格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