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纯

作品数:10 被引量:95H指数:4
供职机构:黄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PICC
  • 3篇置管
  • 3篇静脉
  • 3篇护理
  • 2篇导管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心电图定位
  • 2篇输液
  • 2篇留置
  • 2篇内科
  • 2篇静脉导管
  • 2篇护理干预
  • 2篇干预
  • 2篇PICC置管
  • 1篇滴液
  • 1篇动脉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膜

机构

  • 10篇黄石市中心医...
  • 3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张纯
  • 6篇张丽芳
  • 6篇熊巍
  • 6篇陈佳
  • 2篇陆玉梅
  • 2篇熊巍
  • 1篇陈佳
  • 1篇魏莉
  • 1篇洪玮
  • 1篇王成林
  • 1篇王成林

传媒

  • 2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当代护士(下...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等长度静脉导管输注肠外营养液安全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使用中等长度静脉导管输注肠外营养液后对置入血管的内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期早期发现患者留置血管损伤的无临床症状的超声影像表现,同时观察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年7—12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经上臂置入中等长度静脉导管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根据采集数据时机不同,分为置管前组和拔管后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置管前和拔管后导管尖端出口处静脉内膜的影像形态、血流速度、血流量,并监测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105例患者中脱落5例,有效样本为100例。结果100例患者中,置管前和拔管后导管尖端留置处血管内膜均无毛糙、增厚等损伤改变。置管前和拔管后导管尖端留置处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共发生5例(4.76%,5/105)。结论中等长度静脉导管输注高渗性肠外营养液未对置入血管内膜形态和血流动力学造成明显影响,未损伤置入血管,无导管相关性血栓、血流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取得相对安全的临床获益。
熊巍陈佳洪玮张丽芳张纯
关键词:肠外营养血管内膜血流速度血流量
手臂内收30°时腔内心电图下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效果观察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手臂内收30°时腔内心电图下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4月在我院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腔内心电图下PICC导管尖端定位时,置管侧手臂外展90°为对照组,置管侧手臂内收30°为观察组。PICC置管术中进行腔内心电图定位,以出现正向最高P波视为导管头端到达上腔静脉最佳位置,观察患者平卧手臂摆放角度由外展90°变成内收于躯体侧30°时,腔内心电图P波的变化及导管留置长度。结果观察组105例(100%)腔内心电图P波均显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上壁交界连接点,对照组98例(93.3%)导管尖端滑入右心房;患者手臂内收30°较外展90°,腔内心电图的P波振幅平均增大6.98 mm,2组P波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850,P<0.001);2组在出现高振幅正向P波时导管留置长度平均相差1.82 cm,2组患者导管留置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147,P<0.001);观察组置管后经胸片判断,置管一次到位率为100%。结论经贵要静脉和肱静脉置入导管,术中置管侧手臂摆放角度由外展90°变换成内收30°时导管头端向右心房方向移动。操作者依据腔内心电图进行术中导管尖端定位从而确定导管最终体内留置长度时,手臂摆放角度应为内收30°,以确保患者卧位及手臂活动变化时,导管尖端始终留置在安全区域。
陈佳熊巍熊巍张丽芳
关键词:PICC置管P波
加味玉屏风散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对血清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8
2018年
目的观察加味玉屏风散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瘦素、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Ig E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玉屏风散治疗,2组均治疗4周。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血清瘦素、IL-4,IFN-γ及Ig E水平,并记录2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DLQI)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2周后、4周后的血清瘦素、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而Ig E、IL-4水平则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4周后血清瘦素、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g E、IL-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2周后、4周后UAS评分、DLQ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UAS评分及DL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4周后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中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能够提高血清瘦素、IFN-γ水平,降低Ig E、IL-4水平,且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王成林张纯
关键词:玉屏风散左西替利嗪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
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并发症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预防腔内心电图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尖端定位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接收的恶性肿瘤患者162例,按照临床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综合组与常规组,每组8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治疗,此外,常规组采取常规的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护理干预法,综合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PICC尖端到位率、置管成功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出院前1 d的情绪状态与生活质量。结果综合组患者PICC尖端定位的到位率98.77%明显优于常规组的87.65%,而综合组置管成功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39.51%)明显低于常规组的77.78%,同时,综合组出院前1 d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对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并发症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还能显著提高PICC尖端的到位率和护理满意率,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与生活质量。
熊巍熊巍张丽芳张纯
关键词:综合护理并发症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腔内心电图定位留置三向瓣膜PICC患者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腔内心电图定位留置三向瓣膜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腔内心电图定位留置三瓣膜PICC且全程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共230例,分为对照组106例与观察组124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留置三向瓣膜PICC方式,同时,在腔内心电图定位留置三向瓣膜PICC操作前、中、后,对照组均以常规护理方式干预,观察组则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导管尖端到位率、置管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导管尖端所在位置的到位率97.58%高于对照组86.79%,且穿刺置管后发生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导管破裂、移位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1.29%低于对照组33.02%;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操作熟练度、护理工作的全面性、整体护理质量以及置管完成日至拔管日的生活质量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腔内心电图定位留置三向瓣膜PICC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其导管尖端到位率更高,置管相关的并发症更低,且护理满意度评分与生活质量更高,集束化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佳陈佳张纯张丽芳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干预
术中超声探查锁骨下静脉内导引导丝在PICC穿刺误入肱动脉中的判断作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介绍一种PICC置管术中使用超声探查判断有无误穿肱动脉的检查方法。方法选择145例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穿刺成功,送入导引导丝后,使用超声探查锁骨下静脉内导引导丝显影情况,即时判断有无误穿肱动脉,术中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术后使用X线胸片定位加以验证。结果144例患者在锁骨下静脉内观察到导引导丝显影,1例在锁骨下动脉内观察到导引导丝显影,证实误入肱动脉1例,即时拔出导引导丝,适当按压,仅有穿刺点周边青紫,无活动性出血,对患者损伤小。结论术中使用超声探查锁骨下静脉内导引导丝显影,可即时鉴别是否误入肱动脉,避免送入导管后引起的诸多并发症,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魏莉张纯阮利霞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肱动脉
改良赛丁格行PICC置管术中扩皮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20年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改良塞丁格行PICC置管术中扩皮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操作,而不同扩皮方式对渗血渗液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本文主要综述了不同的扩皮方法对置管术后渗血渗液的影响。扩皮方法主要分为锐性扩皮及钝性扩皮,锐性扩皮有14号套管针扩皮法、纵向扩皮法、横向扩皮法,钝性扩皮有插管鞘内鞘扩皮法,现临床中纵向扩皮法应用较广。认为采用最新提出的插管鞘内鞘扩皮法可降低置管后渗血渗液的发生率以及因渗血渗液导致PICC置管处局部感染、非预期拔管等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心理及经济负担,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
张云张纯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一种内科用输液防拔组件
本发明涉及输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科用输液防拔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多个第一滑块,其中一侧所述第一滑块上均设有可重复使用的收束带,另一侧所述第一滑块上均设有与收束带...
陈佳张丽芳熊巍陆玉梅张纯
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30
2015年
目的分析7例PICC置管后发生穿刺点渗液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法统计2014年PICC置管的相关数据,包括穿刺静脉、穿刺过程、营养状况、渗液出现和持续的时间、处理措施及转归。结果 2014年共置入PICC导管351例,置管后共发生穿刺点渗液7例,发生率为1.99%。7例均给予积极处理,1例宫颈癌患者病情持续恶化死亡;1例瘢痕体质患者带管期间持续极微量渗液,至化疗结束拔管;5例患者经处理渗液停止,渗液持续时间分别为5d、8d、10d、35d、62d。结论穿刺点渗液与患者的营养状况、所选择的静脉是否位于淋巴密集区域以及组织或淋巴管是否有损伤等因素有关。置管前应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营养状况,置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静脉和穿刺点,避开淋巴密集区域;置管后做到规范化维护,以减少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发生。
张纯王成林
关键词:PICC护理
一种内科用输液用输液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科用输液用输液装置,包括支撑板、控制箱、安装架和混合瓶,所述支撑板顶部等角度固定有三个放置台,且控制箱固定在支撑板底部,所述控制箱内安装有调节装置,且混合瓶通过安装架固定在控制箱底部,本发明通过控制箱内...
陈佳张丽芳熊巍陆玉梅张纯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