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瑶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三峡库区重庆...
  • 1篇地形
  • 1篇遥感
  • 1篇英语
  • 1篇英语词汇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指数
  • 1篇人类活动强度
  • 1篇三峡库区
  • 1篇土壤
  • 1篇土壤保持
  • 1篇全身反应法
  • 1篇消落带
  • 1篇教学研究
  • 1篇库区
  • 1篇教学
  • 1篇高光谱遥感
  • 1篇AHP层次分...
  • 1篇层次分析
  • 1篇层次分析法

机构

  • 5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彭瑶
  • 2篇戴技才
  • 2篇刘睿
  • 2篇周李磊
  • 2篇李军
  • 1篇刘睿
  • 1篇张虹
  • 1篇嵇涛

传媒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植被指数构建研究
三峡库区的植被群落是其生态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三峡水利工程引起水位的涨落对库区植被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造成直接影响,以往研究多是基于野外调查手段对库区植被群落进行研究,尚未见基于高光谱技术对三峡库区植被群落进行相关...
彭瑶
关键词:消落带植被指数高光谱遥感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土壤保持是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的重要组成,在防止土壤侵蚀、减少径流泥沙与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研究得到了2000~2013年时间序列区域土壤保持服务"流量"结果,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重庆段多年平均土壤保持量为604.39 t/hm^2·a,沿长江干流自西向东逐渐增强,区域差异显著;(2)三峡库区的土壤保持服务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随着高程的增加,以300 m与900 m为节点,出现递减-递增-递减的分段规律,与人类活动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3)增加森林覆被面积是改善区域土壤保持、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同时,在三峡库区开展坡改梯工程,减少坡耕地的数量能够有效控制区域水土流失;
刘睿周李磊彭瑶嵇涛李军张虹戴技才
关键词:土壤保持三峡库区重庆段
全身反应法指导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组成部分(词汇、语音、语法)之一,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词汇量的大小对学生学习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直接影响。《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的具体目标,对学生义务教育时期词汇的五级目标为:学生...
彭瑶
关键词:全身反应法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三峡库区重庆段人类活动时空分布及其类型演变特征被引量:5
2016年
结合多期土地利用/覆被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应用AHP层次分析方法从土地利用、人口、经济、交通、农业等5个方面构建三峡库区重庆段区域人类活动强度评价模型,探索2000年以来该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及其类型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的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库尾地区,以渝中区为中心呈现圈层递减特征;库腹地区人类活动强度明显小于库尾地区,从西向东依次递减。2)2000年来人类活动强度逐年增强,区域差异不断扩大,库尾地区人类活动强度上升显著,库腹地区无明显变化。3)土地利用是区域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主因,近年来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变化幅度逐年下降,经济因子、交通因子的影响逐年上升。总体而言,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人类活动强度评价方法,分析了人类活动在三峡库区的动态变化,可为三峡库区重庆段人类活动方向与速率的调控提供研究依据。
刘睿周李磊彭瑶覃月戴技才李军
关键词:人类活动强度AHP层次分析法三峡库区重庆段
2000—2014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地表蒸散量时空分布规律
2018年
【目的】研究2000—2014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地表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ET)的时空分布规律。【方法】基于MOD16-ET产品,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趋势分析、样带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ET时空分布特征(多年平均以及月尺度)及该特征与土地利用/覆被、地形的空间耦合规律。【结果】2000—2014年研究区域多年平均ET为749.0 mm;呈现西低东高的基本特征,ET剖面线上出现"长寿—涪陵"陡增点。ET年际变化整体表现为先增后减态势,其中ET存在统计学意义上减少(p<0.05)的区域面积占库区总面积的14.5%,而ET存在统计学意义上增加(p<0.05)的区域面积占库区总面积的4.34%。ET年内变化特征与该区域水热季节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月尺度上ET存在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趋势(最大ET出现在7月,为117.4 mm)。地表覆盖类型按ET值大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灌木林地、乔木林地、草地、耕地、其他稀疏植被。地表覆盖类型与海拔及坡度在空间分布上与ET存在高度空间耦合。【结论】三峡库区重庆段ET时空分布规律明显,受地表覆盖类型及地形影响较强,研究结果可为分析三峡库区旱涝灾害成因,构建合理生态需水配置模式提供重要参考。
刘睿彭瑶肖林林
关键词:三峡库区重庆段地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