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易彬

易彬

作品数:1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水杨酸盐
  • 4篇耳鸣
  • 3篇听觉
  • 3篇听觉中枢
  • 2篇代谢
  • 2篇乙烯
  • 2篇听皮层
  • 2篇皮层
  • 2篇疗效
  • 2篇聚乙烯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代谢功能
  • 1篇导航
  • 1篇递质
  • 1篇性别
  • 1篇嗅神经
  • 1篇嗅神经母细胞...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导航

机构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宁波卫生职业...

作者

  • 13篇易彬
  • 9篇石润杰
  • 6篇黄治物
  • 5篇吴皓
  • 4篇易彬
  • 2篇江晨艳
  • 2篇陈斌
  • 2篇阎小军
  • 2篇汪雪玲
  • 1篇梅玲
  • 1篇孙艺渊
  • 1篇左传涛
  • 1篇陈建勇
  • 1篇鲍伟奇
  • 1篇刘辉辉
  • 1篇吴晴伟
  • 1篇王珮华
  • 1篇刘晓明
  • 1篇吕静荣
  • 1篇陈东

传媒

  • 4篇听力学及言语...
  • 3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个性化定制人工材料耳支架在一期全耳再造术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评价3D个性化定制人工材料耳支架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一期全耳再造术中的临床效果与优势。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3月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单侧小耳畸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采用3D个性化定制的人工材料支架,对照组采用常规需术中拼接的成品耳支架,均行支架植入-颞浅筋膜瓣转移的一期全耳廓再造术,伴或不伴同期听力重建。记录手术耗时,术后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并行耳廓对称度、精细结构评分以及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同期行听力重建者听力得到改善,术后言语识别阈平均改善38.6 dBHL,术后最大言语识别率均达到100%。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耳廓对称度和精细结构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耗时实验组较对照组短(P<0.01);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中最终每项平均得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3D个性化定制耳支架植入耳再造术安全有效,可同期行听力重建,临床效果优越,可成为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的更优选择。
孙与幸江晨艳罗元博陈斌阎小军易彬吴皓石润杰
关键词:小耳畸形耳再造
长期水杨酸注射对大鼠听皮层BDNF表达和CREB磷酸化改变的影响
吴聪易彬石润杰韩琨盛海斌李孛梅玲汪雪玲黄治物吴皓
导航下经鼻内镜治疗上颌骨囊肿的疗效观察
2022年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技术联合鼻内镜在上颌骨囊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7月在我科接受影像导航鼻内镜下上颌骨囊肿切除术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检查及鼻窦薄层CT扫描,并导入影像导航系统。全麻后术中进行导航器械配准和注册。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操作,遇到需要定位的结构时,利用定位导航手术器械进行定位。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月和术后6月分别复查颌面部CT平扫,针对颌面部胀痛症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导航下经鼻内镜均顺利切除上颌骨囊肿,并获得良好引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20例初治患者仅1例术后6个月左右复发,8例复发后再手术的患者有2例在术后6个月左右再次复发。VAS评分的结果提示导航下经鼻内镜治疗上颌骨囊肿可有效缓解术前存在的颌面部胀痛。结论影像导航技术有助于在鼻内镜下上颌骨囊肿治疗中准确定位正常结构和病灶,降低手术并发症,缓解颌面部胀痛,提高手术效果,尤其对复发上颌骨囊肿的治疗有较高推荐价值。
陈斌江晨艳江晨艳阎小军易彬
关键词:影像导航鼻内镜上颌骨囊肿
水杨酸盐致大鼠耳鸣相关神经通路递质变化的初步研究
2025年
目的 初步研究听觉中枢脑区谷氨酸(Glu)及γ-氨基丁酸(GABA)分泌的动态变化,探讨水杨酸钠对听觉通路不同位置的影响。方法 126只SD大鼠,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余120只根据腹腔注射水杨酸盐的方式,分为急性注射1、2、4、8、24 h组(400 mg/kg水杨酸钠注射1次)、慢性注射3、7、14 d组(200 mg/kg水杨酸钠腹腔注射,每天两次,间隔大于8 h)和慢性恢复21、28 d组(每天注射水杨酸模式与慢性注射组相同,14 d注射完毕后停止,继续常规饲养至第21、28 d作为恢复期)共10小组及与其相对应的标准对照组(水杨酸钠替换为生理盐水),每组6只。各组大鼠麻醉后取材,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听觉中枢的听皮层、下丘、耳蜗核、海马的Glu及GABA在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急性注射水杨酸盐24 h内,听皮层的Glu含量在1 h到达高峰,海马在注射后第4 h到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听皮层、下丘、耳蜗核、海马四个脑区的GABA含量在慢性注射期均出现了上升趋势,第7 d到达了顶峰值,在第14 d时出现了下降并趋近于正常,在恢复期则基本回归正常水平。结论 水杨酸盐对听觉中枢有一定的短期兴奋刺激作用,在中枢可塑性的机制作用下,长期注射水杨酸盐后,神经递质释放达成了一个新的兴奋/抑制平衡状态,这个过程是可逆的。Glu和GABA各自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最终可能导致了耳鸣的形成。
易彬易彬汪雪玲刘辉辉汪雪玲杜婷婷刘辉辉石润杰黄治物
关键词:耳鸣水杨酸盐听觉中枢神经递质
长期注射水杨酸盐致耳鸣大鼠中枢超微结构及代谢功能改变研究
目的 耳鸣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的临床常见疾病,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有一定关系。本研究通过长期注射水杨酸钠建立大鼠耳鸣模型,对耳鸣大鼠中枢神经元代谢功能及相关区域超微结构进行研究,以探讨中枢可塑性在耳鸣产生机制中的作用。...
黄治物易彬梅玲鲍伟奇左传涛吴皓
水杨酸盐对大鼠听皮层BDNF及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研究
易彬黄治物吕静荣陈建勇梅玲汪雪玲吴皓
木村病治疗后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木村病患者治疗后的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10月-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诊治的59例木村病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分析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病程、单发与多发、侧别、部位、肿块最大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既往治疗后复发史、皮肤瘙痒、系统性疾病及治疗方式等木村病治疗后疾病进展相关的指标,用SPSS 21.0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至14年,59例木村病患者的疾病进展率为37.3%(22/59)。单因素研究提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0%、肿块最大径、皮肤瘙痒和既往治疗后复发史这些因素与疾病进展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0%是木村病治疗后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0%是木村病治疗后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帮助预测治疗疗效,从而达到个体精准化治疗的目的。
王树伦康雪然江晨艳易彬陈斌阎小军石润杰
关键词:木村病疾病进展预后
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报道及文献回顾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总结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诊治及疗效,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治疗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合理途径。方法收集2006~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诊治的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1例术前化疗,手术后放疗;2例行手术+术后放疗。结果 3例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29~54个月,情况良好,无复发。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需尽早诊断,综合治疗,定期随访,从而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易彬石润杰王珮华陈东孙艺渊吴晴伟
关键词:嗅神经母细胞瘤疗效
上海(吴语)方言区正常青年嗓音障碍指数正常值及性别差异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上海(吴语)方言区正常青年男性和女性嗓音障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的正常值范围及性别对DSI值的影响。方法受试者为106例上海(吴语)方言区正常青年,男52例,女54例,年龄18~23岁。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最长声时(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最高基频(highest fundamental frequency,HF0)、最低强度(lowest intensity,LI)和基频微扰(jitter)的测量,计算DSI值。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性别对DSI及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本组青年男性、女性及合计平均DSI正常值分别为5.95±1.47、6.11±1.74、6.03±1.60;正常青年女性的HF0(345.16±48.34 Hz)高于男性(205.56±44.98 Hz)(P<0.01),男性青年的MPT(16.67±6.66 s)大于女性(14.05±5.97 s)(P<0.05);不同性别受试者间LI、jitter和DS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获得本组上海(吴语)方言区正常青年DSI正常参考值,性别对DSI正常值范围无显著影响,不同性别间HF0及MPT有显著差异。
易彬Kim HaKyung高少华章毓哲刘晓明黄治物石润杰吴皓
关键词:性别上海方言
水杨酸盐对大鼠听觉中枢代谢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通过检测耳鸣模型大鼠听觉中枢听皮层和下丘的大脑活动功能,探讨中枢可塑性在耳鸣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大鼠按照给药方式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连续注射14天)、急性注射组(水杨酸钠400mg/kg单次注射)、慢性注射组(水杨酸钠200mg/kg连续注射14天,每天2次)和慢性恢复组(水杨酸钠200mg/kg连续注射14天,每天2次,然后恢复14天)四组,每组6只。各组大鼠在相应处理完毕后以听觉惊跳反射前抑制试验(gas-prepulse inhibition of austic startle reflex,GPIAS)检测耳鸣样行为,微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microPET/CT)检测听皮层和下丘的18F-FDG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SUV),同时以小脑脑区作为对照,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GPIAS显示仅慢性注射组大鼠出现耳鸣样行为,GPIAS值在12和16kHz明显下降;microPET/C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注射组下丘和听皮层的SUV值相对性升高(P<0.01),急性注射组仅听皮层出现相对性升高(P<0.01),小脑脑区均未出现显著的相对性升高(P>0.05),说明慢性注射组下丘和听皮层神经活跃度升高,急性注射组听皮层神经活跃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注射组全脑区SUV值显著升高(P<0.01),说明其呈现全脑活跃状态,而慢性注射组全脑区SUV值仅轻微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慢性恢复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注射水杨酸钠所诱导的耳鸣大鼠模型下丘和听皮层脑区活跃度上升,这可能是听觉中枢在中枢可塑性的引导下发生的功能性变化,最终导致持续性耳鸣。
易彬易彬石润杰鲍伟奇石润杰黄治物左传涛
关键词:耳鸣水杨酸盐听觉中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