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男

作品数:37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降解
  • 7篇焦化
  • 6篇氧化降解
  • 6篇FE
  • 5篇焦化废水
  • 5篇废水
  • 5篇高铁酸钾
  • 4篇污染
  • 4篇苯酚
  • 3篇动力学
  • 3篇有机污染
  • 3篇有机污染物
  • 3篇植物修复
  • 3篇塑料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污染物
  • 3篇纳米
  • 3篇纳米塑料
  • 3篇环境工程

机构

  • 37篇太原理工大学
  • 3篇国家地质实验...
  • 2篇天津大学
  • 2篇广东省生态环...
  • 1篇河海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上海电气集团...
  • 1篇比亚迪汽车工...
  • 1篇中电建市政建...
  • 1篇河北建投水务...

作者

  • 37篇李亚男
  • 12篇王国英
  • 7篇岳秀萍
  • 3篇王迪
  • 3篇王建伟
  • 2篇吴卿
  • 2篇彭森
  • 2篇饶竹
  • 2篇马小丽
  • 2篇崔杰
  • 2篇周爱娟
  • 1篇李云
  • 1篇逯新宇
  • 1篇陈启斌
  • 1篇李思聪
  • 1篇崔建国
  • 1篇王亚炜
  • 1篇田一梅
  • 1篇贾子龙
  • 1篇王慧礼

传媒

  • 3篇太原理工大学...
  • 3篇化工环保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现代化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应用化工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四川建筑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山西化工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内江科技

年份

  • 5篇2023
  • 10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e(Ⅵ)/H_(2)O_(2)体系氧化降解间甲酚的效能研究
2022年
以间甲酚(MC)为对象,研究了Fe(Ⅵ)/H_(2)O_(2)体系对其的降解效果及机理。考察了Fe(Ⅵ)投加量、H_(2)O_(2)浓度、pH和温度等因素对间甲酚降解率的影响;利用HPLC、GC-MS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与表征,解析Fe(Ⅵ)/H_(2)O_(2)体系降解MC过程中的产物并推测可能的降解路径。结果表明,当Fe(Ⅵ)和间甲酚物质的量比为5∶1、H_(2)O_(2)浓度为40 mmol/L、pH为4、温度为25℃时,反应16.5 min后间甲酚的降解率可达到100%,最终矿化度为23.85%。Fe(Ⅵ)氧化MC阶段,起氧化作用的主要为中间高价态铁;后期类Fenton氧化阶段,·OH起主要作用,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为0.35832。
冯卓李亚男张静张国凯王嘉琪
关键词:间甲酚矿化度
Fe(Ⅵ)/Fenton联合体系氧化降解菲的路径及机理被引量:2
2021年
Fe(Ⅵ)/Fenton联合体系降解多环芳烃的效果良好,但其机理及降解路径仍需进一步被探究.采用荧光及GC-MS技术,考察弱酸条件下Fe(Ⅵ)降解菲的效果,并对比中性及碱性条件研究其氧化机理,进而分析Fe(Ⅵ)/Fenton联合体系对菲的作用机理及菲的降解路径.结果表明,弱酸条件下Fe(Ⅵ)氧化菲时,·OH参与反应较少,起氧化作用的可能为中间高价态铁.在该条件下,Fe(Ⅵ)对菲的降解效果稍差于中性及碱性,但此时Fe(Ⅵ)的高氧化性能可提高菲的矿化效果.联合氧化体系中,菲逐步被氧化、羟基化、脱碳、加氢而最终转化为CO_(2)和H_(2)O,主要的中间产物为邻苯二甲酸酯衍生物和9-芴甲醛衍生物.联合氧化体系可合理利用Fe(Ⅵ)氧化过程中产生的Fe(II),并发挥高价态铁与·OH在氧化性能上的优势,实现对菲及产物的降解与矿化.
李亚男王乐心杨帆张国凯饶竹张继红陈梦洁冯卓
关键词:降解路径羟基自由基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脱氮同时降解苯酚特性被引量:29
2015年
研究了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Diaphorobacter sp.PDB3去除氨氮同时降解苯酚的特性.在最佳碳氮比7和摇床转速160r/min下,该菌在21h内对初始浓度365mg/L苯酚的降解率达94.9%,总有机碳去除率达90.8%,同时40mg N/L氨氮被完全去除,中间代谢物硝态氮和亚硝态氮逐渐积累并在后期降低.氮平衡分析表明,52.3%的氨氮转化为胞内氮,37.2%转化为氮气,菌株主要通过细胞同化作用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作用去除氨氮.检测到羟胺氧化酶、硝酸还原酶及亚硝酸还原酶活性,表明菌株PDB3具有完整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偶联途径.随着苯酚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脱氮效率降低.
王国英崔杰岳秀萍李亚男贾子龙
关键词: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苯酚
Fe(Ⅵ)/Fenton体系协同去除焦化废水中菲和氟离子
2022年
为考察Fe(Ⅵ)/Fenton体系对焦化废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协同降解效果,选取典型三环类多环芳烃菲和氟离子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技术,考察不同pH条件下Fe(Ⅵ)对菲的氧化去除效果,以及在弱酸性条件下Fe(Ⅵ)/Fenton体系对菲、氟离子以及菲与氟离子的协同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弱酸性条件下Fe(Ⅵ)对菲的去除率稍差于中性及碱性条件,但该条件下Fe(Ⅵ)/Fenton体系可提高菲的降解率至79%。任何pH条件下缓冲溶液均有利于Fe(Ⅵ)对菲的去除。Fe(Ⅵ)/Fenton体系可协同菲去除氟离子,氟离子去除率可达到39%。对菲的去除主要以氧化作用为主,对氟离子的去除主要以吸附作用为主,且Fenton试剂的用量少,过程中无需调节pH值。
张国凯王乐心李亚男
关键词:氟离子焦化废水有机物无机物
水中含氮杂环化合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2022年
阐述了近年来水中含氮杂环化合物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降解的最新进展。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发现,高级氧化技术和组合技术在处理实际废水中的含氮杂环化合物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结合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处理技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几点展望,以期给各类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张继红李亚男宋子恒张国凯
关键词:氮杂环化合物物化法生物法
高层住宅建筑火灾消防安全问题解析
2022年
近些年来,各地高层建筑逐渐增多,许多高层建筑因消防安全隐患得不到消除而引发火灾事故很多,其中也不乏高层住宅建筑的案例,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损失。文章结合一起高层住宅建筑火灾事故的调查和火灾认定情况,解析了高层住宅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为安全防范此类事故发生提供参考。
李建璞李亚男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消防安全火灾调查
焦化污染土壤中降解甲苯的厌氧反硝化菌群结构
2021年
近年来煤炭加工给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治理污染土壤得到了极大关注。利用甲苯或苯甲酸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物质作研究对象,在硝酸盐作电子受体还原条件下,厌氧富集焦化污染土壤菌液,分析菌液中甲苯或苯甲酸降解过程以及硝酸盐浓度的变化,同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厌氧反硝化菌液中甲苯降解菌和苯甲酸降解菌的菌群结构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证明,甲苯或苯甲酸与硝酸盐反应的物质的量比分别为1∶8.7和1∶5.9,这个数据和理论计量学比率在合理程度上可认为相近。在120 d厌氧脱氮富集焦化污染土壤菌液过程中,焦化土壤中的主要菌门为Proteobacteria,反硝化菌液中降解甲苯的优势门为Firmicutes,而降解苯甲酸菌液中的优势门为Proteobacteria.α-prote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Bacilli是降解甲苯土壤中的优势纲,而降解苯甲酸土壤中优势纲为β-proteobacteria.Firmicutes门中Exiguobacterium是甲苯降解菌液的优势菌属,而在苯甲酸土壤菌液中Azoarcus为优势菌属。
王建伟李亚男张国凯饶竹王国英王迪岳秀萍
关键词:甲苯高通量测序
焦化土壤中降解苯酚的厌氧反硝化菌群结构被引量:3
2018年
文章通过以苯酚(Phe)或对羟基苯甲酸(4HBA)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建立硝酸根还原条件下的焦化土壤富集菌液,分析焦化污染土壤中苯酚或对羟基苯甲酸的生物降解与硝酸根还原过程,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硝酸根还原条件下降解苯酚或对羟基苯甲酸的厌氧反硝化菌群结构多样性。发现苯酚和对羟基苯甲酸降解与硝酸根还原的实际摩尔比分别为1:6.4和1:5.3,与理论计量学比率在合理程度上相近。经过90 d富集后,硝酸根还原条件下土壤富集菌液中降解苯酚的优势门为Proteobacteria、Armatimonadetes和Planctomycetes,而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优势门为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Betaproteobacteria为优势纲,总相对丰度为46%,Azoarcus分别在降解2种基质的富集菌液中相对丰度最高将近30%,Armatimonadetes_gp5在苯酚为基质的土壤富集菌液中的相对丰度仅次于Azoarcus,推测其很可能是土壤中硝酸根还原条件下降解苯酚的另一优势菌属。
王迪王国英李亚男王建伟
关键词:苯酚对羟基苯甲酸
短期Cd胁迫对水稻幼苗Cd吸收及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为探讨短期Cd胁迫对水稻各部位营养元素(Zn、Mg、Cu)、叶绿素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从而为控制稻米Cd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水培试验,探讨了在不同Cd浓度(0、1.25、2.5、5μmol/L)和不同处理时间(0、6、12、24、36、48、72 h)下水稻各部位Cd含量及其吸收速率,以及短期(72 h)Cd胁迫对水稻各部位营养元素、叶绿素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期水稻根系Cd含量远远大于茎和叶,各部位对Cd的吸收速率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Cd由根部向地上部分的转运呈现"低促高抑"的现象,处理72 h后低浓度(1.25μmol/L)胁迫下Cd的转移系数是高浓度(5μmol/L)的2.05倍。在5μmol/L Cd胁迫72 h后水稻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下降23.5%、33.3%,CAT和ApX活性分别上升19.11%、28.07%。说明Cd胁迫会抑制水稻对营养元素Zn、Mg、Cu的吸收,抑制叶绿素的合成,引起CAT和ApX活性升高。
付婧怡李亚男刘瑾岳秀萍王国英
关键词:水稻CD胁迫抗氧化酶营养元素
F河A段综合水质评价和预警指标
F河是华北地区一条重要的河流,其水环境状况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主要污染物指标是直接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通过调研F河A段2014—2018年间11个断面的主要污染指标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建立数学模型等方法,对该...
徐韶楠李亚男许元青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ROC曲线预警指标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