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娟
- 作品数:14 被引量:8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兰坪盆地充填历史:三江造山带新特提斯构造演化的沉积记录
- 三江造山带位于东构造结以东,新特提斯洋俯冲、陆陆碰撞带的侧方。由于缺少中、新生代岩浆活动记录,有关三江造山带新特提斯构造演化尚未形成完整认识。兰坪盆地是三江造山带内规模最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其内保留了新特提斯洋俯冲、...
- 梁明娟
- 文献传递
- 兰坪金顶跑马坪铅锌矿床幕式流体混合成矿作用——矿石组构证据被引量:4
- 2017年
- 滇西北金顶巨型Zn-Pb矿田产于兰坪晚中生代—新生代盆地中北部,对其成矿作用机制仍存在分歧。跑马坪铅锌矿床是其北东部的一个大型隐伏矿床,由众多规模不等、呈筒柱状、大脉状及不规则囊状的矿体(群)组成。大量的地质填图及坑道观察表明,该矿床的形成严格受北西向逆断层破碎带的控制,矿体就位于云龙组(Ey)砂泥岩不整合面下伏的三合洞组(T3s)碎裂状灰岩、砂结灰岩质角砾岩内;断层破碎带中的矿化更强,而旁侧的次级裂隙多被砖红色砂泥岩充填。依据矿物组合及矿石组构特点,自矿体中心向外,依次可分为致密块状富锌矿带、脉状细粒硫化物矿化带、脉状胶粒状硫化物矿化带、方解石-天青石-铁氧化物矿化带和碳酸盐化带5个矿化带,各带之间多为渐变过渡关系。显微镜、扫描电镜观测和能谱面扫描分析发现,矿石中存在代表流体混合成矿特征的环-胶状构造及包含结构等显微组构,指示富含金属离子及硫酸盐的卤水与富含还原性硫的流体在高渗透性碎裂状灰岩或灰岩质角砾岩中混合而快速沉淀成矿。因此,逆断层控制的幕式流体混合作用可能是跑马坪铅锌矿床的重要成矿机制。
- 余静薛传东杨天南侯增谦宋玉财向坤梁明娟王红岩廖程唐靓来瑞娟杨天云露杨献珍刘星
- 关键词:地质学矿石组构兰坪盆地
- 西南三江造山带古特提斯弧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及构造演化新模型被引量:24
- 2019年
-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东南缘的西南三江造山带的构造几何格架形成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古特提斯阶段。前人综合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创造性地构建了基于板块构造理论的大地构造几何格架初始版本,成为指导三江造山带地学研究的关键基础。二十世纪末引入我国的锆石原位U/Pb测年技术大规模应用于三江造山带研究,积累了大量高精度年代学数据,为升级大地构造几何格架初始版本奠定了良好基础。收集、整理、综合现有测年结果,本文将三江造山带内古特提斯阶段弧岩浆岩划分为两阶段、三个带,分别为晚三叠世玉树-义敦陆缘弧岩浆岩带、二叠纪-中三叠世江达-维西-马登-点苍山陆缘弧岩浆岩带、二叠纪-晚三叠世云县-绿春-哀牢山陆缘弧岩浆岩带。结合高压变质带研究进展、大地构造相时空配置关系提出:(1)玉树-义敦陆缘弧岩浆岩带为甘孜-理塘洋向南西俯冲于东羌塘-中咱陆块之下的产物,俯冲持续时间仅10Myr左右;(2)江达-维西-马登-点苍山、云县-绿春-哀牢山两个陆缘弧岩浆岩带属同一弧岩浆岩带,是龙木措-双湖-昌宁-孟连古洋壳向北、北东俯冲作用的产物,其俯冲时长达70Myr,产生4或5个岩浆岩活跃期。从俯冲作用持续时间及岩浆岩带空间规模分析,龙木措-双湖-昌宁-孟连缝合带代表的古洋盆为三江造山带古特提斯主洋盆,而甘孜-理塘洋规模相对较小。古特提斯主洋盆的闭合具有穿时性,北段闭合于中三叠世,而南段则到晚三叠世才最终闭合。新数据揭示的古特提斯阶段陆缘弧岩浆岩带空间分布特点提出了若干新科学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杨天南薛传东信迪梁明娟廖程
- 关键词:古特提斯
- 福贡地区石炭系地层可能属于拉萨地块:来自碎屑锆石年龄谱的指示被引量:4
- 2018年
- 欧亚与印度大陆的碰撞使得印度大陆的北东角强烈挤入欧亚大陆内部,形成东构造结,其引发的强烈变形将南羌塘地块、北羌塘地块、拉萨地块、保山地块、兰坪-思茅地块以及地块之间的缝合带挤压于很窄的范围内,造成青藏高原腹地与其东南缘之间构造单元划分、对比困难。滇西福贡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东构造结影响范围内,是三江造山带及青藏高原相关地块的汇聚处。福贡地区石炭系岩石组合表明其形成于较为稳定的浅海相沉积环境中,具有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特征。三件石炭系二云母石英片岩碎屑锆石表面年龄数据(194个有效分析点)形成五个主要年龄区间:2550~2400Ma、1800~1550Ma、1200~1080Ma、1000~850Ma和600~480Ma,峰值分别为~2502Ma、~1724Ma、~1120Ma、~886Ma和~512Ma。对比其他地块同时代地层的碎屑锆石年龄谱表明,福贡地区石炭系可能是拉萨地块的一部分,与腾冲地块一样,属于其南延部分。结合中新生代岩浆岩带的构造连续性,我们认为,印度板块东北角向北、北东方向的强烈挤压导致拉萨地块及冈底斯岩浆岩带弯曲、缩颈、并发生分离与旋转。
- 信迪杨天南薛传东廖程韩雪梁明娟李晓天
- 关键词:石炭系碎屑锆石LA-ICP-MSU-PB定年拉萨地块
- 滇西马登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地层组合及年代学:火山岩锆石U-Pb定年证据被引量:16
- 2016年
- 在西南'三江'造山带中段的兰坪盆地内,由于露头状况不好,盆地基底岩石出露状况不详,导致地层划分、归属相当混乱。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揭示,盆地东缘马登地区出露的基底岩石主要由2个构造地层单元组成,上部为火山-沉积序列,下部为浅海相泥岩、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上部火山-沉积序列出露厚约1200m,可分为4个喷发-沉积韵律,由英安质熔岩、流纹质熔岩与晶屑凝灰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流纹质凝灰岩、火山碎屑岩及少量泥岩相间组成。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数据显示,岩浆活动始于250Ma,持续至244Ma,总体处于早三叠世,构成江达-维西-云县弧火山岩带的一部分。强烈变形的海相地层与火山岩二者呈断层接触,其时代老于250Ma。结合砂岩中碎屑锆石年龄结果(大于260Ma)判定,这套沉积岩应属于晚二叠世,其与早三叠世-中三叠世火山岩一起组成兰坪盆地的基底岩石。
- 唐靓薛传东杨天南梁明娟向坤廖程姜丽莉信迪
- 关键词:火山岩
- 兰坪盆地西缘大宗铜矿区容矿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西南"三江"复合造山成矿带中段的兰坪盆地东、西缘均出露大片火山岩,但仅在西缘发育脉状铜矿床,并构成一条近南北向长约150 km的铜矿带。大多数矿床产于火山岩内及其与紧邻地层接触部位的断层裂隙带中。目前尚未确定赋矿围岩的年代,制约了对成矿过程的认识。在对位于该矿带中北段的大宗脉状铜矿区的详细路线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对代表安山质火山喷发-沉积旋回第1、2韵律层的2件玻屑晶屑凝灰岩和含火山角砾凝灰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定年,以期揭示赋矿围岩的时代。结果表明,容矿火山岩出露厚度约1 904 m,可划分为3个喷发-沉积韵律;第1韵律层凝灰岩的岩浆锆石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247.2±4.4 Ma(n=21,MSWD=2.7),第2韵律层凝灰岩的岩浆锆石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243.8±6.4 Ma(n=9,MSWD=1.5),指示火山活动时代为244~247 Ma,属早中三叠世;区内强劈理化的砂泥岩夹灰岩位于火山岩之下,应属于晚二叠世地层。结合前人资料分析,认为大宗铜矿区容矿沉积-火山岩组合形成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是古特提斯阶段造山运动的产物。从容矿围岩看,大宗矿区内早中三叠世火山岩容矿脉状铜矿床只是兰坪盆地西缘铜矿带诸多脉状铜矿床的一种类型,没有明显的地层或岩性专属性,应属强构造变形带控矿的后生充填热液矿床。
- 徐墨寒薛传东杨天南吴静廖程唐靓梁明娟信迪
- 关键词:火山岩锆石U-PB定年脉状铜矿床古特提斯
- 滇西三江造山带中段马登盆地两个富碱火山岩的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
- 2019年
- 运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的方法测定了滇西三江造山带中段马登盆地内的2件富碱火山岩的年龄。结果表明马登盆地内粗安质火山岩形成年龄约在35Ma。富碱火山岩的形成时间与滇西三江造山带南段中东带内的新生代富碱斑岩岩浆作用高峰期一致,同样属于青藏高原后碰撞岩浆作用的时间范围内,这些富碱岩浆岩的岩浆活动是对印度-欧亚大陆巨大碰撞的一种响应。
- 韩雪杨天南信迪杨天南
- 关键词:岩浆作用
- 辽宁思山岭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0
- 2012年
- 思山岭铁矿位于辽宁南芬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陆块东北缘,控矿地层为太古宇鞍山群茨沟组,矿石类型主要分为磁铁石英岩和赤铁矿,铁建造沉积相属氧化物相-硅酸盐相。通过对矿床中主要矿物、矿石及围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铁建造为基性火山岩-泥砂岩-硅铁质建造,变质等级达低角闪岩相,本区铁建造中变质火山岩具有大洋拉斑玄武岩的特点。经PAAS标准化后,矿石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高Y/Ho值,具有La、Y正异常,与华北陆台其他地区条带状铁建造相比,具有强烈的铕正异常。成矿物质来源于幔源火山热液和海水的混合溶液。
- 孟旭阳王鹏张东阳梁明娟
- 关键词:条带状铁建造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
- 三江构造带新生代变形构造的时-空变化:研究综述及新数据被引量:16
- 2015年
- 在印度-欧亚陆陆碰撞造山过程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喜玛拉雅东构造结东侧的西南三江地区在新生代经历了强烈变形,形成了复杂的构造样式。构造样式的时空变化可以有效限定印度-欧亚陆陆碰撞过程,而近年发表的大量数据为揭示三江构造带新生代构造样式时空变化提供了可能。通过综合前人研究数据,结合本文的新观察,提出三江构造带不同构造部位的变形特点显示规律性变化:处于碰撞前缘位置的腾冲、保山地块在印度地块向北迁移过程中最早(50~45Ma)与印度大陆发生碰撞,在挤压作用下形成褶皱+逆断层组合,以及块体边界压扭性剪切变形;随着印度地块持续向北运动,该变形样式逐渐向东、北部扩展,并使兰坪-思茅地块、扬子地块西缘剑川盆地沉积环境发生改变,地块两侧发生剪切变形;其中兰坪-思茅地块东侧(〈30Ma)剪切带的启动时间晚于西侧(34Ma)。地块两侧剪切带均大致经历了纯剪(挤压)-简单剪切(走滑)-纯剪(伸展)变形历史;剪切带各阶段变形的启动时间均具有南早北晚之特点。发生塑性变形的下地壳物质的剥露过程同样表现出时空不均匀性,结合古地磁研究成果,这种现象可能与地块内部的不均匀旋转有关。各剪切带最北端不但变形启动时间最晚,而且基本没有记录走滑变形。这种变形样式的时空变化表明,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变形效应在三江构造带内主要表现为陆块内部的弥散状挤压变形与块体刚性旋转形成的剪切带,块体向南逃逸规模较小。
- 史鹏亮杨天南梁明娟薛传东范金伟
- 河南窑场和辽宁思山岭铁矿磁铁矿矿物学和氧同位素特征对比——对BIF型铁矿成因与形成环境的启示被引量:4
- 2014年
- 河南窑场铁矿和辽宁思山岭分别位于华北陆块的南缘和东北缘。通过对其主要矿石矿物磁铁矿单矿物的化学成分、热电性及氧同位素的分析发现,磁铁矿均具高Ni低Co的特征,暗示成矿来源与深部物质有关。它们均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显示Eu正异常和无明显Ce负异常,其中辽宁思山岭铁矿磁铁矿Eu异常较为强烈。此外,窑场和思山岭磁铁矿的δ18O、热电系数平均值分别为7.1‰、-59.05μV/℃和2.3‰、-57.18μV/℃。化学成分显示两者均应属火山沉积变质成因,其中思山岭磁铁矿类质同像程度较低,结构较为均匀。对华北陆块产出的主要铁建造岩群的磁铁矿δ18O值和稀土元素组成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贫富矿石中磁铁矿氧同位素组成具有规律性,与富化机制有密切联系;不同岩群中贫矿石磁铁矿δ18O值高低与变质程度具有一定联系。根据中太古代-古元古代BIFs的Ce、Eu异常程度的综合分析结果,推测华北陆块BIFs形成时的古海洋整体上处于缺氧或少氧环境,但伴随华北陆块演化,还原环境影响趋弱,不利于条带状铁建造的形成。
- 孟旭阳张东阳闫兴虎申俊峰王鹏田磊梁明娟
- 关键词:条带状铁建造磁铁矿矿物学氧同位素华北陆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