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艳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小麦
  • 7篇春小麦
  • 3篇冬小麦
  • 3篇性状
  • 3篇栽培
  • 3篇栽培技术
  • 3篇农艺
  • 3篇农艺性
  • 3篇农艺性状
  • 2篇育种
  • 2篇主要农艺性状
  • 2篇稳产
  • 2篇稳产性
  • 2篇小麦品种
  • 2篇产量构成因素
  • 2篇春小麦品种
  • 1篇带状间作
  • 1篇单作
  • 1篇冬小麦产量
  • 1篇锈病

机构

  • 14篇西藏自治区农...

作者

  • 14篇梁艳华
  • 12篇王兰
  • 11篇魏迎春
  • 11篇范瑞英
  • 8篇王菊花
  • 2篇范春捆
  • 1篇焦国成
  • 1篇王建银

传媒

  • 10篇西藏农业科技
  • 3篇西藏科技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生育时期喷施“黑汁”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2018年
以冬小麦品种"藏冬25"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生育期喷施"黑汁"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黑汁"对冬小麦穗粒数影响并不明显,千粒重、穗数和产量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加,总体表现上升的趋势。苗期喷施"黑汁"可有效增加冬小麦穗数,在返青期和抽穗期喷施"黑汁"对提高冬小麦千粒重效果比较明显。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相关性大小依次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穗数与产量之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
魏迎春王菊花范春捆王兰张永鹏于明寨梁艳华范瑞英
关键词: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
215份小麦材料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初报
2018年
[目的]了解215个小麦品种(系)5个重要的Yr基因分布情况,为选育抗条锈病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与5个抗性Yr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含有Yr5、Yr9、Yr10、Yr18、Yr26的材料分别为105、41、38、54和42份,37份材料均不含以上5个Yr基因。[结论]明确了5个Yr基因在供试材料中的分布,合理布局抗性基因,避免单一抗性基因使用,减少条锈菌选择压力。
王兰张永鹏梁艳华余明寨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分子标记
优质冬小麦“藏冬2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19年
"藏冬26号"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以W48-04作为母本,以4002作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选育而成。2019年通过西藏自治区审定。本文主要介绍该品种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要点。
王兰梁艳华张永鹏王菊花范瑞英魏迎春
关键词:冬小麦选育
2017-2018年度春小麦全区区域(拉萨点)试验初报被引量:1
2019年
2017-2018年度春小麦全区区域试验拉萨点在西藏自治区农业研究所3号试验地进行,结果表明:通过2年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4个参试品种(系)均比对照增产,产量变幅在11.1%~26.7%之间。产量最高的是2016-13为428 kg/667m^2,比对照增产26.7%。根据2年试验结果,2016-13在连续2年的全区区域试验中产量表现较高,青麦1号和高原437综合性状优,建议2016-13、青麦1号和高原437进行小面积示范。
梁艳华王菊花魏迎春范瑞英王兰张永鹏
关键词:春小麦
加快西藏小麦育种手段多元化及种业发展研究
2020年
民以食为天,粮以种为本。种子做为人类赖以生活的基本生产资料,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为农业生产大国,种子产业成为了中国战略性和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经济以高原农牧业为主体,然而高原复杂多变的生态气候条件,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西藏不同类型生态区域进行农业生产,就需要有适应其自然条件的农作物品种。结合人民对食品加工的要求及高原农业发展前景,制定高原农业发展规划,丰富育种手段多元化,加快新品种更替速度,对治边稳藏及粮食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
张永鹏王兰王菊花范瑞英梁艳华魏迎春
关键词:小麦育种
西藏春小麦育种材料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通径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2015年西藏拉萨地区种植的17份春小麦育种材料进行了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产量显著正相关,株高、有效分蘖数、穗长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在进行高产育种时,除了考虑群体千粒重、穗粒数、成穗数等产量构成因素,还得考虑适宜株高、协调好穗长、有效分蘖数等各个性状之间的关系。
王兰魏迎春王菊花范春捆梁艳华王建银
关键词:春小麦农艺性状
嘉祥县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复合种植与单作对比试验
2024年
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玉米、大豆单作用地的需求。在传统玉米、大豆单作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难以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复合种植模式能够弥补土地资源不足,集约化利用土地、水、肥、气、光、热资源,增加通风透光,充分发挥边行优势,增加大豆的受光面积,是大豆玉米和谐共生种植模式。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是一项既能节约成本,又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型农业技术。复合种植的目的是利用科学的方法,选择最佳的复合种植模式,提高产量和效益。不同的种植模式和方法对作物生长的农艺性影响不同,对作物的产量和效益影响也不同。本研究通过6∶3式、6∶4式、4∶2式三种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与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对比试验,分析表明:玉米、大豆三种复合种植模式的玉米、大豆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效益都比玉米单作、大豆单作表现好,玉米、大豆4∶2式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作物的农艺经济性状表现更好,作物的增产、增效效果更加明显。
曾海明梁艳华夏丽光胡杰
关键词:栽培技术高产机理
4个高原冬小麦种(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通过对4个在西藏育成的冬小麦品种(系)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参试品种(系)的丰产性、生育期等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410、藏冬26号、山冬10号和W26-14与对照之间的产量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其中201410、藏冬26号表现良好建议小面积示范,W26-24做淘汰处理。
张永鹏梁艳华王兰蔡生青范瑞英魏迎春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
西藏春小麦区试拉萨点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2020年
利用西藏2016-2019年春小麦区试拉萨试验点的12个品种(系),对产量构成三因素及产量进行变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春小麦产量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变异性分析表明,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相关分析表明,成穗数、千粒重与产量呈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均为正值。因此,在今后的春小麦选育应侧重于增加单位面积成穗数,适当减低穗粒数,稳定千粒重,从而使产量达到高水平。
王兰张永鹏梁艳华范瑞英王菊花魏迎春
关键词:春小麦
2019-2020年度春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2019-2020年度春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在西藏自治区农业研究所4号试验地进行,通过对参试品种(系)在田间的长势长相进行观察鉴定,客观地评价了春小麦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并结合室内考种进行比较分析,选育出丰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系),为生产、科研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通过两年的试验13个参试品种(系)(含对照)产量水平在378.18~545.62 kg/667 m^(2)之间,参试品种(系)产量均高于对照“山春1号”,较对照增产1.3%~44.3%,参试品种(系)产量均低于自设对照“藏春951”。根据综合评价,筛选出较好的3个小麦新品种(系)N16-3583、16-3659、16-3355,推荐到下一轮的全区区域试验。
梁艳华魏迎春王兰张永鹏范瑞英
关键词:春小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