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平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肠癌
  • 2篇直肠肿瘤
  • 2篇肿瘤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肠肿瘤
  • 1篇蛋白
  • 1篇药敏
  • 1篇药敏分析
  • 1篇药敏试验
  • 1篇直肠癌根治
  • 1篇直肠癌根治术
  • 1篇直肠癌患者
  • 1篇手术
  • 1篇手术部
  • 1篇手术部位
  • 1篇手术部位感染
  • 1篇术后

机构

  • 3篇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 3篇樊平
  • 2篇邓芳
  • 1篇魏忠
  • 1篇宁忠良
  • 1篇赵旭辉
  • 1篇戴寅
  • 1篇李明
  • 1篇陈少华
  • 1篇张倩
  • 1篇张明玮
  • 1篇尹美玲
  • 1篇阚劲松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血清人肿瘤蛋白P53在结直肠癌联合诊断及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探讨血清人肿瘤蛋白P53(TP53)检测在结直肠癌联合诊断和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就诊,经病理学确诊为结直肠癌且未经手术、放疗及化疗的患者115例,同时期住院的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158例和健康体检者182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P53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分析TP53在不同疾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异;选取41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7d采血,分析术前术后CEA、CA199、TP53水平的表达差异;ROC曲线分析TP53单独检测及与CEA、CA199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结直肠癌组、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TP53水平分别为316.0(24.6,940.8)、9.8(3.7,30.1)、1.9(1.4,2.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60.161,P<0.01),结直肠癌组患者TP53水平显著高于结直肠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P53水平在不同TNM分期、不同肿瘤位置、浸润深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时表达有差异,但在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生长类型方面表达没有差异.41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7d血清TP53水平为711.5(354.9,1 068.0) μg/L,术前1d为952.6 (419.7,1 485.4) μg/L,术后7d较术前1d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9,P<0.05),CEA、CA199术前、术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53单独检测的敏感度(79.1%)和特异度(81.8%)远远高于CEA(39.1%、70.3%)和CA199 (47.8%、69.1%),若TP53与CEA、CA199联合检测,敏感度(86.1%)和特异度(87.9%)可明显提高,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结论 血清TP53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术后监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与CEA、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樊平张扬邓芳陈少华李明张倩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Dixon直肠癌根治术与经腹Dixon直肠癌根治术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Dixon直肠癌根治术与经腹Dixon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244例Dixon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术107例,与同期具有可比性137例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传统经腹组(P>0.05);术中摘除淋巴结个数及不同浸润深度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伤口感染率、黏连性梗阻发生率较经腹组降低(P>0.05);腹腔镜组直肠癌性功能和排尿功能保护随访满意度高(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吻合口漏、伤口感染、黏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近期效果。
张明玮樊平宁忠良戴寅魏忠赵旭辉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病例对照
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及药敏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及药敏特点,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安徽省肿瘤医院2012年9月~2015年12月112例结直肠癌术后并发腹腔及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 112例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腹腔穿刺液和切口脓性分泌物培养共分离出121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83.47%(101/121),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13.22%(16/121),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从药敏情况来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头霉素类、四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较低,均小于30%;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敏感试验显示较高的敏感性,未发现多重耐药菌株。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等耐药率较高,但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呋喃妥因的耐药菌株。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积极预防和治疗手术部位感染。
尹美玲邓芳樊平单武林阚劲松
关键词: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药敏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