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松

作品数:7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熟料
  • 2篇水泥
  • 2篇碳排放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变化响应
  • 2篇净初级生产力
  • 2篇草地
  • 2篇草地生态
  • 2篇草地生态系统
  • 2篇初级生产力
  • 1篇典型草原
  • 1篇蒸散
  • 1篇蒸散发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研究
  • 1篇数据挖掘
  • 1篇水泥产量
  • 1篇水热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王松
  • 4篇耿元波
  • 1篇于贵瑞
  • 1篇刘昌明
  • 1篇赵建安
  • 1篇刘小莽

传媒

  • 2篇草业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科学数据...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寒草甸草原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被引量:11
2018年
利用1957-2014年气象数据和1998-2014年实测数据驱动CENTURY模型模拟海北高寒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的动态变化,并利用典型浓度路径RCP4.5和RCP8.5情景下5个大气环流模型的气候情景数据来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和CO2浓度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A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地点1998-2014年的ANPP观测值与模拟值变化趋势吻合度较高,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67,均方根误差为19.62g·m-2,CENTURY模型适用于模拟气候变化对高寒草甸草原影响的研究。2)过去50多年,高寒草甸草原的年平均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气温都呈极显著的波动上升趋势(P<0.01),年降水量年际波动特征比较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植被的生长季。过去50多年,高寒草甸草原ANPP平均值达到271g·m-2,总体变化趋势为增加,但变化趋势不显著(P>0.05)。3)与基准时段(2001-2014年)相比,高寒草甸草原未来2030s(2015-2040年)、2050s(2041-2070年)、2080s(2071-2099年)时段多模型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温度、年平均最低和最高温度变化率均为正值。不考虑CO2肥效作用下,高寒草甸草原多模型平均ANPP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增加2.21%,11.53%,17.78%和8.34%,21.68%,40.32%;考虑CO2肥效作用下,高寒草甸草原多模型平均ANPP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增加2.89%,14.29%,24.28%和11.57%,31.74%,57.29%。考虑和不考虑CO2肥效的情况下,5个大气环流模型引起的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都在合理范围之内,多大气环流模型与CENTURY耦合模拟的ANPP结果较为一致。
耿元波王松胡雪荻
关键词:气候变化草地生态系统
中国水泥碳排放测算的影响因素分析与不确定度计算被引量:4
2016年
作为水泥生产大国和CO_2排放大户,中国水泥行业的CO_2排放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然而不同的研究结果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了定量研究中国水泥碳排放测算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因子的测算、运营边界的界定及水泥熟料或水泥成品的产量这3个影响因素做了详细分析,并对碳排放因子的不确定度做了定量计算.结果发现,影响中国水泥碳排放测算的最主要因素是碳排放因子,而该因素又与生产工艺、燃料和熟料水泥比等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比IPCC、EDGAR、CDIAC和WBCSD/CSI等研究结果均低,并且差异逐年显著,以水泥碳排放来自碳酸盐分解的部分为例,2000年相差约65 Mt,而2012年差值接近450 Mt.计算表明,中国水泥碳排放不确定度为12%~22%.因此,水泥碳排放测算的影响因素较多,在计算中国水泥碳排放量时不可照搬国外研究的参数.
魏军晓耿元波王松
基于碳酸盐分析的水泥碳排放因子测算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优化水泥碳排放因子的测算方法,论文基于生料碳酸盐法以及工艺/燃料排放(新型干法窑)、无机碳/有机碳排放(立窑)的碳排放分类对熟料和水泥碳排放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测算。结果表明:基于抽样调查样品的测试数据,新型干法窑的工艺碳排放因子约为520.00 kg CO_2/tcl,燃料碳排放因子约为288.06 kg CO_2/tcl,熟料碳排放因子约为808.06 kg CO_2/tcl,立窑的无机碳排放因子约为504.18 kg CO_2/tcl,有机碳排放因子约为343.67 kg CO_2/tcl,熟料碳排放因子约为847.85 kg CO_2/tcl;由于新型干法窑和余热发电等技术的普及以及熟料水泥比降低等因素,中国水泥碳排放因子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从2001年到2012年,水泥碳排放因子从767.13 kg CO_2/tce降到550.80 kg CO_2/tce;水泥碳排放构成中的工艺排放、燃料排放和电力消耗间接排放约各占58.57%、29.79%和11.64%。
魏军晓耿元波赵建安王松母悦
关键词:燃料排放
典型草原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被引量:6
2016年
本研究利用1953-2014年气象数据和1998-2013年实测数据驱动CENTURY模型模拟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动态变化的气象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地点1998-2013年的ANPP观测值与模拟值变化趋势吻合度较高,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79,均方根误差为25.92g/m2,CENTURY模型适用于模拟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影响的研究。2)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出模型中的主要参数分别是研究地点土壤理化性质、草地植物生长的潜在生长力系数、植物生长最适和最高温度,这些参数的确定决定着模型模拟结果的准确度。3)1953-2014年,内蒙古锡林浩特的气温呈现极显著增加的趋势(P<0.01),主要是年平均最低气温明显上升;降水呈明显的年际波动,变异系数为30.2%。4)1953-2014年模拟的ANPP呈减少的趋势,但是变化趋势不显著(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降水是影响ANPP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降水量与ANPP的相关系数r值达到0.959(P<0.01),温度与ANPP呈弱相关性。
王松耿元波母悦
关键词:气候变化草地生态系统
大数据时代的整合生态学研究--从观测到预测被引量:16
2020年
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绝大多数需要在生态系统、流域、区域甚至全球尺度来解决.生态学研究正快速向宏观尺度和宏观治理方向发展.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天-空-地一体化观测体系正成为新时期生态系统观测的重要特征,伴随全球新一代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的逐渐形成以及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快速膨胀,当今生态学已经发展到大科学、大数据、大理论时代.如何整合生态大数据、发现有价值的生态学规律和机理并将其逐步拓展到解决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是该领域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文章系统总结了生态大数据的研究现状,评述了整合生态学发展的时机和需求,从Meta分析、数据挖掘、数据-模型融合的原理和相关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了生态大数据整合研究的主要途径,最后展望了整合生态学的前景和研究方向,并指出未来研究需要将大数据融合到模型中,进而提高生态预测的准确性.可以预见在未来全球变化和大数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整合生态学研究将得到更多的应用和发展,实现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美好愿景,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牛书丽王松汪金松夏建阳于贵瑞
关键词:META分析数据挖掘
不同蒸散发产品在汉江流域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蒸散发是流域水循环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环节,准确估算蒸散发对流域水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为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撑。利用汉江流域观测的逐月降水数据、径流数据以及重力卫星(GRACE)反演的流域蓄水量变化数据计算水量平衡蒸散发(ET_WB),以ET_WB为标准在月尺度上评估4类9种不同蒸散发产品(陆面模式产品ET_clm、ET_noah、ET_mos、ET_vic;再分析数据产品ET_jra;基于模型树集的通量观测产品ET_jung和基于能量平衡的诊断模型产品ET_modis、ET_PML、ET_Zhangke)在汉江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模型树集的通量观测产品和基于能量平衡的诊断模型产品精度较好,再分析产品次之,陆面模式产品(除ET_clm)较差。ET_jung、ET_modis和ET_clm在月尺度上与ET_WB有着较好的相关性,结果误差相对较小;ET_noah、ET_mos、ET_vic结果误差相对较大。该研究结果可以为汉江流域水循环研究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王松田巍刘小莽刘小莽
关键词:GRACE
2015-2020年若尔盖高寒草甸碳水热通量观测数据集被引量:1
2023年
高寒草甸由于其巨大的碳储量和广泛的分布,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了解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碳通量对于理解和预测高寒地区碳储存的动态至关重要。本数据集为若尔盖(红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2015–2020年通量观测数据,数据采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红原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于开路式涡度相关系统,同时观测了二氧化碳通量、甲烷通量以及水热通量。本站数据通过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形成了一套长期连续标准化的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和关键气象要素数据集。本数据集对准确评价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在区域和全球碳水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陈卫楠王松牛书丽
关键词:气象因子高寒草甸涡度相关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