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栋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金矿
  • 4篇槐树
  • 3篇地质
  • 3篇地质意义
  • 3篇成矿
  • 2篇原生
  • 2篇原生晕
  • 2篇成矿预测
  • 1篇定年
  • 1篇岩体
  • 1篇岩体锆石
  • 1篇原生晕特征
  • 1篇深部
  • 1篇深部成矿
  • 1篇深部成矿预测
  • 1篇深部预测
  • 1篇期次
  • 1篇侵位
  • 1篇侵位年龄
  • 1篇锆石

机构

  • 6篇河南理工大学
  • 3篇河南省地质矿...
  • 1篇河南省地质矿...

作者

  • 6篇许栋
  • 4篇杨春蕾
  • 2篇庞绪成
  • 2篇张红军
  • 1篇梁贞
  • 1篇杨显道
  • 1篇李俊生
  • 1篇郭爱锁

传媒

  • 2篇黄金科学技术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矿物岩石
  • 1篇西北地质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河南槐树坪金矿原生晕分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槐树坪金矿是豫西熊耳山—外方山地区新发现的一处大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熊耳群鸡蛋坪组上段中酸性火山岩中,产状与安山质围岩大体一致。查明矿床原生晕分带规律,将有助于指导深部找矿并预测成矿远景。通过对槐树坪金矿主矿体化探样品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和原生晕分带序列计算,得出主矿体K23的原生晕分带序列由上至下为Cu-Mo-Au-Bi-Pb-Hg-W-As-Ag-Sb-Zn,出现头晕、尾晕元素叠加现象,分带序列具有"反(向)分带"特征,推测深部存在盲矿体的可能性较大;K24矿体由数个尖灭再现的同阶段小矿体构成,矿体的原生晕分带序列由上至下为Sb-Au-Ag-Bi-Mo-Hg-As-Pb-Cu-W-Zn,原生晕元素叠加现象不明显,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轴向正常分带。研究表明,槐树坪金矿床向深部仍有一定的找矿空间,主矿体原生晕分带序列对区域上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红军郭爱锁杨显道许栋
关键词:原生晕分带序列地质意义
河南嵩县槐树坪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槐树坪金矿是赋存于熊耳群缓倾斜层间挤压破碎带内的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热液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Ⅰ.乳白色石英脉-团块状黄铁矿阶段;Ⅱ.烟灰色石英脉-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石英-碳酸盐脉阶段。对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和拉曼光谱分析,研究表明,Ⅰ、Ⅱ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主要发育CO_2-H_2O型、纯CO_2型和NaCl-H_2O溶液型包裹体,Ⅲ成矿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NaCl-H_2O溶液型包裹体,成矿Ⅰ阶段到Ⅲ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为189~439℃→145~351℃→145~267℃,盐度变化为6.98%~10.29%→2.03%~11.71%→2.89%~15.04%,成矿早阶段流体由中温、中低盐度H_2O-NaCl-CO_2体系向晚阶段低温、低盐度NaCl-H_2O体系演化。判定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具有深源特征。成矿流体中金主要以Au(HS)形式迁移,其次为Au_2(HS)_2S^(2-)。
李俊生许栋梁贞梁贞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
河南省嵩县槐树坪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块南缘,熊耳山断隆与大章—谭头断陷结合部位。槐树坪金矿是研究区发现的首个大型赋存于熊耳群缓倾斜层间挤压破碎带内的中浅成中温热液硅化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建立了成矿模式,...
许栋
关键词:成矿规律成矿预测
文献传递
河南槐树坪金矿成矿物质共生组合规律及成矿期次被引量:10
2016年
槐树坪金矿是豫西熊耳山地区新发现的大型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成矿具有多期次性等特点。为确定槐树坪金矿成矿物质共生组合及成矿期次,通过地球化学数据多元统计分析,得出矿床中Au的富集与成矿指示元素Bi、Ag密切相关,其中与Au矿化阶段相一致的3个主要阶段为:As-Ag-Hg组合沉淀作用阶段、Pb-Zn多金属硫化物矿化阶段和Cu-W-Mo组合沉淀作用阶段。通过岩矿鉴定及野外调研确定的矿石矿物共生组合为(黄铁矿、赤铁矿)—白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斑铜矿)—蓝辉铜矿;围岩蚀变组合为钾长石、石英、黑云母、高岭土、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矿床成矿期次可划分为蚀变期、热液期及表生期,热液期又包括乳白色石英脉阶段、烟灰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白色石英脉—黄铁矿细脉状矿化阶段和石英—碳酸盐化阶段。
许栋庞绪成庞开元杨春蕾
关键词:成矿物质成矿期次金矿
豫西熊耳山五丈山岩体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五丈山岩体与熊耳山地区的金钼成矿关系密切,精确限定五丈山岩体的年龄对探讨其成矿背景有重要意义。6件锆石样品均取自五丈山钾长或二长花岗岩,每件样品的20个测点中均有14~17个测定值位于或接近^(207)Pb/^(235) U-^(206)Pb/^(238)U一致线。6件样品的U-Pb年龄值十分接近,分别为177.3 Ma±1.4 Ma,177.4 Ma±1.7 Ma,177.3 Ma±1.6Ma,177.4Ma±1.9Ma,177.5Ma±1.5Ma和177.2Ma±1.7Ma,样品测试精度高;Th/U值介于0.221~1.108之间,平均为0.588。确定五丈山岩体的侵位年龄为177.2Ma^177.5 Ma,对解释燕山早期的矿床成因、扩大找矿范围有重要意义。
庞绪成杨春蕾张红军许栋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侵位年龄
河南下蒿坪金矿K_2矿体原生晕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2016年
下蒿坪金矿K2矿体受店房隐爆角砾岩边缘的环状构造控制,矿床具有明显的岩浆热液特征。对矿体的原生晕特征分析表明,Au、Ag、Cu、Pb、Zn相互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W、Mo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均较差,因子分析反映出成矿过程具有多期次叠加特点。计算得到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由上到下为Mo-Au-Cu-As-Bi-W-Ag-Sb-Zn-Pb,出现头晕和尾晕元素叠加的"反向分带"特征。研究认为K2矿体具有上金下银的分带模式,预测在478 m标高以下具有较好的银成矿潜力。
杨剧文乔保龙赵定生许栋杨春蕾
关键词:原生晕深部预测成矿潜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