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晶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近十年国外系统功能翻译研究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被引量:1
- 2016年
- 近年来,伴随着多语交际和多语研究的兴起以及适用语言学概念的提出,系统功能翻译研究已逐渐成为翻译研究中影响与日俱增的重要分支。新时期的系统功能翻译研究充分立足功能语言学自身,采用语言多维度的全息视角,提出了综合的理论模式,研究方法也从传统的以内省为主逐步过渡到以量化数据支撑的实证研究为主,强调翻译研究对语言学的反哺作用,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上都得到了较大的拓展。本文梳理了近十年国外系统功能翻译研究的最新成果,总结研究的新特点,并展望今后的发展趋势。
- 赵晶
- 近十年国外系统功能翻译研究的新进展
- 2024年
- 本文梳理了近十年国外系统功能翻译研究的新成果和新特点,并基于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研究发现,系统功能翻译研究的新成果在翻译研究的理论、描述和应用三个分支均有贡献,呈现出研究方法优化升级、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深度对话翻译研究、积极反哺系统功能语言学以及广泛涉猎不同语种和语类的新特点。未来仍以完善理论框架、拓展实证研究领域和寻求交叉创新为研究趋势。梳理国外系统功能翻译研究的新进展,旨在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助力产出更丰硕的成果。
- 赵晶
-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翻译过程
- 话语传播力视角下外宣翻译的策略与方法——以十九大报告的英译为例被引量:5
- 2019年
- 外宣翻译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翻译策略层面来研究其话语传播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参考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话语分析理论,文章从话语形式和语境依赖两个维度入手,探讨十九大报告的英译如何通过及物性过程的转换、主位结构的转换、动词型语言向名词型语言的转换,以及添加注释和随文释义的策略与方法,有效地转换话语形式、调整话语语境依赖度,从而构建融通中外的外宣话语,提升外宣翻译的传播效果。
- 赵晶赵秋荣
- 关键词:外宣翻译翻译策略
- 认知诗学视域下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隐喻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认知诗学是语言学、文学和认知科学的界面研究。本文在认知诗学视域下,探讨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死亡'隐喻在语篇中的呈现和发展方式及其语言表达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其在身份构建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狄金森经常通过拟人格将'死亡'概念拟人化为各种人物形象,其在语篇中的呈现和发展涉及隐喻网络和隐喻场景的大量运用。狄金森主要使用了五种类型的隐喻构式,其分布并不均衡。另外,'死亡'隐喻参与身份构建,其使用与隐喻使用者的身份特征密切相关。
- 何中清赵晶
- 关键词:认知诗学狄金森诗性隐喻
- 再实例化视角下政治文本标题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英译为例被引量:8
- 2020年
-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思想,翻译可看作一种以源语文本意义为导向的跨语际再实例化过程。文章基于再实例化的视角,分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两卷本中213则标题的英译,探讨了译者选用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完成译文的语篇再生和意义重构。研究发现,译者综合采用了升降意义权重、调整评价意义、删减修辞手段、改变耦合模式等策略和方法,合理选择了译文的词汇语法形式,具有突出的受众意识,以更好地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规范和表述特点,进而完成跨语际再实例化,实现了译文标题的语篇再生,做好内宣话语向外宣话语的转换,助力提升译文在目标受众的接受度,以达成中国话语在国际舞台的顺利传播。
- 赵晶
- 关键词:标题翻译外宣翻译
- 英汉小说翻译中的去名物化及其同语言系统和翻译策略的关系被引量:3
- 2016年
- 本文探讨英语中由动词转变而来的名物化译为汉语后呈现的去名物化现象,以及语言系统和翻译策略对译文去名物化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董秋斯、张谷若两个译本中的626例动词名物化译文,发现它们在汉译中均呈现去名物化的趋势,这同英汉语言系统识解人类经验的方式密切相关,其背后折射出语言类型学上的差异。同时,翻译策略对译文的去名物化程度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主张异化的董译去名物化程度较低,译文欧化语法的特点明显;主张归化的张译去名物化程度较高,译文呈现散点透视的流水句形态,更符合汉语识解人类经验的方式。
- 赵晶
- 关键词:名物化大卫·科波菲尔语言系统翻译策略
- 跨语认知映射视角下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隐喻的英译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211则政治隐喻的翻译为例,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认知映射,探究跨语翻译后政治隐喻认知映射的改变,以及不同认知映射方式所对应的翻译方法,进而阐述政治隐喻英译的规律性特征。研究发现,政治隐喻跨语翻译后概念域的认知映射关系可分为映射匹配、映射缺失和映射转移三种,映射匹配对应保留喻体的直译法,映射缺失对应舍喻体、留喻义的释译法和舍喻体、舍喻义的省译法,映射转移对应转换喻体的借译法。其中,实现认知映射匹配的直译法占比最为突出,彰显了对外政治翻译中译者的话语自信。隐喻翻译是译者文化认知的“体验”过程,书中的政治隐喻英译呈现出回归源语文化的倾向,尽可能地保留原文隐喻的认知映射,进而再现领导人的话语风格,争取更广泛的国际支持。
- 赵晶何中清
- 关键词:政治隐喻概念隐喻外宣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