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军
-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8-2012年马鞍山市某地区的昼夜温差与每日死亡的时间序列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调查昼夜温差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搜集马鞍山市气象部门和马鞍山市花山区卫生局提供的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每日的死亡数量和气象数据,包括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使用泊松广义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控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季节性和长期趋势,分析昼夜温差对死亡影响的滞后效应以及累积效应。结果马鞍山市花山区2008-2012年间的因病死亡总数为8 111例(去除意外死亡数),其中男性5 193(64%)例,大于65岁的5 742(71%)例。该期间最高平均温度为34.5℃,最低平均温度为-3.9℃。昼夜温差的变化范围为1℃~25℃。昼夜温差每增加5℃能够显著性增加人群4%的死亡发生风险(RR=1.04,95%CI:1.02~1.07)。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之间,男性和老人(≥65岁)更容易受到昼夜温差的影响。昼夜温差每增加5℃导致男性和老人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5(95%CI:1.02~1.09);1.05(95%CI:1.02~1.08)。结论较大的昼夜温差能够显著性的增加死亡风险,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男性和老人的死亡风险更容易受到昼夜温差的影响。当昼夜温差较大时,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防止其带来的严重影响。
- 程健许祥青朱瑞王旭宋健周洋洋郑建军郭亮亮金鎏苏虹
- 关键词:昼夜温差死亡率时间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