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
- 作品数:2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保险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中外保险文化比较与中国特色保险文化的构建被引量:1
- 2018年
- 中国保险文化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但与国外漫长的保险历史相比,目前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我国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引导和支撑作用不可小觑。保险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的重任,还扮演着"社会稳定器"的角色。所以,大力推动我国特色保险文化的构建显得至关重要。
- 何俊
- 保险学专业课程思政及行业特色建设的实践路径
- 2023年
- 随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推进,保险业走上中国特色金融保险发展之路。保险行业特色高职院校应当突破育人瓶颈,充分发挥保险学专业显性教育与思政隐性教育相结合的资源优势,立足行业,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德技并修”办学模式,既要深挖保险学专业的思政元素,确保保险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又要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氛围。
- 何俊
- 关键词:保险学职业教育
- 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融合——以中国人寿“双成”企业文化影响下的保险职业学院为例被引量:2
- 2020年
- 校企合作育人是目前高职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共同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实现思政教育的对接。以“成己为人、成人达己”为核心理念的“双成”企业文化,是中国人寿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保险职业学院应当充分挖掘、利用其优秀文化资源,融合思政工作,创建“大思政”平台,从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创新搞活思政教学,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最终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 何俊
- 关键词:校企合作企业文化思政工作
- 协同视域下“课程思政”的课程观探析
- 2019年
- 伴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新时期,从协同视域出发,分析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机制的相关优化策略,供相关学者参考。
- 何俊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
- 高校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需要注意的要点问题分析
- 2021年
- 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指导方针之下,高校要严格贯彻党的领导,培养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在当前教育背景之下,高校要致力于人才培养,构建出“大思政”工作格局,实现高校教育工作的稳定进步、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演变背景以及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内涵进行详细分析,提出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构建面临认识不足、资源融合不充分、教育主体单一的问题,基于此从工作格局氛围、工作格局主体以及格局内容载体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实践策略。
- 何俊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如何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
- 2018年
-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了要全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本文论述了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域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将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纳入到文化建设之中,以期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上,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 何俊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道德素养
- “学习强国”引领下高校学生党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高校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逐步置身于网络APP时代,"学习强国"平台的出现对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以高校党建工作尤其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从“学习强国”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实际运用现状着手分析,找出高校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高校党建工作“互联网+”的创新路径与方法,旨在提升高校党建工作实效性。
- 何俊
-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
- 培育文化认同视阈下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考——以湖南大学生现状为例被引量:1
- 2018年
- 多元文化对当代学校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形成冲击和挑战。基于文化认同视阈下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并针对湖南三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提出文化认同视域下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认同策略。
- 何俊
- 关键词:文化认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
- “党史+”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路径探析
- 2022年
- 文章从高职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育人内涵切入,通过实践与研究来探索当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在“党史+”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路径上,高职院校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并通过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找到党史学习教育与“三全育人”两者之间的共性。具体可以通过“党史+课程”“党史+实践”“党史+文化”“党史+网络”的协同整合发展育人新模式,引导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更强烈地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 何俊
- 关键词:党史教育
- 培育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的精神价值及路径选择
- 2019年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以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传承于世,是世世代代先民的智慧沉淀,是民族灵魂的生发归依,是现实中国的精神母体,承载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大学生担当着国家发展的历史使命,走在新思想的前沿,时代赋予了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的极丰富的精神价值,有利于大学生具备民族精神、担当精神、人格精神、人本精神。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构建校园文化体系与利用网络信息舆论平台实现有效的教育培育路径。
- 何俊
- 关键词:文化认同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