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聪
-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 发文基金:韶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0-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水平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了解0-8月龄婴儿胎传麻疹抗体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为降低低月龄婴儿的麻疹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和南雄市人民医院作为采样医院,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未患过麻疹也未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的8月龄以下健康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0-、1-、2-、3-、4-、5-、6-、7-月龄共8个组,其中0-1月龄组采集100份脐带血标本,其余月龄组采集50份静脉血标本,分离血清后采用ELISA法进行麻疹Ig G抗体测定。若6-、7-月龄的婴儿依然麻疹Ig G抗体阳性,则采集其母亲的静脉血标本进行麻疹Ig G抗体测定。结果本研究共检测标本450份,其中阳性标本数202份,阳性率44.90%;阳性率最高的是0-1月龄组,阳性率为88.00%,平均几何浓度(GMC)为(1 273.11±25.32)m IU/ml;随月龄增加抗体水平迅速下降(χ2=412.35,P=0.000),到5-月龄时阳性率仅为12%,GMC(87.03±6.42)m IU/ml,低于阳性判断标准;6-、7-月龄时阳性率已经下降到6.00%,GMC分别为(91.86±5.27)m IU/ml和(84.95±15.24)m IU/ml,均低于阳性判断标准。对6例6-、7-月龄时依然麻疹Ig G抗体阳性者的母亲进行检测,其麻疹Ig G抗体水平最高1 472.33 m IU/ml,最低827.56 m IU/ml。结论胎传麻疹抗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迅速下降,初次麻疹疫苗免疫前基本失去保护作用,通过强化免疫提高育龄妇女的麻疹抗体水平,进而提高婴儿胎传麻疹抗体水平来预防初免前感染麻疹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 肖朝霞徐亮凌聪邱灿林龚萍唐建红
- 关键词:婴儿
- 韶关市婴儿麻疹抗体变化规律及母婴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了解韶关地区孕产妇和新生儿配对麻疹抗体水平及0-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水平变化情况,为降低小月龄婴儿的麻疹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和南雄市人民医院作为监测医院,孕妇在医院分娩后,1d内采集新生儿断脐后近体端脐带血及其母血各100份;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未患过麻疹也未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的8月龄以下健康婴儿为监测对象,分为1-、2-、3-、4-、5-、6-、7-8月龄共7个组,每组采集50例标本,分离血清后采用ELISA法进行麻疹Ig G抗体测定。结果 2007—2014年韶关地区共计报告麻疹病例206例,年平均发病率0.81/10万,其中〈8月龄病例数72例,占34.95%。采集母婴配对标本各100份,母亲阳性标本89份,阳性率89.00%,新生儿阳性标本87份,阳性率87.00%,母亲与新生儿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月龄婴儿共采集标本450份,经过检测阳性标本数202份,阳性率44.90%,随月龄增加抗体水平迅速下降(P〈0.05)。结论产妇麻疹抗体水平与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相关,胎传麻疹抗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迅速下降,初次麻疹疫苗免疫前基本失去保护作用。
- 徐亮肖朝霞凌聪唐建红邱灿林龚萍
- 关键词: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