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贤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时空分异
  • 1篇对外汉语
  • 1篇对外汉语教学
  • 1篇源地
  • 1篇山地城市
  • 1篇生词
  • 1篇生词量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效益
  • 1篇土地利用
  • 1篇气象
  • 1篇气象要素
  • 1篇前体物
  • 1篇综合教材
  • 1篇污染
  • 1篇下垫面
  • 1篇教材编写
  • 1篇教学
  • 1篇汉语
  • 1篇汉语教学

机构

  • 5篇重庆师范大学
  • 3篇重庆市环境科...

作者

  • 5篇刘贤
  • 3篇李月臣
  • 3篇何君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环境保护与循...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成功之路》(高)汉语综合教材生词研究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基石,离开词汇的支撑便不可能习得一门新的语言,因此,无论什么阶段都应当重视词汇的学习。教材是学习者掌握词汇的主要来源,因此,对教材中的词汇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以《成功之路》高级汉语综合教材为...
刘贤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编写生词量
重庆市臭氧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重庆市环保局公布的17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小时实测数据,对2014年重庆外环内区域臭氧浓度时空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并分析NO_2,CO、降雨、气温对臭氧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存在明显时间分异:季节性差异明显,浓度表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征;浓度月变化趋势与气温月变化趋势类似,峰值浓度出现在7月;在旬变化中臭氧浓度在节假日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浓度周变化规律显著,总体而言,周一至周三臭氧浓度呈上升趋势,周四至周五臭氧浓度持续下降直到周六、周日出现小幅上升;在日变化中,臭氧浓度白天大于夜间,于下午16时左右达到最大值,夜间保持在较低水平。在空间变化规律上,主城核心区解放碑一带臭氧浓度最低,随距离向外逐渐增大,缙云山最大,巴南次之。臭氧浓度与其前体物NO_2,CO呈高度负相关,与气象要素气温正相关性显著,降雨对其影响较大,呈负相关。
刘贤李月臣李月臣何君祝汉收
关键词:臭氧浓度前体物气象要素
基于FMOLP-MCE-CA耦合模型的重庆市土地利用情境预测与模拟
城镇化作为现代化全局的重大战略,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日益加剧。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用地侵占非建设用地,挤压生态用地空间,在获得城镇化红利的同时,一系列环境问题随之产生,以牺牲生态安全为代价来服...
刘贤
关键词:CA生态效益
文献传递
重庆市土壤侵蚀敏感性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以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为理论基础,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建立了山地城市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重庆市2000,2005,2010年的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结果与水土流失面积以验证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并对土壤侵蚀敏感性各强度类型之间时空变化来源与去向及其与下垫面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侵蚀敏感性面积与水土流失面积总体一致;重庆市2000—2010年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敏感区面积分别减少了20 676.10,1 995.89km2,水土流失极强度和土壤侵蚀极敏感区面积增幅分别为63.08%,59.1%,且土壤侵蚀极敏感区域并不一定发生极强程度的水土流失;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降级地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沿岸地区,土壤侵蚀敏感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东北部山区,其时空分布格局与降雨侵蚀力高度一致;未利用地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指数(Index of soil erosion potential danger,SEPDI)最大,其次是草地、林地、耕地、湿地、人工表面,总体上SEPDI值随着海拔和坡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年间,局部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恶化趋势比较明显,但研究区土壤侵蚀整体情况有所改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何君李月臣朱康文刘贤
重庆市冬季PM(2.5)输送特征及污染源地解析被引量:14
2018年
利用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数据(GDAS)和PM_(2.5)实测浓度数据,使用HYSPLIT模型和Trajstat插件的聚类方法和聚类统计模块对2015年12月-2016年2月间到达缙云山空气质量监测站的28个不同气流高度气流进行聚类分析;结合Arc GIS软件计算气流速度和气流密度,以分析山体对PM_(2.5)跨区域输送的影响;运用潜在源贡献(PSCF)分析法及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缙云山PM_(2.5)潜在源贡献率和轨迹权重浓度。结果表明:重庆主城主要受西部气流影响,主城PM_(2.5)异地源多来自该方向;高大山体会减缓气流运行速度,增大气流轨迹密度,阻碍PM_(2.5)的跨区域传输,PM_(2.5)浓度、输送速度和输送方向等会发生改变,山地城市PM_(2.5)浓度受气流输送影响小于平原城市;铜锣山以西重庆段是缙云山PM_(2.5)的极重要源区,源贡献率达到80%以上,重要源区多在四川与重庆接壤区域,横断山脉部分区域气流潜在源贡献率较高。PM_(2.5)的PSCF和CWT分布区域类似,气流轨迹浓度最大值区多位于极重要源区,随着源区重要性等级的减弱,浓度也逐步降低。
刘贤李月臣李月臣祝汉收
关键词:HYSPLIT山地城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