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燕斌 作品数:5 被引量:9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马铃薯产量估算 被引量:1 2023年 马铃薯产量的精准预测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快速精准获取马铃薯产量信息,研究利用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相机和多光谱相机,分别于马铃薯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进行无人机RGB和多光谱影像的采集,并于收获期测定马铃薯产量。基于RGB和多光谱影像特征,对马铃薯产量与RGB指数和植被指数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样本数量,筛选出相关性最高的前五个光谱指数作为模型输入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2种方法构建不同生育期和全生育期的估算模型,并进行对比,筛选出马铃薯产量估算的最优模型。通过RGB指数与植被指数结合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的估算效果,并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反演效果要优于随机森林模型。最终产量的估算效果从高到低分别是盛花期>全生育期>终花期>初花期>现蕾期,马铃薯产量最优估算模型为盛花期以RGB指数与植被指数结合作为模型输入变量的MLR模型。测试集R2和RMSE分别为0.77、0.64 kg/m^(2);验证集R2和RMSE分别为0.68、0.56 kg/m^(2)。研究结果可为精准农业定量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张斌斌 魏峭嵘 尹燕斌 李若丹 李双玉 张晶 石瑛关键词:马铃薯 无人机遥感 植被指数 利用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单株粒重QTL 被引量:4 2016年 以野生大豆ZYD00006为供体亲本,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绥农14为轮回亲本,连续多年回交并自交,构建了高世代染色体片段代换系BC3F3代161个株行。该群体经多代回交的遗传背景相对一致,大大提高了QTL定位的准确度。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独立样本T检验法对群体进行QTL定位,共获得9个单株粒重的QTL,分布于7个连锁群。两种方法中均被检测到的有3个QTL,分别为QSW-J-1、QSW-J-2和QSW-G-1;QSW-G-1和QSW-G-2与已有研究结果相吻合;其余7个QTL为新发现QTL,可能是本材料特有位点;其中QSW-J-1的导入片段长度是7.0 c M,且加性效应值为-2.7 g,可作为继续研究的首选位点。 魏思明 陈庆山 蒋洪蔚 尹燕斌 王丹华 胡国华 武小霞 潘校成关键词:大豆 单株粒重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QTL定位 野生大豆导入系对蛋白质含量相关位点的上位性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野生大豆ZYD00006和栽培大豆绥农14所构建的回交导入系群体BC3F3代为研究材料,选择亲本间存在差异的121个SSR标记对114个株行材料进行基因型分析;利用T测验对含野生大豆纯合双导入位点(即B-B位点组合)植株表型值与绥农14表型值进行检测,以P≤0.05作为阈值,共获得104对B-B位点对表型影响显著,再经T测验,28对互作位点存在上位性效应,其中正向上位性效应位点10对,负向上位性效应位点18对,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上位性效应对大豆蛋白质含量性状的重要影响,同时这些位点信息将为大豆高蛋白分子辅助育种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尹燕斌 潘校成 蒋洪蔚 魏思明 刘春燕 胡国华 陈庆山关键词:野生大豆 回交导入系 蛋白质含量 上位性分析 根瘤菌HH103 Ⅲ型效应因子编码基因的突变方法改进 2015年 突变基因的编码序列是研究基因功能的一个有效途径。三亲杂交是利用细菌结合的特性使外源DNA进入受体细胞,通过外源DNA与基因组目标序列发生同源重组,进而实现突变目标基因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同源臂的长度和混合菌比例,明确其对三亲杂交效率的影响。以根瘤菌HH103的芋型效应因子编码基因nop B、nop C、nop L为例,对混合菌(根瘤菌,帮助菌株,供体菌株)的比例和同源臂的长度设置了不同的梯度组合,探讨根瘤菌Ⅲ型效应因子突变的高效方法。结果显示,左右同源臂的长度为521 bp、861 bp时和三种菌混合的比例为2:1:1的因素组合,是突变目标基因最高效的组合方法。本研究所改进方法可为根瘤菌及其它革兰氏阴性菌的基因高效突变研究提供参考。 付营 辛大伟 刘洋 王锦辉 李长育 刘丽敏 于仁敬 尹燕斌 谷月 邱海阳 王雅楠 刘春燕 陈庆山利用野生大豆回交导入系定位油分含量QTL 被引量:3 2015年 以野生型大豆ZYD00006(供体亲本)与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绥农14(轮回亲本)所构建的回交导入系(832株)为研究材料,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在11条连锁群上定位到23个QTL位点(P≤0.01),其中4个正效应,19个负效应。导入系群体经过严格的油分含量筛选鉴定,得到13个油分含量性状明显大于轮回亲本的导入系株行和20个油分含量明显小于轮回亲本的导入系植株。利用这33个特殊株行(选择群体)结合随机对照群体,通过基于遗传搭车原理的卡方分析,检测到分布于15个连锁群上的25个与大豆油分含量相关的标记位点,其中11个正效应,14个负效应。两种方法共检测到34个位点,新发现11个位点,两种方法均检测到的有14个位点。 王锦辉 王丹华 蒋洪蔚 王久镇 尹燕斌 林萌萌 魏思明 胡国华 刘春燕 陈庆山关键词:野生大豆 回交 导入系 油分含量 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