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利
-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及其艾灸防治思路被引量:2
- 2016年
- "七七肾气衰,天癸竭"为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产生的生理基础,艾灸关元、肾俞、三阴交等穴可补肾培元,调理冲任,激发经络之气,未病先防,减缓围绝经期肾元虚损、冲任不固所造成的机体紊乱状态,从而改善围绝经期亚健康女性生活质量,为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保健提供新思路和保健方法。
- 张荣利沈洁李霞孙清靓顾一煌沈梅红
- 关键词:围绝经期亚健康艾灸
- 基于雌激素探讨艾灸预防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的可行性被引量:5
- 2017年
- 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是围绝经期女性机体自身活力、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衰退状态,其生理基础是七七肾气衰,天癸竭。女性进入围绝经期,下丘脑-垂体-卵巢的性腺轴开始出现紊乱,卵巢功能循序渐进的衰退,伴随性激素水平的不稳定,而最突出的雌激素水平。艾灸以其温通之性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温经散寒、行气和血,从而减缓围绝经期的肾元虚损、冲任不固所造成的机体紊乱状态。艾灸关元、肾俞、三阴交等穴可以良性地调节性激素水平,使围绝经期亚健康状态恢复正常的协调的生理状态,避免围绝经期各种病症的发生。
- 张荣利沈洁沈梅红
- 关键词:亚健康围绝经期雌激素艾灸
-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选穴规律的数据挖掘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选穴、归经、刺灸方法临床应用规律,为制定针灸防治本病的规范化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通过CNKI收集2000至2015年符合针灸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文献,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建立腧穴、经络、针灸方法等数据库,并做腧穴、经络、针灸方法等频次的基础描述分析;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Clementine1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共93篇,涉及68个穴位,总频次682次,平均每个穴位使用10.01次;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位依次为三阴交、关元、肾俞,经络以膀胱经、任脉、脾经最为常见,针灸方法以单纯针刺为主,多见综合疗法。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三阴交与关元相配运用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组合。聚类分析得出,文献涉及的腧穴可分为三阴交-关元、五脏俞、远近配穴等三大类。结论: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规律可循,且组方规律与该病的病机、病症相符,为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选穴提供了思考。
- 张荣利沈洁沈梅红
- 关键词:针灸围绝经期综合征选穴规律数据挖掘
- 艾灸肾俞穴对绝经前后亚健康状态女性性激素及AMH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7年
- 目的:比较艾灸肾俞穴与天然维生素E对绝经前后亚健康状态女性生存质量影响,并探讨部分作用机制,为艾灸应用亚健康女性保健提供参考。方法:将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艾灸组选取肾俞穴,温和灸15min,每日1次,连续5d为一疗程,间隔2d,持续干预4个疗程。药物组每日口服一粒天然维生素E软胶囊,连服28d。检测受试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简表评分,血清性激素以及抗苗勒管激素(AMH)、抑制素B(INHB)水平。结果:1干预后两组生存质量简表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提高(均P<0.01),且艾灸组优于药物组(P<0.05)。2艾灸组干预后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与干预前比较明显提高(均P<0.01),尤其对未绝经受试者效果显著(均P<0.01)。3艾灸干预后血清AMH水平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对INHB影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可以有效提高绝经前后亚健康状态女性的生存质量,调节其性激素及血清AMH水平,提高卵巢储备功能,延缓卵巢衰老。
- 沈洁沈梅红李忠仁张荣利李霞艾炳蔚
- 关键词:艾灸性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