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蓓
-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21世纪前期中国降水预估及其订正被引量:8
- 2019年
- 用全球格点分析数据集(CRU TSv4.0)月降水资料和24个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模式历史模拟数据以及RCP4.5情景下的预估数据,分析了多模式集合平均降水的偏差特征并进行了扣除模式气候漂移和一元对数差分回归订正。结果表明,模式降水在西部和北部明显偏多,东南沿海偏少;冷季(11月至次年4月)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模式降水偏多,暖季(5~10月)东南沿海季风区偏少。1956~2005年多模式集合平均历史模拟降水偏差中84%属于气候漂移,其余是偏差的非定常模态。扣除气候漂移后,RCP4.5情景下2006~2015年中国模式降水预估偏差减小90%以上,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差百分率分布在±5%以内,仅在青藏高原西部和西北中部等地区模式降水偏多10%~40%;暖季降水偏差分布与年降水量类似;冷季偏差较大,北方降水偏多,南方偏少。检验表明,一元线性对数差分回归方程订正后,模式降水对于2006~2015年期间西南和江南中部的干旱少雨气候均能再现,且距平同号率高于多模式集合平均和扣除气候漂移的结果。用该方法对RCP4.5情景下2016~2035年模式预估降水进行订正,结果显示,南方(淮河以南)降水减少5%~20%,河套、内蒙古和华北北部减少20%~40%,东北南部、淮河流域、西北大部增加10%~40%及以上,东南沿海和台湾省降水增加10%~20%。以上降水预估结果说明,在RCP4.5情景下,21世纪前期持续十年的西南干旱会略有缓解,但南方降水偏少格局变化不大,淮河流域和三江源区及其以西等地降水可能明显增加。中国降水异常分布总体呈现南北少、中间多的格局,但北方和西部高山地带的降水预估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 张蓓张蓓戴新刚
- 关键词:MODELPROJECTPHASE偏差订正
- 基于CMIP5的2006—2015年中国气温预估偏差分析及订正被引量:9
- 2017年
- 依据NCEP/NCAR格点气温资料,分析了三种RCPs情景下24个CMIP5模式集合对2006-2015年中国气温的预估偏差,并对RCP4.5情景下的气温偏差进行订正。结果表明,各模式对东部气温预估的一致性高于西部,大部分地区模式气温预估均偏低,西部偏差较东部大;夏季偏差小于其他三季,冬季模式气温偏低现象明显增强。高排放情景加剧了模式气温偏低现象,且对西部影响明显。气温偏差的年际差异较小,仅在东北较大,El Ni1o和La Ni1a年差异与此相似。经地形校正后模式气温偏差约减少20%,尤其地形复杂地区偏差约减少3℃。此外,EOF分解显示模式气温偏差存在气候漂移现象,且与地形偏差等关联,去除漂移部分可消除地形及插值的影响,模式年气温偏差约减少72%,且西部订正效果明显优于东部。在大部分地区模式气温预估偏低现象仍然存在,但幅度减少至±1℃内。此法对夏季东部和冬季西部订正效果较差,说明偏差小的区域易受偏差变率的影响。因此,除气候漂移外,更细致的订正方案必须考虑偏差的时间演变特征。
- 张蓓张蓓
- 2006-2013年CMIP5模式中国降水预估误差分析被引量:15
- 2016年
- 用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10个模式模拟结果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UEA)气候研究机构(CRU)的最新降水格点分析资料比较,评估了三种典型浓度路径(RCPs)排放情景下模式集合对2006-2013年中国降水预估误差,结果发现模式间年降水预估在西北和东部沿海地区差异较明显,在沿海地区模式降水估计偏少,在西部和北方大部分地区偏多;冬半年大部分地区模式降水明显偏多,部分地区甚至偏多一倍以上;夏半年东部季风区降水估计偏少,但西部仍然偏多。模式降水误差随时间变化,夏半年误差变化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方和东部地区,冬半年在东北南部、华东及华南等地。此外,提高排放情景对年降水量估计影响明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的部分地区,加剧了西北模式降水估计偏多程度,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大。El Ni?o与La Ni?a年的模式降水误差分布相似,仅在沿海部分地区和华北北部差异较明显,逐年误差分布特征也与此相似。各种误差的对比分析表明,模式降水误差可能多来自模式本身存在的问题,如积云对流参数化、固体降水物理过程、地形处理及分辨率等。这些误差特征说明,直接使用CMIP5模式集合情景输出资料估计未来降水的方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必须对其进行评估,以降低潜在用户或决策者们制定未来规划的风险。
- 张蓓戴新刚
- 关键词:中国降水排放情景误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