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敏华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大学王宽诚幸福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理学

主题

  • 6篇吸波
  • 5篇超材料
  • 3篇极化
  • 2篇圆极化
  • 2篇手性
  • 2篇吸波体
  • 1篇等离激元
  • 1篇选择性
  • 1篇右旋
  • 1篇元件
  • 1篇圆二色
  • 1篇圆二色性
  • 1篇探针
  • 1篇天线
  • 1篇天线设计
  • 1篇透波材料
  • 1篇透射
  • 1篇微结构
  • 1篇吸波材料
  • 1篇吸收带

机构

  • 8篇宁波大学

作者

  • 8篇李敏华
  • 3篇董建峰
  • 1篇姚丽芳

传媒

  • 4篇材料导报
  • 1篇无线通信技术
  • 1篇传感器与微系...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手性超材料圆极化波吸收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亚波长单元结构的人工电磁超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磁/光学特性,如负折射率、超分辨率以及极化转化等,使得超材料研究成为近年量子通信、纳米光学、材料科学、能源探测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其中以手性超材料的研究尤为突出。手性超材料是指与其镜像不具有几何对称性,且不可通过旋转或平移等任意操作使其与镜像重合的一种新型电磁超材料。超材料的深入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手性结构的建模,为许多隐晦物理现象和理论分析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方法。手性超材料所具备的超强光学活性、圆二色性以及不对称传输等独特的电磁/光学特性,也为电磁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光学、声学、纳米科学以及信息科学等领域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向。手性是手性分子的一种固有特征,也是生命体征的一种表现,在有机世界中普遍存在,诸如蛋白质、DNA、糖分子、病毒、氨基酸和液晶体等分子。然而在自然界中,手性结构十分有限,有关建模和理论分析仅停留在原始结构的表征。目前,手性超材料的研究正逐步从微波段扩展至太赫兹、红外波段,甚至光波段。基于手性微结构的电磁超材料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元结构尺寸和周期阵列排布,因此吸收带宽仍然局限于较窄的频率范围,且对左旋圆极化波(LCP)和右旋圆极化波(RCP)的识别(选择性吸收)能力较弱。随着对手性超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微波频段的差异化吸收率逐步提高到90%以上,但在高频段差异化的吸收率仍然较低。此外,随着微纳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利用包括半导体材料、相变材料、高电阻/电感/电容薄膜、石墨烯在内的新型功能材料,以及结合集总元件的匹配电路控制,为实现红外、可见光波段的吸波器提供了研究空间。本文介绍了手性超材料对圆极化波的吸收原理,着重阐述了内在手性结�
汪丽丽宋健梁加南李敏华
关键词:圆二色性
吸透一体超材料研究进展
2022年
不同于传统吸波材料或透波材料,吸透一体材料可同时具备带内透波和带外吸波的特性,在降低目标雷达散射截面和抑制电磁干扰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纳米材料或陶瓷材料很难同时实现这两个复合功能,且缺乏谐振频率的调控方法。随着超材料的飞速发展,基于人工电磁微结构实现吸透一体的新型复合材料,又称rasorber,近些年成为了研究热点。由于在设计中,既要考虑带内透明,又要兼顾带外吸收,rasorber仍然存在透波品质因子Q值低、吸波带宽窄、频率可调性差等缺点。本文根据吸收带与通带的相对位置,介绍了低频侧吸收(A-T)、高频侧吸收(T-A)、单通带双侧吸收(A-T-A)以及双通带(T-A-T)四种吸透超材料,对比分析了各种模型的谐振原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这种吸透一体化超材料的设计开辟了通信与隐身一体化研究的新思路,其与新型功能材料(如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相变材料、液晶材料等)相结合,具有极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宋友婷黄聪颖封哲宇时胜圆李敏华董建峰
关键词:超材料吸波材料透波材料
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手性选择吸波体设计
本文提出了一种两个互为反向"て"型的结构,并通过纵向排列组合构建一种手性选择的吸波体超材料结构模型。表面等离激元效应在特定的共振频段内将电磁场局限在金属表面并发生增强的效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手性选择吸波超材料结构在低...
高文涛封哲宇易泽鑫李敏华
关键词:等离激元超材料圆极化
高选择性透射的双吸收带FSR设计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提出了一种带有高选择性透射窗口的双吸收带的频率选择吸波器。该吸波器具有一个可近乎透明传输的通带,并且在这个透射窗口两边分别具有一个高效吸收带,同时对不同非损耗层的设计,该透射窗口可以具备高选择性。此吸波器采取双层平面结构,包括上层的电阻性损耗层和下层的非损耗的带通频率选择表面层,两者的结合就实现了吸波-透射-吸波的功能。仿真结果表明,该吸波器透射窗口在4.35 GHz频点附近,最低插入损耗仅为0.7 dB。反射率低于-10 dB的频带范围为2.3-7.7 GHz,相对带宽为102%。低频侧和高频侧的相对吸收带宽分别为58%和50%,最高吸收率分别达到了99%和98%。
马达李敏华
关键词:插入损耗
基于十字及其互补形电磁微结构吸波体的传感特性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时域有限积分计算方法和自由空间实验方法,系统地比较分析十字形超材料吸波器(CSMA)和互补十字形超材料吸波器(CCSMA)的电场极化特性,TE/TM模斜入射角敏感特性及吸波机理。CSMA和CCSMA吸波强度/反射率均可应用于TE模入射波角度传感器设计,而对TM模,CCSMA谐振峰发生明显红移,可应用于频率传感/探测器设计。将吸波体表面覆盖不同厚度的待测样品,两种模型谐振频率均随着磁导率增加而红移,CSMA吸波强度呈线性递减,且厚度越大,敏感度越高; CCSMA与磁导率没有依赖关系,仍旧保持最好吸收。
罗靖宋健李敏华
关键词:吸波
超材料吸波器的极化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超材料由于具有吸波特性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简要介绍了超材料产生吸波的原理,并着重阐述了吸波超材料在微波段、光波段以及太赫兹波段的极化特性和相应超材料吸波器结构的模拟及实验研究进展。这种超材料的吸波特性在军事和民用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姚丽芳李敏华董建峰
关键词:超材料
基于集总元件的超材料吸波器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基于集总元件的亚波长电磁超材料吸波器,因其厚度薄、吸波率强、谐振频率(或带宽)可调谐性和便于集成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基于集总元件的超材料吸波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根据集总元件的种类对其进行分类,阐述了不同的吸波机理。这种可重构超介质吸波材料在能量搜集、信号源探测、(5G通信)电磁兼容、MINO天线、舰船隐身等诸多前沿领域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宋健李敏华董建峰
关键词:超材料集总元件二极管
一种基于功分馈电的北斗导航终端圆极化天线设计
本文设计了一款可用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双频圆极化天线,同时可集成4G小型化天线。该北斗导航天线频带宽,适用于北斗二代B1,B2,B3频段及北斗一代的L频段且覆盖GPS和伽利略导航频段。天线采用圆形分层结构,并采用四合一微带馈...
易泽鑫封哲宇高文涛李敏华
关键词:圆极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