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琳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杭州市上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社会发展科研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电泳
  • 4篇中毒
  • 4篇食物
  • 4篇食物中毒
  • 4篇脉冲场
  • 4篇脉冲场凝胶电...
  • 2篇血清学
  • 2篇血清学鉴定
  • 2篇沙门菌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副溶血性
  • 2篇副溶血性弧菌
  • 2篇病原学
  • 2篇病原学检测
  • 2篇肠炎沙门菌
  • 1篇电泳技术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分型
  • 1篇脉冲场凝胶电...

机构

  • 5篇杭州市上城区...
  • 4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杭州市疾病预...
  • 1篇杭州市江干区...
  • 1篇杭州市下城区...

作者

  • 5篇李琳
  • 4篇王晓燕
  • 4篇吴爱萍
  • 3篇罗芸
  • 3篇叶菊莲
  • 2篇郑丽芳
  • 1篇李剑
  • 1篇赵雪琴
  • 1篇俞骅
  • 1篇占利
  • 1篇张蔚
  • 1篇徐昌平
  • 1篇方叶珍
  • 1篇汪皓秋
  • 1篇黄世旺
  • 1篇石国祥
  • 1篇郑伟

传媒

  • 2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两种核酸检测法在副溶血性弧菌耐热直接溶血素和不耐热溶血毒素中的应用评估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比较CPA-核酸试纸条法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P)的tlh种特异性基因和tdh毒力基因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方法采用CPA-核酸试纸条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同时对655株不同来源的VP菌株进行tlh、tdh基因检测。结果 CPA-核酸试纸条法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相同,VP菌株的tlh基因检测阳性率均为100%(655/655)。两种方法对tdh基因的检测结果也完全一致,tdh基因临床株与海产品株阳性检测率均分别为95.8%(207/216)与2.27%(10/439)。CPA-核酸试纸条法对tlh、tdh基因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灵敏度可达6.2×103cfu/ml菌液,从核酸制备至完成检测最快仅需1 h。结论 VP临床株与涉水产品分离株普遍携带tlh种特异性基因,而tdh毒力基因主要存在于临床标本而在涉水产品株极少存在,可采用敏感、特异的CPA-核酸试纸条法,做VP腹泻患者的床边诊断以及食物中毒事故现场的快速检测。
黄世旺徐昌平方叶珍李剑赵雪琴李琳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TDH
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中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3起同地连续发生的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分离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方法参照GB 4789.4—2010和WS/T 13—1996的方法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检出菌株进行表型鉴定;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法对检出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对检出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144份粪便及肛拭样本中检出23株肠炎沙门菌,其中3株从冷菜厨师肛拭中检出;54份留样食物中检出4株肠炎沙门菌(均为冷菜);共计27株菌。血清抗原式均符合[9:g,m:—];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结果一致;PFGE带型完全一致。结论这3起食物中毒由肠炎沙门菌污染引起;PFGE技术适用于菌株鉴定和溯源,以实现追踪传染源的目的。
王晓燕占利叶菊莲罗芸吴爱萍李琳
关键词:食物中毒肠炎沙门菌血清学鉴定耐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从食物中毒患者粪便标本以及可疑食物中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表型和毒力基因的鉴定以及同源性分析。方法参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GB/T4789.7-2008),分离鉴定副溶血性弧菌。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做血清分型、耐药性、毒力基因(toxR、trh、tdh、tlh)的测定,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测定菌株的同源性。结果从3份食物标本和5份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8株,8株菌分属于不同的血清型。8株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一致。8株菌的toxR和tlh均阳性,trh均阴性,tdh为粪便标本均阳性,食物标本均阴性。8株菌共产生6种PFGE带型。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但分离于粪便标本和分离于可疑食物标本的菌株之间,其PFGE带型比较分散,可能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多种O抗原群混合污染引起。
王晓燕罗芸叶菊莲郑丽芳吴爱萍李琳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聚合酶链反应脉冲场凝胶电泳
库克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学检测
2012年
目的:检测从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到的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确定食物中毒的病原。方法:参照GB4789.4-2010的方法,对检出的菌株进行表型的鉴定;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检出的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运用PFGE方法对检出的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从5份粪便样品中检出5株库克沙门菌,从3份剩余食物中检出1株库克沙门菌,共计6株菌。血清抗原式均符合[1,3,19:g,m:-];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结果一致;PFGE带型完全一致。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库克沙门菌污染引起;PFGE技术适用于菌株的同源性分析和传染源的追踪。
王晓燕罗芸叶菊莲李琳吴爱萍石国祥
关键词:食物中毒血清学鉴定耐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溯源分析被引量:25
2013年
目的了解两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相关性,确定传染源及传播路径。方法对采集的215份样本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将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检出27株肠炎沙门菌,其中4株分离自留样食品,3株分离自厨师,20株分离自患者。PFGE图谱显示27株菌中有26株条带完全一致,1株菌与其他26株菌有1个条带的差异,两者相似性为96.3%。结论两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是冷菜制作过程中受到携带肠炎沙门菌厨师的污染。PFGE技术适用于食物中毒事件中传染源的追踪及传播路径的明确。
吴爱萍汪皓秋郑伟张蔚郑丽芳王晓燕李琳俞骅
关键词:食物中毒肠炎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