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琳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污染
  • 2篇大气污染
  • 1篇低油价
  • 1篇新体
  • 1篇油价
  • 1篇生产率
  • 1篇石油
  • 1篇情景分析
  • 1篇协同治理
  • 1篇岭回归
  • 1篇面板
  • 1篇教育
  • 1篇居民生活用电
  • 1篇科学基金
  • 1篇国际石油
  • 1篇国家创新体系
  • 1篇分位数
  • 1篇分位数回归
  • 1篇高校
  • 1篇高校教育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6篇李琳
  • 4篇成金华
  • 2篇李琳
  • 1篇王焰新
  • 1篇孙涵
  • 1篇孙涵
  • 1篇李琳
  • 1篇洪水峰
  • 1篇李素矿
  • 1篇鄢红兵

传媒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软科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碳生产率动态演进规律与驱动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23年
采用LMDI模型与PDA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测度和考察了2006—2019年我国及各省碳生产率的动态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讨论了各省对全国碳生产率变动的贡献与差异。研究发现,各省碳生产率演进呈现明显的马太效应,并受技术效率效应、生产技术效应、资本能源替代效应、劳动能源替代效应、能耗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地区格局效应等因素驱动,江苏、山东和广东等省份对全国碳生产率提升贡献较大。
光峰涛李琳李琳
关键词:碳生产率
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政策效应与影响机制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PM和臭氧的协同治理是国家"十四五"时期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要求。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PM和臭氧污染也呈现出复杂化、扩大化、交叉化的...
李琳成金华王曦
关键词:PM2.5臭氧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典型城市群居民生活用电比较被引量:2
2018年
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问题是中国城市群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比较与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群城镇居民生活电力消费规律,对保障城镇电力供应安全、推动节能减排、完善电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STIRPAT模型分析中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城镇居民生活电力消费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城镇居民用电模式各有特色: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居民用电呈现"产业结构主导型"模式,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居民用电呈现"人口主导型"模式,珠三角城市群城镇居民用电呈现"收入主导型"模式。中国应依据不同的城镇居民生活用电模式,有针对性地采取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措施。
李琳李琳成金华
关键词:居民生活用电城市群STIRPAT模型岭回归
新时代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与科学基金发展策略被引量:3
2024年
在世界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布局成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高校是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强国三大战略的交汇点,科学基金作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学科链深度融合的重要渠道和枢纽,在一体布局下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文章围绕如何“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关键问题,明确新时代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布局的定位、内涵和要求,挖掘教育优先、科技自强、人才引领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前景,以期为科学基金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和建议。
王焰新李琳李素矿王忠
关键词:科学基金国家创新体系
环境吸收能力对中国PM_(2.5)浓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大气污染,特别是细颗粒物(PM_(2.5))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极大负面影响,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巨大考验。环境吸收能力是大气环境系统自身结构与功能健康的保障,对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的自动容纳、吸收和消化等作用不容忽视。了解环境中各要素对PM_(2.5)的吸收能力,深入探索环境吸收能力对PM_(2.5)浓度的影响,对开拓大气污染治理新思路有重要意义。文章选用2004—2017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从自然资源禀赋和人类活动影响两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算环境吸收能力指数,并通过面板回归模型、基于MCMC优化的广义面板分位数回归技术和情景分析探讨了环境吸收能力对PM_(2.5)浓度影响及其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①全国环境吸收能力整体水平偏低,且区域间环境吸收能力差异较大。环境吸收能力受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自然条件禀赋是影响环境吸收能力强弱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影响是造成环境吸收能力指数波动和地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②从总体回归结果来看,环境吸收能力的增强对PM_(2.5)浓度的降低有显著负向影响,在PM_(2.5)浓度较高的地区,环境吸收能力的作用更加明显,但其影响效应不会必然随着PM_(2.5)浓度的上升而增加,并且在极端情况下,影响效应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③从异质性效应分析结果来看,在可持续情景和紧急情景下,环境吸收能力对PM_(2.5)浓度的作用显著为负,而在悲观情景下,环境吸收能力的作用并未体现。研究结论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质量改善有重要启示作用。
李琳李琳成金华
关键词:大气污染情景分析
低油价背景下的国际石油贸易格局与中国对策被引量:6
2017年
深入了解国际油价低位震荡背景下的国际石油贸易格局变化,剖析中国在国际石油贸易中的地位与现状,对保障中国石油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运用可视化的Sankey图,分析认为中国在低油价背景下的石油贸易面临着石油储备不足、进口来源较单一和预期风险不确定等问题,中国应从产能布局、议价能力、国际石油产能合作、石油进口专项机制和海外优质石油并购等方面采取措施,应对国际石油贸易格局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鄢红兵李琳成金华
关键词:低油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