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凌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教育
  • 2篇道德
  • 2篇师专
  • 2篇教育学
  • 2篇教师
  • 2篇教师专业
  • 2篇教师专业发展
  • 2篇教学
  • 1篇道德教育
  • 1篇德教
  • 1篇性格
  • 1篇性格形成
  • 1篇学校教育
  • 1篇意蕴
  • 1篇普通教育
  • 1篇普通教育学
  • 1篇启蒙
  • 1篇历史意蕴
  • 1篇伦理
  • 1篇伦理学

机构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柏林洪堡大学
  • 1篇德国汉堡大学

作者

  • 6篇林凌
  • 3篇彭韬
  • 1篇王建军
  • 1篇文剑冰
  • 1篇漆涛

传媒

  • 4篇全球教育展望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基础教育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论作为教育主要任务的对世界的审美展示》和《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早期的两部作品。在前者中,赫尔巴特完成了对教育目的的考察,进而提示了他对实践哲学和普通教育学的系统设计;而后者,他将其完整地命名为"由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进一步对现代教育的三种作用方式和具体措施做出了规定。通过这两部作品,赫尔巴特确立起了教育学和伦理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彰显出了普通教育学的自身逻辑。
林凌彭韬
关键词:普通教育学道德
理性与启蒙:论康德的教育思想体系建构
2015年
该文重点探讨在教育思想中康德如何从人性论(善恶共居)过渡到人的本质规定(道德),以及如何通过教育的途径(自然性的教育和实践性的教育)将之实现。该文试图探索康德贯穿在教育思想中的隐微支柱:理性(理性的彻底性,一方面使人的自由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使得教育必定要寻求自身的终极目标,也即完备性与普世性)与启蒙(使人具有使用自身理智的勇气和决心),整体地呈现出康德关于"自由行动者"的培养何以可能的设想与规划。
林凌
关键词:启蒙教育思想体系
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机会:表现与差异被引量:13
2016年
本次调查中,我们将学习机会的研究限于课堂教学层面,又根据学习的发生过程,从"目标""准备""意义""表达""方法""挑战""差异""巩固""评价"和"反馈"十个维度考察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机会。调查显示,"方法"机会和"差异"机会,是初中生感受到的较为充分的学习机会;而"意义"机会和"挑战"机会,则是初中生感受到的较不充分的学习机会。初中生能感受到较多的"评价"机会,但这种评价机会仍以终结性评价的考试为主。能为学生提供较充分学习机会的学校,多数位于城区;在提供学习机会方面表现不佳的学校,多数位于乡镇。学习机会水平与考试成绩相关性较低;相较而言,学习机会与非学术性学习结果的相关性更高。
王建军文剑冰林凌漆涛
关键词:公平
教育机智:赫尔巴特的实践智慧及其历史意蕴被引量:13
2018年
本文尝试诠释和重构赫尔巴特在《1802年教育学讲座》中提出的"教育机智"的概念,考察该词作为教育学概念的历史和内涵,并探讨"教育机智"理论作为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的起点与其教育行动理论的关联。在赫尔巴特之后,"教育机智"相关理论不仅得到了赫尔巴特学派和精神科学教育学的延续和发展,也得到了当代实证研究者的关注。
彭韬林凌
关键词:教育机智教育行动教师专业发展
赫尔巴特的性格形成理论研究——基于教育学与伦理学相互关系的视角被引量:8
2018年
赫尔巴特将道德性视为人的"全部目的",道德教育是通过性格形成而实现的。他克服了康德关于性格的二元论,将人的性格视为一种可塑的性格,并将教育行动和道德判断建基于一种审美的因果性。在这两项努力的基础上,赫尔巴特一方面提出了伦理学的道德判断理念,将教育纳为伦理学的必要环节之一;另一方面则建构起系统的教育理论,说明了实践理念对教育行动的规定以及通过教育而在人的性格上实现道德性的途径。以此,赫尔巴特在其关于未成年人性格形成的理论中形成了教育行动和实践理念在感知-审美层面的一种相互关系。
彭韬林凌
关键词:性格形成教育学伦理学道德教育
21世纪初德国学校教育的新发展与挑战被引量:2
2016年
本世纪初以来,德国学校教育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发生了诸多变革。在宏观层面,学校教育在寻求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能力导向和基于证据的发展方向;在学校层面,学校自治权遭遇挑战;在课堂教学层面,学校与课堂中的异质性逐渐增加,教师面临着能力导向的教学要求所带来难题。与此同时,德国普通教学论和教化理论的研究也遭遇到学科教学论和基于证据的研究范式的挑战,德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也在这些变革中反思前行。这些变革一方面受到国际上基于证据的学校教育研究范式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更激发了学校教育研究者对德国社会内部发生的根本性变化的反思。
希尔伯特·迈尔迈纳特·A·迈尔林凌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学论教师专业发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