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丽娜

作品数:15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农业
  • 5篇农业科研
  • 3篇土壤
  • 3篇农业科研院
  • 3篇农业科研院所
  • 3篇科研院
  • 2篇学科
  • 2篇学科建设
  • 2篇玉米
  • 2篇塑料
  • 2篇农业科技
  • 2篇农业科技成果
  • 2篇农业科技成果...
  • 2篇农业科研单位
  • 2篇镉吸收
  • 2篇耕层
  • 2篇赋存
  • 2篇赋存特征
  • 2篇
  • 1篇氮含量

机构

  • 15篇北京市农林科...
  • 3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农学院
  • 2篇北京农林科学...
  • 2篇河北省畜牧总...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农村部农...

作者

  • 15篇梁丽娜
  • 5篇邹国元
  • 4篇赵同科
  • 4篇王甲辰
  • 4篇谷佳林
  • 3篇刘东生
  • 2篇陈延华
  • 2篇刘宝存
  • 2篇索琳娜
  • 1篇张宜霞
  • 1篇张宜霞
  • 1篇杜连凤
  • 1篇苏世鸣
  • 1篇安志装
  • 1篇李丽霞
  • 1篇李艳梅
  • 1篇刘君
  • 1篇倪小会
  • 1篇王斌
  • 1篇曹兵

传媒

  • 2篇农村经济与科...
  • 2篇农业科技管理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南方农业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高光谱的夏玉米氮含量及产量估测模型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探讨高光谱参量与夏玉米(Zea mays L.)施氮量、植株氮含量以及产量估测模型,在华北平原以夏玉米为供试作物,研究高光谱在田间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生育期的光谱特征,建立高光谱参量与不同时期夏玉米施氮量、植株氮含量和产量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在小喇叭口期,施氮量和叶片硝态氮含量与比值植被指数(RVI)的二次项式为y=5.6186x^2-155.97x+1053.3,线性模型为y=-179.4x+3760.5;在大喇叭口期的二次项为y=-18.492x^2+682.51x-6034.7和y=-26.436x^2+978.47x-6556.4。在小喇叭口期,植株全氮含量与NDVI同样呈现极显著回归模型y=-77.67x^2+117.3x-40.58。结果还表明,在小喇叭口期可以通过RVI预测玉米产量,模型为y=-51.254x^2+627.67x+10001,P<0.01,达极显著水平。此外,施氮量与产量也存在极显著回归模型y=-0.0239x^2+12.501x+10455。这些模型为无损监测植株氮素含量以及预测玉米产量奠定了基础,为氮素调控、科学施肥提供了决策依据。
王甲辰梁丽娜王学霞陈延华曹兵倪小会
关键词:夏玉米氮素
秸秆还田对麦玉系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6
2020年
为揭示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华北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秸秆还田5 a后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铁离子的变化。田间实验设置4个处理:秸秆不还田作为对照(CK)、秸秆1/3还田(S1)、秸秆2/3还田(S2)、秸秆全部还田(S3)。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粒径、铁离子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检测分析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结果表明:秸秆还田5 a后,土壤总有机碳(TOC)、>2mm与2.00~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态碳(E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均随还田量增加而逐渐增加,且不同处理增加量不同,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了这些有机碳的含量(P<0.05)。各处理土壤有机碳以烷基碳与烷氧基碳为主,其次是芳香碳与羰基碳,秸秆还田增加了烷氧基碳、羰基碳(易分解碳组分)含量,降低了烷基碳和芳香碳(难分解碳组分)含量,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烷氧基碳含量(P<0.05)而显著降低了芳香碳含量(P<0.05)。与CK相比,S2、S3处理也显著降低了有机碳的芳香度、疏水碳/亲水碳、烷基碳/烷氧基碳比值(P<0.05),而对脂族碳/芳香碳影响不明显。与CK相比,S3处理显著增加了>2.00 mm团聚体组分,增加了2.00~0.25 mm组分,而降低了0.25~0.053 mm组分和显著降低了<0.053 mm组分(P<0.05)。秸秆还田对土壤游离铁、活性铁、螯合铁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有机碳官能团组成与土壤因子间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TOC、MBC含量、团聚体组分、铁离子的改变是导致不同处理间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由于短期秸秆还田增加了活性有机碳含量、易分解有机碳组分,减少了难分解有机碳组分,降低了微团聚体物理保护作用,改变了微生物活性和铁离子络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
王学霞张磊梁丽娜宋宁宁刘东生王甲辰
关键词:秸秆还田小麦-玉米轮作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研院所学科建设的思考--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学科建设是农业科研院所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作为推动农业科研院所建设发展的首要因素,其发挥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重要功能。该文简要概述了新时期农业科研院所学科建设的背景,总结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学科建设领域中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加强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健全学科建设体制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院所加强学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梁丽娜吴洁杨国航郭晓雁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学科建设
分析技术在土壤微塑料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4
2021年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受采样、前处理和分析技术的限制,现有研究中检测到的微塑料尺寸普遍较大。定量分析技术不够成熟,文献数据之间的可比性较差。复杂组分和表面附着物导致土壤微塑料的分析检测存在更大的挑战。为更好地掌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本文从光谱分析、热分析、显微分析等角度分类,对土壤微塑料研究中的分析技术进行了解析、对比和总结。光谱分析对微塑料进行定性和数量统计,常见的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热分析用于组分鉴定和质量分析,具体分为裂解气质联用和热重波谱联用。显微分析则对形貌和尺寸进行表征,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种。提出微塑料分析技术越来越丰富,但是针对土壤微塑料的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分析技术的标准化是评价和治理微塑料污染的关键;现有的土壤微塑料检测方法各有利弊。组合或联用技术的使用有望更高效、精准地实现对土壤微塑料定性定量分析;应从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出发,根据研究目的合理选择分析技术;部分分析技术在土壤微塑料的实际测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验证。
刘东生邹国元陈延华陈延华李丽霞
关键词:高分子分析技术热分析显微镜
对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2021年
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农业科研单位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立足北京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在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的技术上,提出了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创新体系建设的系列具体措施,如开展需求调研、把握发展方向、建设创新团队、构建科研平台、加强合作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和提升科技服务等,以期为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参考。
梁丽娜苏鑫戴丽娜张莹郭佳佳李艳梅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科研单位
不同腐殖土用量对野牛草生长的影响
2021年
提高野牛草生物量,有助于面源污染防控,防治水土流失。通过添加不同量的腐殖土,测定野牛草的生物量。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施用腐殖土,可显著提高植株的生物量,但从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来看,每千克土最高添加腐殖土为66 g,之后效果就会逐渐减弱,因此腐殖土最适添加比例为3%~6%。
王磊索琳娜苏鑫许宁李佳梁丽娜
关键词:腐殖土野牛草
覆膜年限和有机肥施用对花生田耕层土壤微塑料赋存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
2024年
地膜和有机肥料的大量投入已导致我国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日趋严重.为研究调查山东德州花生农田微塑料污染状况,分析了该区域不同覆膜年限(0、3、5和8 a)和有机肥施用对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粒径、颜色和形状等赋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0、3、5和8 a后花生耕层土壤微塑料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65.33、316.00、1 098.67和1 346.34 n·kg^(-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微塑料丰度降低,0~10、10~20和20~30 cm耕层中的土壤微塑料丰度分别为1 076.00、603.50和440.25 n·kg^(-1),并且增加覆膜年限和施加有机肥都显著增加了微塑料的丰度(P<0.05).粒径<1 mm微塑料占总量的77.30%,且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小粒径(<1 mm)微塑料占比显著升高(P<0.0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其占比亦逐渐增加,施加有机肥对微塑料粒径没有显著影响.微塑料颜色组成以透明(49.77%)为主,其次是黑色(16.35%)和白色(16.27%),覆膜年限和有机肥施加对土壤中微塑料的颜色影响不显著(P>0.05),但覆膜年限显著增加了透明微塑料的占比.微塑料类型主要包括纤维类、薄膜类、碎片类、泡沫类和颗粒类,其占比分别为:49.77%、25.41%、19.15%、3.26%和2.41%.耕层土壤微塑料的主要聚合物类型包含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分别占总量的21.37%、18.57%和19.77%.由此,山东德州花生田耕层土壤中普遍存在微塑料,且地膜和有机肥施用是其主要来源,这可为花生田耕层土壤微塑料污染物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宋宁宁李梦佳王学霞刘君王芳丽宗海英黄小丽王斌梁丽娜
关键词:赋存特征有机肥覆膜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对策被引量:5
2016年
文章阐述了农业科技成果通过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的转化模式,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加强应用型技术研究、转变农技推广机构服务方式、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建立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以期为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参考。
梁丽娜刘宝存赵同科邹国元张宜霞谷佳林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
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的分析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近年来,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和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文章分析了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的定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有利于科研与服务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建议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位为服务区域农业,提升科研成果水平和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全面引入质量管理的同时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以期使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更好地适应科技体制改革及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谷佳林梁丽娜赵同科耿冬梅杜连凤邹国元
关键词:科研管理区域农业
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与相关思考被引量:4
2021年
人才是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和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资源,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农口就业的需求供给作为切入点,分析农业科研单位的招聘信息、培养模式及人才引进方式等,分析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梁丽娜王彦珍安嘉文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