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杰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化学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牵张
  • 2篇强直
  • 2篇颌关节
  • 2篇髁突
  • 2篇面部
  • 2篇面部畸形
  • 2篇畸形
  • 2篇成骨
  • 2篇成骨治疗
  • 1篇大蟾蜍
  • 1篇药包
  • 1篇药型罩
  • 1篇印染
  • 1篇印染废水
  • 1篇中华大蟾蜍
  • 1篇色度
  • 1篇射流
  • 1篇生长发育
  • 1篇施工安全
  • 1篇双极

机构

  • 6篇教育部
  • 2篇广西大学
  • 2篇长安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许杰
  • 2篇吴波
  • 2篇董岁明
  • 2篇吴波
  • 2篇柴丽红
  • 1篇龙星
  • 1篇杨晓明

传媒

  • 1篇应用化工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SPH的椭圆双极线性聚能药包控制爆破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为了优化椭圆双极线性聚能药包爆破参数,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PH),研究了聚能装药聚能射流的形成并与已有试验及模拟做对比,验证所实现SPH方法的有效性,再基于SPH和相同参数及本构方程研究椭圆双极线性聚能药包爆破射流形成机理,分析外壳和药型罩对椭圆双极线性聚能药包爆破聚能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椭圆双极线性聚能药包通过压垮药型罩形成聚能射流,聚能射流形成的同时爆生气体不断撞击外壳向非聚能方向运动,变形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外壳与药型罩连接部位断开,外壳与药型罩连接部位断开后溢出的爆生气体速度大于射流头部速度;外壳对椭圆双极线性聚能药包射流头部速度有一定影响,随着外壳厚度不断增大,射流头部速度也在增大,且不同外壳厚度的聚能药包射流头部速度随时间变化趋势趋于一致,外壳越厚越利于稳定爆轰,从而利于射流的形成,射流速度越大;当外壳厚度一定时,药型罩厚度不断减小,爆生气体用于压垮药型罩做的功越少,转换为聚能射流动能越多,聚能射流头部速度越大;当无药型罩时,无法形成明显射流,表明药型罩对聚能射流的形成起决定作用;药型罩和外壳的共同作用下使得聚能射流的效果更佳。数值分析结果对优化椭圆双极线性聚能药包爆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吴波吴波徐世祥许杰黄宗辉
关键词:聚能射流药型罩
新型铁炭微电解材料的制备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以铁炭为原料,在传统铁炭微电解材料中添加金属化合物添加剂,通过两段烘焙工艺制得新型微电解材料。研究了新型铁炭微电解材料处理印染废水的条件及影响因素,主要研究了在不同的铁炭质量比、金属化合物添加剂、铁炭质量占微电解材料总质量百分比、温度以及焙烧时间等条件下制备的材料对印染废水的处理。研究表明,用铁炭质量比为1∶1,添加剂按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镁∶氧化锰∶氧化钙比例为5∶3∶2∶1∶1混合,铁炭质量占微电解材料总质量百分比为60%电解材料,在1 100℃下焙烧2 h制备的新型铁炭微电解材料处理印染废水效果最佳。对印染废水的COD_(Cr)、色度去除率达到76.8%,84.5%。
许杰董岁明柴丽红杨晓明
关键词:印染废水色度
基于熵权-可拓理论的瓦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被引量:7
2022年
为了解决瓦斯隧道风险评估问题,基于熵值法和可拓理论,依托兴泉铁路某隧道工程进行瓦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首先,构建瓦斯隧道施工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其次,采用熵值法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并基于可拓理论构建经典域、节域及待评价物元计算风险等级关联度,构建安全风险量化评估模型;最后,对其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性等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所提评估模型的评估结果符合施工实际,可以推广于类似的工程项目。
吴波吴波陈辉浩许杰吴兵兵
关键词:瓦斯隧道可拓理论熵权法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改进的髁突牵张成骨治疗颞颌关节强直伴面部畸形
<正>目的颞颌关节强直是一类严重的破坏性疾病,若发生在青少年中还能引起严重的下颌后缩或面部偏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来治疗该疾病,手术结果也很难让病人完全满意。本研究介绍一种通过耳前切口进行髁突牵张成骨的手...
许杰龙星邓末宏李健蔡恒星孟庆功柯金房维
文献传递
单一耳前切口行髁突牵张成骨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伴面部畸形
许杰蔡恒星龙星
锌离子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为评价水域环境中Zn^(2+)对两栖动物的毒性影响,本研究以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为试验材料,对G26期蝌蚪进行了0、10、50、100和500μg·L^(-1)Zn^(2+)的慢性水体暴露直至蝌蚪发育至变态高峰期(G42期)。分别于暴露15 d和30 d后取样测定蝌蚪全长、体长、体重和发育分期各指标;此外,分析了Zn^(2+)慢性水体暴露对变态率、变态高峰期(G42)蝌蚪的全长、体长、体重、后肢长和骨骼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15 d时,各浓度Zn^(2+)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生长发育均未造成显著影响,而持续暴露30 d后,500μg·L^(-1)Zn^(2+)处理组蝌蚪的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各浓度Zn^(2+)慢性暴露均导致中华大蟾蜍蝌蚪变态率的下降,其中500μg·L^(-1)Zn^(2+)处理组的变态率最低;500μg·L^(-1)Zn^(2+)慢性暴露导致G42期中华大蟾蜍蝌蚪的形态指标(全长、体长、后肢长)和骨化程度均受到显著抑制。研究表明,水环境中高浓度锌对中华大蟾蜍幼体的生长发育和变态具有潜在的危害,水域锌污染所引发的毒理效应予以重视。
许杰柴丽红董岁明
关键词:ZN^2+中华大蟾蜍蝌蚪生长发育变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