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郎涛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小麦
  • 3篇基因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1篇代换系
  • 1篇蛋白基因
  • 1篇锈病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杂交
  • 1篇杂交后代
  • 1篇探针
  • 1篇条锈病
  • 1篇全基因组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学
  • 1篇细胞学分析
  • 1篇抗条锈

机构

  • 4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作者

  • 4篇郎涛
  • 3篇李光蓉
  • 3篇杨足君
  • 3篇刘成
  • 1篇雷孟平
  • 1篇班依蓉
  • 1篇周建平
  • 1篇任正隆
  • 1篇胡利君
  • 1篇文正南

传媒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第八届全国小...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非洲黑麦2Ra染色体上的抗条锈病基因向小麦中转移研究
黑麦属(Secale)物种中携带具有多种抗病基因,并在小麦育种中得到应用。我们通过染色体工程方法,将非洲黑麦(S.africanum)的染色体2R转入四川小麦背景中,培育了小麦-非洲黑麦2R(2D)代换系LF24,该代换...
雷孟平李光蓉刘成文正南宋晓瑾郎涛杨足君
文献传递
小麦荧光原位杂交寡核苷酸探针的全基因组开发
随着'中国春'小麦基因组参考序列的完成,对小麦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小麦基因组中达80%以上重复序列,为小麦染色体组的结构变异分析,以及小麦染色体工程方法创制的新种质准确鉴定带来了困难。我...
郎涛李光蓉王宏晋李建波唐宗祥符书兰杨恩年杨足君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寡核苷酸探针
文献传递
小麦新品种‘成电麦1号’α-醇溶蛋白基因的分离与序列分析
2011年
以染色体工程方法培育小麦新品种‘成电麦1号’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小麦种子醇溶蛋白保守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获得978~1310bp的6个序列(CD-1、CD-9、CD-11、CD-12、CD-17和CD-21),其中3个序列(CD-1、CD-12、CD-17)编码284~301个氨基酸的α-醇溶蛋白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多聚谷氨酰胺区和重复区出现较大差异,在编码序列的半胱氨酸的数量和位置上,CD-1和CD-12序列具有特殊性。与乳糜泻(celiacdisease)病人毒性抗原相关序列的比对,结果表明CD-12不具有Glia-α20表位,而CD-1和CD-17序列只具有Glia-α9,Glia-α20的抗原序列。根据已发表的小麦A、B或D染色体组的α-醇溶蛋白基因的序列建立系统树,发现所克隆的‘成电麦1号’α-醇溶蛋白基因序列具有特殊性,说明染色体工程方法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较大的种子蛋白基因变异,这些基因对小麦品质育种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李光蓉郎涛刘成周建平任正隆杨足君
关键词:小麦基因克隆
小麦-茸毛偃麦草1St(1D)代换系及其杂交后代的分子细胞学分析
利用分子标记、顺序吉姆萨c分带-原位杂交和白粉病抗性调查相结合的手段,从小麦-茸毛偃麦草杂交后代中筛选到了一个抗小麦白粉病的1St(1D)代换系。利用1St(1D)代换系与感白粉病的绵阳11进行杂交,获得了抗小麦白粉病的...
胡利君李光蓉刘成班依蓉郎涛宋晓瑾冉玲苏愿杨足君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