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月琴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固醇
  • 1篇胆固醇结石
  • 1篇胆石
  • 1篇丁酸乙酯
  • 1篇丁酯
  • 1篇毒素类
  • 1篇乙酸
  • 1篇乙酸叔丁酯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早期胃癌
  • 1篇治疗贲门失弛...
  • 1篇溶石
  • 1篇肉毒
  • 1篇肉毒毒素
  • 1篇肉毒毒素类
  • 1篇肉毒毒素注射
  • 1篇生物安全性
  • 1篇失弛缓症
  • 1篇食管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昆山市中医医...

作者

  • 3篇宛新建
  • 3篇钱月琴
  • 2篇董志霞
  • 1篇李宁
  • 1篇罗声政
  • 1篇陆伦根
  • 1篇周慧

传媒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93例内镜特点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后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内镜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诊断为分化型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病史资料。选择其中既往有H.pylori感染病史,并经过规范根除治疗,符合H.pylori根除后(以下简称除菌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病例93例,回顾性分析其内镜特点。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93例除菌后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37例,年龄为(66.9±8.2)岁。中位H.pylori根除时间(范围)为3.4年(1.0~7.0年)。共发现109个病变,单发病灶患者79例,多发病灶患者14例(30个病灶);早期胃癌组60例(病变73个);癌前病变组33例(病变36个)。93例患者中,内镜下胃黏膜缩范围木村-竹本分类法为闭合型-2及以上分型病例占89例(95.7%)。109个病变长径为(1.38±0.70)cm,短径为(1.04±0.53)cm,80个(73.4%)病变位于下胃1/3,53个(48.6%)病变位于胃小弯侧;106个(97.2%)病变内镜下表现为表浅型(0-Ⅱ型)病变。除菌后早期胃癌组患者病变长径、短径均大于癌前病变组[(1.54±0.78)cm比(1.06±0.35)cm,(1.16±0.58)cm比(0.78±0.33)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3、3.73,均P<0.001)。除菌后早期胃癌与癌前病变组内镜下大体形态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P=0.012),除菌后早期胃癌内镜下大体形态以浅表凹陷型(0-Ⅱc型)为主,占45.2%(33/73),癌前病变以浅表隆起型(0-Ⅱa型)和浅表平坦型(0-Ⅱb型)为主,均占38.9%(14/36)。结论除菌后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内镜下萎缩范围多为闭合型-2及以上,病变多位于中胃下1/3,长径<20 mm,以表浅型病变尤其是浅表凹陷型病变居多。
董志霞夏杰吴姗石岩朱梅影钱月琴宛新建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早期胃癌癌前病变内镜特点
内镜下水囊扩张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估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和临床症状,对比内镜下水囊扩张及肉毒毒素注射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临床初次确诊为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内镜下水囊扩张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的临床症状评分和食管动力学指标,并记录随访12个月内患者的缓解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的临床症状积分(总体症状、反食、吞咽困难、胸痛)和食管动力学指标(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和松弛率、食管体部收缩幅度及顺行性收缩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治疗后1周水囊扩张组反食、吞咽困难症状积分的改善优于肉毒毒素注射组(P<0.05,P<0.01),治疗后1周和1个月水囊扩张组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的改善优于肉毒毒素注射组(P<0.01)。术后12个月水囊扩张组和肉毒毒素注射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73.2%和61.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术后12个月两组累积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结论内镜下水囊扩张和肉毒毒素注射两种方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均有效,而且前者的治疗效果更好。
周慧戴彦苗陆伦根罗声政钱月琴宛新建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水囊扩张肉毒毒素类食管动力学
乙酸叔丁酯与丁酸乙酯对胆固醇结石的溶石作用分析
2023年
目的:比较乙酸叔丁酯(TBA)和丁酸乙酯(EB)对胆囊结石的体外溶石效果及生物毒性。方法:选择10份胆囊多发性结石手术患者的结石样本,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石胆固醇含量。以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为对照,分析TBA和EB对胆固醇结石的体外溶石能力。以正常培养基作为对照,利用细胞增殖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比较MTBE、TBA及EB对人正常肝细胞株LO2的增殖抑制、早期凋亡、晚期凋亡以及细胞活性氧水平的影响。结果:10份胆囊多发性结石样本中6份为胆固醇结石,4份为非胆固醇结石。对胆固醇结石的体外溶石实验表明,MTBE、TBA、EB三组在溶石30 min时的剩余结石分别为(47.83±3.84)%、(58.12±4.53)%、(75.75±4.61)%,溶石90 min时的剩余结石分别为(18.38±6.47)%、(33.82±6.22)%、(56.38±3.91)%,MTBE的溶石效果优于TBA和EB,TBA的溶石效果优于E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表明对照组、MTBE组、TBA组的细胞活力分别为(100.00±4.46)%、(96.79±4.32)%、(93.72±3.51)%,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EB组的细胞活力(87.57±5.29)%低于上述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照组的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分别为(1.67±0.15)%、(1.27±0.06)%,EB可诱导细胞发生早期凋亡(15.9±0.53)%(P<0.001)及晚期凋亡(5.13±0.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MTBE及TBA对细胞凋亡均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MTBE、TBA、EB均可抑制细胞活性氧水平,其中EB作用又强于另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BA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具有较好的体外溶石效果与生物安全性,而EB相对较差,TBA具有作为溶石药物的潜力。
沈双李宁叶欣黄丹钱月琴郑海明董志霞宛新建
关键词:胆石溶石乙酸叔丁酯丁酸乙酯生物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