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化脓性感染模型犬感染的判断与植入物治疗被引量:5
- 2014年
- 背景:应用生物发光基因标记细菌建立动物感染模型,模拟脊柱感染的局部环境,揭示脊柱感染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目的:探讨前路一期清创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柱化脓性感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取中国家犬24只,用生物发光基因标记金葡菌Xen29建立犬脊柱化脓性感染模型。应用X射线、CT、MRI等检查对模型进行系统的动态影像学观察。建模4周后所有犬行前路一期清创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内固定中、内固定后连续4周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分别于内固定后4,8,12,24周处死犬,将钛板及钛板比邻的骨组织取出,进行传统的细菌培养、普通细菌16S rRNA基因及金葡菌特异性Nuc基因进行PCR检测、生物发光成像(BLI)检测。结果与结论:家犬内固定后观察切口愈合良好,没有窦道形成及脓性物质渗出。标本大体观察及MRI检查结果均未见脓肿形成、椎骨骨髓炎等感染复发征象。用传统的细菌培养、普通细菌16S rRNA基因PCR检测作为判断感染与否的标准,感染率分别为41.7%(10/24)、75%(18/24),表明用PCR检测细菌16S rRNA基因的检测方法判断感染的敏感性要明显高于传统细菌培养方法(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Nuc基因的PCR检测验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1/24)。而利用BLI技术对假体周围细菌进行特异性基因检测,并未检出基因标记的细菌Xen29(0/24)。证实体内假体上细菌附着是一种相对的普遍现象,并且内固定后取出的假体上分离出来的细菌与内固定前脊柱所感染的细菌种类并非同源。提示前路一期清创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柱化脓性感染是安全有效的。内固定的使用不会造成感染复发或持续性慢性感染。
- 陆健陈维华陈飞卢畅戴哲浩周彬王国强康意军
- 关键词:脊柱内固定生物发光成像假体周围感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