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淼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插管
  • 1篇动脉插管化疗
  • 1篇乙肝
  • 1篇治疗乙肝
  • 1篇栓塞
  • 1篇栓塞术
  • 1篇栓塞术治疗
  • 1篇微波
  • 1篇微波消融
  • 1篇相关肽
  • 1篇消融
  • 1篇巨块型
  • 1篇巨块型肝癌
  • 1篇块型
  • 1篇化疗
  • 1篇化疗栓塞
  • 1篇化疗栓塞术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相关肽
  • 1篇降钙素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綦江区...

作者

  • 3篇鲍淼
  • 1篇何平
  • 1篇田文广
  • 1篇张小丽
  • 1篇黄剑
  • 1篇余建华

传媒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恩替卡韦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乙肝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年
探究联合用药在乙肝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乙肝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一共9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方式用药,在用药结束后,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LT(36.25±1.02)U/L、AST(68.25±1.12)U/L、GGT(57.22±1.52)U/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乙肝患者治疗后HA(91.25±1.02)ng/ml、PC Ⅲ(89.52±1.02)ng/ml、Ⅳ-C(52.25±1.01)ng/ml、LN(54.25±1.12)ng/m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MDA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乙肝患者而言,给予其联合用药效果显著,能够弥补单一用药的不足,安全性高。
鲍淼余建华
关键词:恩替卡韦长效干扰素乙肝
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中期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在巨块型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巨块型肝癌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取TACE治疗的51例为对照组,采取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的51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水平、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随访12~24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以直接计算法计算和比较两组12、18、24个月生存率。结果研究组肿瘤控制率(90.20%)高于对照组(74.51%,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FP、CEA和AST、ATL、TBI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随访期间研究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肝癌复发率(600%)与对照组(1633%)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8个月及24个月研究组复发率(11.11%、19.51%)均低于对照组(29.29%、54.84%,P<0.05,P<0.01)。生存率直接计算法结果,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生存率(90.00%)与对照组(83.67%)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8个月、24个月研究组生存率(86.00%、82.00%)高于对照组(69.39%、63.27%,P均<0.05)。结论采取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巨块型肝癌,可有效提高肿瘤控制率,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风险。
鲍淼袁洪胜
关键词:微波消融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
Hp感染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腹痛症状与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关系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腹痛的发病机制。方法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选择以上腹痛为临床表现的FD患者36例。胃镜下Hp快速尿素酶及C13尿素呼气试验将36例患者分为Hp(+)组(n=20)和Hp(-)组(n=16),同时选择12例健康人设立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各组组织中的密度值及明确SP、CGRP在细胞中的定位。视觉模拟评分将Hp感染的FD患者腹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比较SP、CGRP在不同腹痛程度患者中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Hp(+)组SP、CGRP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Hp(-)组(SP:0.056±0.016 vs.0.027±0.009;CGRP:0.073±0.018 vs.0.034±0.009,P<0.05)。SP、CGRP在重度腹痛患者中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中度腹痛者(SP:0.074±0.011 vs.0.055±0.012;CGRP:0.094±0.005 vs.0.075±0.009,P<0.05);中度腹痛患者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轻度腹痛者(SP:0.055±0.012 vs.0.043±0.008;CGRP:0.075±0.009 vs.0.054±0.010,P<0.05)。显微镜下观察到CGRP位于胃窦腺上皮细胞胞质内,SP同样位于胃黏膜细胞胞质。结论 Hp感染的FD患者腹痛与SP、CGRP有关。
何平田文广张小丽鲍淼黄剑
关键词:腹痛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HP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