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海锋

作品数:5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矿业工程

主题

  • 3篇充填
  • 2篇破坏模式
  • 2篇尾砂
  • 2篇充填体
  • 1篇压强度
  • 1篇岩体
  • 1篇岩体质量
  • 1篇岩体质量指标
  • 1篇岩柱
  • 1篇应力
  • 1篇应力-应变特...
  • 1篇上向水平分层
  • 1篇上向水平分层...
  • 1篇柱式
  • 1篇尾砂胶结
  • 1篇尾砂胶结充填
  • 1篇尾砂胶结充填...
  • 1篇稳定性
  • 1篇裂隙
  • 1篇流变特性

机构

  • 5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黄金集团
  • 1篇山东黄金矿业...

作者

  • 5篇任海锋
  • 3篇宋卫东
  • 2篇吴锋
  • 1篇曹帅
  • 1篇江国建
  • 1篇程光华
  • 1篇李江
  • 1篇丁明龙

传媒

  • 2篇有色金属(矿...
  • 1篇金属矿山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现代矿业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岩体质量指标分类法的采场稳定性分级方法被引量:4
2014年
为确定大尹格庄2号矿体-616 m水平85~88线采场稳定性,对85~88线节理裂隙进行实测,节理产状通过DIPS软件分析,得到优势节理有2组,结构面为北东一南西走向,2组优势节理组的倾向和倾角分别是倾角41°,倾向316°和倾角58°,倾向146°;根据调查结果利用Q值对岩体进行分类,可以得到85~86.5线的7个采场矿岩稳定性较好,86.5 ~ 87.5线的4个采场矿岩稳定性一般,88线上部7106采场矿岩条件较差.研究结论可靠,为下一步参数优化的分区应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任海锋宋卫东李江吴锋
关键词:节理裂隙采场稳定性
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影响因素正交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大尹格庄金矿2#矿深部矿体采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回采,为了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对不同尾砂的充填体试块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得到不同养护条件下充填体试块的单轴抗压强度,从而得出料浆浓度、灰砂比、养护龄期对充填体试块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分析确定了充填体试块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试验研究结论可靠,为大尹格庄金矿充填采矿法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对其他矿山充填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任海锋宋卫东丁明龙唐占信江国建吴锋
关键词:尾砂胶结充填体抗压强度
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充填采场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确保大尹格庄金矿采场安全,提高资源回收率,对-380、-496、-556、-616水平一些采场矿柱进行调查,总结发现矿柱受结构面的方向控制,呈现不同的破坏模式,大致可分为节理组平行矿柱壁面、节理组与矿柱斜交、节理面平行于顶板;建立了矿柱宽度、矿房顶板跨度及矿体开采深度与矿柱安全系数的关系式,分析得到矿柱宽度对矿柱安全系数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为矿体开采深度,最后为矿房顶板跨度;对目标采场矿柱进行稳定性评价,得到各矿柱的安全系数,圈定出了不稳定矿柱;最后对-616水平顶板极限跨度及矿柱尺寸进行计算得到顶板极限跨度为8.2m,矿柱宽度应大于4.1m。
孙杰任海锋
关键词:矿柱稳定性破坏模式安全系数
分级尾砂料浆输送性能及流变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以莱西金矿分级尾砂、C料为试验材料,对分级尾砂进行粒径分析、沉降试验、泌水率试验、坍落度试验。试验得到莱西金矿分级尾砂属于粗粒级尾砂并且属于不良级配,充填料浆的保水性能与灰砂比、浓度呈正相关性。并对充填料浆进行流变特性试验,对试验所得屈服应力、塑性黏度随灰砂比变化进行拟合,得到屈服应力与塑性黏度的增长模型,其基本符合指数函数变化规律。屈服应力与灰砂比、料浆浓度呈正相关性,塑性黏度与料浆浓度呈正相关性,与灰砂比呈负相关性。试验研究结果对指导充填工程系统设计、调节充填材料配比、确定管道输送参数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任海锋白贤武程光华盛学栋陶海东
关键词:分级尾砂流变特性
侧限压缩条件下充填体与岩柱相互作用机理被引量:36
2016年
利用伺服实验机对不同配比充填体-岩柱进行侧限压缩实验,研究不同工况下岩柱的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峰值应变、破坏形式,以及充填体-岩柱的受压特性.结果表明:充填体-岩柱的承压过程主要分为岩柱试件承载阶段、岩柱试件的破坏阶段、充填体和岩柱共同承载直到破坏阶段、充填体和岩柱散体承压阶段.随着充填体强度的增大,岩柱的峰值强度、残余强度以及破坏时的轴向应变逐渐增大,同时岩柱的破坏形式逐渐由单轴压缩时的拉伸破坏向剪切破坏转化,而无充填体包裹的岩柱则主要发生单斜面剪切破坏.相比充填体-岩柱应力-应变曲线峰后的下降斜率,单岩柱破坏时表现出了更强的突变性.
宋卫东任海锋曹帅
关键词:应力-应变特性破坏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